第三百一十一章 陶謙逝世
長城邊的單福沒有等到袁紹大軍,只等來了蜀軍勝利之師,他明白只要袁紹不是個白痴,短期之內必定不會再度進犯,因而命令于禁率騎兵第四師、步兵第十二師、步兵第十七師三支部隊駐防長城,他則率領其餘各部返回了垺縣。
單福知道自己暫時雖然打消了袁紹進攻的打算,但是不久后袁紹必然再度起兵來攻,那時候的兵力必定遠遠強大於現在,他必須從現在就開始考慮如何阻擋袁紹。
對單福而言,最完美的情況莫過於利用趙武靈王長城遺址將袁紹擋在長城東面,可是五百多年前的長城遺址在袁紹大軍的凌厲攻擊下必然不堪一擊,想要擋住袁紹,必需要抓緊時間修復。單福再次祭出以工代賑的辦法,從西河郡、樓煩縣和垺縣等徵集近十萬青壯男女,開始對舊有遺址進行修繕,與此同時,單福下令除必要的留守、警戒部隊之外,也全部參與對長城的的修繕。
并州一線趨於平靜,徐州的戰火卻開始漫延。
獲悉曹操、袁術結盟來攻,陶謙又驚又懼,就此一病不起,亂作一團的徐州在別駕趙昱、治中從事陳珪的組織下進行抵抗,無奈雙方實力相差懸殊,陶謙一病不起后徐州又流言遍地,弄的瑯琊、東海、下邳、廣陵各地人心惶惶,各級文武人心思動,對趙昱、陳珪的命令陽奉陰違,多處城鎮在袁術軍兵臨城下之際未作絲毫抵抗就開城投降。
而面對曹操軍,守軍的表現卻截然相反,他們往往選擇拚死抵抗、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亦不退卻半步,許多當地百姓也自發的協助守軍保衛家園。之所以袁術和曹操會遭遇如此截然不同的待遇,全因此前曹操軍兩度伐徐之時毫無人性的屠城之舉深深的刺痛了每一名徐州百姓,那時侯曹軍所經之地可謂屍橫遍野、雞犬不留,許多徐州城鎮因為曹軍罪行至令空無一人,成為鬼城,據說因為城中冤魂太多,連正午時分的陽光都不能照入城中。徐州的每一個百姓始終記得曹操攻破打彭城后,將數十萬百姓趕入泗水河中溺斃,因為屍體太多太多,泗水河一度為之斷流一事。
對所有徐州百姓來說曹操是來自地獄冥府的惡魔,放任曹操軍進入自己的家園,形同自掘墳墓!正因如此,面對曹操軍,徐州軍民往往選擇拚死一戰。徐州軍民的勇氣是可嘉的,但是由於兵力懸殊,徐州各地軍民又沒有統一的協調、指揮,往往只能各自為戰,而曹軍在夏侯惇、夏侯淵的指揮下,集結數倍於敵的兵力採用逐個殲滅的戰法,一路血戰下依然是高歌猛進、催城拔寨無數。因為受到了當地軍民的拚死反抗,曹操開始反省屠城之舉是否得當,英明睿智魏武帝一旦平心靜氣下來,想要得出正確的結論當然再簡單不過了,兗州那塊地方經過黃巾之亂和董卓之亂后,人口銳減、田地荒蕪的情況十分嚴重,有限的人口和稅賦大大限制了曹操的發展壯大,而且兊州周邊強敵環視,劉璋、袁紹、呂布、袁紹,每一個都不是易於之輩,曹操想要發展壯大,必須將徐州這個土地控制在手中,而控制徐州最重要的並不是土地,而是人口,有了人口繁衍,才有源源不絕的兵員;有了人口耕作,才有收成,才能獲取糧、稅,可是他三度伐徐以來的作法卻是何等的粗暴,就算讓他打下了整個徐州,可是徐州的百姓都被他殺光了,他留着這塊地又有什麼用?一味的殺戮已經將整個徐州的百姓都推到了他的對立面,看看這一路以來的遭遇,再對比一下袁術的遭遇,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就算打敗了陶謙、袁術,可是得不到徐州百姓的認可,他怎麼能夠在徐州站穩腳跟?這難道不是與他的初衷背道而馳嗎?為父報仇固然無可厚非,但是牽連到徐州數百萬無辜百姓,想想吧,三度伐徐以來死在他的屠刀下的百姓已達百萬之巨,他還能理直氣壯嗎?百萬百姓啊,如果必要,他甚至可以多征十萬大軍,可是現在呢?