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周紀三(1)
?慎靚王
元年,衛國更自己貶號為君。
二年。秦伐韓,攻取鄢。
魏惠王薨。子襄王立。
孟子入見,出來對人說:“看他的作為不像是位君王,到他身邊也不見有什麼叫人畏懼的地方,只是突然的發問:天下該怎樣才能安定?我回答說,只有天下一統才可以安定。他就說,誰能做到天下一統呢?我說,只有不會亂殺人的君主才能使國家歸於一統。他就問誰能和他一起完成這件事呢?我回答,天下人都會和他一道。大王知道地里的禾苗嗎?七八月天旱,則禾苗枯槁。老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禾苗就會勃然復生了。能統一天下的君王,就如這老天,誰能夠抵擋他?
三年,楚趙魏韓燕五國同伐秦。進攻函谷關。秦國出兵抵禦,五國之師敗走。宋國初稱王。
四年。秦國擊敗韓軍於修魚。斬首八萬級。在濁澤虜其大將。諸侯震恐。
齊國大夫與蘇秦爭寵,使人刺殺蘇秦。
張儀對魏襄王說:”梁地方圓不足千里,士卒不過三十萬,又無名山大川可作保障,而梁地正是秦國與山東諸侯爭執的戰場,首當其衝,諸侯的從約,實在恆水之上結盟為兄弟,以圖相保。但如今親兄弟同父母,都會為了爭錢財而互相殘殺,想要仗着蘇秦的反覆小計來對付秦國,明擺着是不行的了。大王若不事秦,秦人出兵攻河外,進據酸棗,劫取衛國,搶佔陽晉,則趙國不能南下,大王也不能北上。這樣一來從約之道也就斷絕了。從約一散,大王的國家想不危亡已不可能了。因此願大王審定計議。不然,我向大王申請辭去相位。“
魏王於是違背從約,通過張儀向秦國請成。
張儀歸秦,復為秦相。
魯景公薨。子平公立。
五年。巴蜀兩國相互攻擊。都向秦國告急。秦惠王欲伐蜀,以為道險遠難至,而韓國又來侵伐,猶豫不能決。司馬錯請伐蜀。張儀說:”不如伐韓。“秦王說:“請說說你的理由。”
張儀說:“親韓善楚,出兵三川攻打新城,宜陽,兵臨二周之郊,據九鼎,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這是王業。臣聽說爭名者都在朝中,爭利者都在街市。如今三川周室,就是天下的朝市。而大王不去爭奪,卻去爭那戎翟之地,不是離王道太遠了嗎?”
司馬錯說:“不然。臣聽說想要使國家富強,就得廣拓土地。想要使兵強馬壯,就得使老百姓富庶。想要光大王業,就得首先廣布仁德。這三樣滿足了,王業也就隨後而至。如今大王地小民貧,因此臣希望大王先從易處着手,蜀國是西僻小國,又是戎翟中的大國,其國有桀紂之亂,秦國去攻擊他,就如同豺狼追擊小羊,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雖然修兵但不傷民,拔其一國,天下不以為暴。利盡四海,而天下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盡得,又有禁暴止亂之名。如今攻韓,劫天子,卻是惡名。未必有利,而又有不義之名。請聽臣說說其中的緣故。周是天下的宗師,與齊韓同功一體的國家。周自知將要失去九鼎,韓自知將要失去三川,兩國就會并力合謀,通過齊趙,聯合楚魏,假使他們將鼎送給楚國,將地送給魏國,大王是沒有辦法阻止的。這是很危險的。因此臣以為還是伐蜀好。”
秦王從司馬錯之計,出兵伐蜀。十月,拔取蜀國。貶蜀王為侯。使陳庄為蜀相。蜀國既屬秦,秦國更加強大。
蘇秦既死,蘇秦之弟蘇代,蘇歷,也同樣以遊說顯於諸侯。
燕相國子之與蘇代結為婚姻,想要得燕國的權柄。蘇代使齊回來,燕王噲問:“齊王能成霸主嗎?”