除了一個個萬人坑和百萬冤魂,他還得到了什麼?他得到徐州軍民對他發自內心深處的深深的憎惡和恐懼;得到了面對他的屠刀,徐州軍民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殊死反擊;得到了他的軍隊的一個又一個戰損;每當他的軍隊遭到了頑強抵抗后,他和他的將領們往往又會報復性的下令屠城,結果他又得到了更多的徐州軍民的屍首;得到了屠夫的名聲,而他的軍隊則被稱為獸軍;除此之外,他還得到了幾代徐州人的仇恨,這個仇恨也許會口耳相傳,沿續數代、數十代也未必能夠化解。
醒悟過來的曹操立即傳令全軍,對放下武器的士兵不得進行迫害,不得無故殺害百姓,不得劫掠百姓財物,不得毀壞百姓房屋、農田,對於投降的徐州各級官員必須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並且酌情留用,凡自動開城投降城池,一律免去一年賦稅等等。魏武帝深深知道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的妙處,胡蘿蔔之後自然而然的豎著一根大棒,參於下令頑抗的各級官員,一旦被擒獲,立即斬首,家人充為官奴,協從者同罪……
曹軍一夜之間從一隻獸軍轉變為了一隻於百姓耿毫無犯的“人民子弟兵”,奈何雙方仇怨甚深,徐州百姓根本不願意相信曹操這個白面閻王,依然選擇了對抗。可是當曹操接連攻破了四座城池后,果然坐到了他承諾的事情后,徐州軍民對曹操的觀念才略有改觀,他們當然不是擁護或者說歡迎曹操,可是此後當他們面臨曹操大軍,知道反抗只有死路一條,而投降卻可以保住自己和家人性命后,許多人無可奈何的選擇了投降,儘管他們對於曹操依然有着深深的仇恨,但是現實面前,他們不得不選擇了順從。
轉變觀念后的曹操進展更加迅速,至十月末,瑯琊、東海已經全部被曹操軍攻佔,袁術此時同樣攻克了整個廣陵,堂堂徐州牧,控制的地盤僅有下邳一郡。
十月末的最後一天,長病不起的陶謙死在了病榻之上,趙昱、陳珪、糜竺等人扶其子陶商承襲徐州牧之職。陶商此人年過四十,雖無大才,卻是一個仁孝之人,見到徐州百姓遭受無妄之災,百萬人無故死於曹操之手,父親也因為曹操憂勞而死後,視曹操為不共戴天的仇人,雖僅餘下邳一地,但是他寧願戰死,也絕不投降,存了死志的他立志要在下邳為父報仇,為徐州百姓雪恨,就算最終會失敗,但在這之前,他也要讓曹操撞的頭破血流,實力大損,而後在諸侯逐鹿之時敗亡於他人之手!
陶商在下邳積極備戰,一面大力宣傳曹操的殘暴,號召百姓自願從軍抵抗曹操,一面與趙昱等人商議,放棄一些次要地方,將兵力集中在重點區域,大力構築防禦工事。同時為了避免百姓受到屠殺,他又張處張貼告示,希望百姓前往揚州避難。
不用陶商誇大,因為沒有一個徐州人不知道泗水河中的數十萬冤魂。而且黃巾之亂時,其父陶謙受命領徐州刺史,剿招並用,很短的時間之內便讓黃巾賊從徐州消聲匿跡,讓徐州百姓免於長久戰亂,而後在徐州實行屯田、恢復生產,令徐州百姓人人可以安居樂業,投桃報李,百姓自然感念其德,如今陶謙被曹*死,徐州百姓如喪考妣,陶商一聲令下,下邳數十萬百姓同仇敵愾,或從軍,或捐出錢糧布帛,就連婦孺也都幫助修繕城防、運送物資。當然,也有許多害怕戰火殃及的百姓拖家帶口前往淮南避難,放眼望去,下邳至淮南的道路整日整夜都是難以計數的如同螞蟻搬家一般逃難的百姓。對於這些逃難的百姓,袁術倒也沒有為難,這些可都是潛在的兵源和稅賦,如果讓曹操殺光了,徐州豈非成了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