蘇代說:“不能。”
燕王說:“為什麼?”
蘇代說:“因為他不能信任手下的大臣。”
於是燕王專任子之。鹿毛壽對燕王說:“人之所以說堯為賢君,是因為堯能讓國。今天大王若能將天下讓給子之,就可以與堯齊名。於是燕王就把國家大任都委託給子之。子之之權大重。有人說:”大禹當年推薦益,卻用啟的手下為他的佐吏。及年老見啟不足以任天下,就傳位給益。啟與他手下的死黨攻敗益而奪得天下。天下都以為禹之所以名傳天下都是因為益的緣故,其實不然,他早就埋下伏筆,是叫啟自己去取的。如今大王雖說屬國於子之,但所用的官吏都是太子的人,名義上國政歸子之,其實還是太子掌實權。“於是燕王收取印綬。自三百擔年俸以上的官員都由子之任用。
子之就南面行王者之事,燕噲年老不聽政,退位為臣。國事都由子之決斷。
六年。慎靚王崩。子赧王立。
赧王上
元年,秦人侵義渠。得二十五城。
魏人叛秦。秦人伐魏。攻取曲沃而將百姓歸還給魏國。又戰敗韓軍於岸門。
韓國以太子倉為人質請和。
燕國子之為王三年,國內大亂。將軍市被,與太子平謀攻子之。齊王使人對太子說:”寡人聽說太子將要釐清君臣之大義,父子之本位。有用的着寡人的地方,只要太子發話,寡人願舉國相助。“
太子因此約黨聚眾,使市被攻擊子之,不克。市被反攻太子。構難數月,死者數萬人。百姓人人自危。
齊王令章子將北地之兵伐燕。燕國士卒不戰,城門不閉。齊軍直入,因零割子之,並殺燕王噲。齊王問孟子說:”有人讓寡人吞併燕國,又有人不希望寡人吞併燕國。我想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下,這可不是人力所能完成的,完全是天意,我不取它,必有天殃。把它並過來咋樣?“
孟子說:”如果並過來燕國人喜歡,就可以並過來,古代也有這麼做的。那是周武王。如果並過來燕國人不高興,那就別並。古人也有這麼做的,那是周文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而老百姓之所以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哪有別的意思,只是盼着儘快走出水深火熱之中罷了,如果火益熱,水益深,那也是運勢而已。怪不得別人。“
諸侯相約救燕,齊王對孟子說:”應該怎樣應對?“
孟子說:”臣聽說古代有以七十里地為政而有天下者,那是商湯。但沒有聽說以萬乘之主而怕別人攻擊的。如今燕人凌諾虐其民,大王前來征討。老百姓都以為大王將要拯救他們於水火之中了,因此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如果殺其父兄,毀其宗廟,遷其重器,這怎麼能行呢?天下人固然忌憚齊國的強盛,如今又得了這麼大一片土地。如果不行仁政,是自引天下之兵。大王趕快發佈命令,返還掠奪的財物,別再拆毀他們的宗廟。同燕國人商議,選擇賢明的君主而立之。這樣,或許還可以補救。“
齊王不聽。過了不久燕國人反叛。齊王說:”我感覺愧對孟子。“陳賈說:”大王不必掛在心上。“就去見孟子說:”周公是什麼樣的人?“孟子說:”是古代的聖人。“
陳賈說:”周公使管叔監商,管叔以商反叛。周公是因為知道他將要反叛才讓他去商地的嗎?“孟子說:”周公不知道。“
陳賈說:”這麼說聖人也有過失了?“
孟子說:”周公為弟,管叔是兄。周公的過失也是必然的了,古代的君子,都知道有過就改。有過失就讓它錯下去,古代君子的過失,就如日月之蝕,人們都看得見。及其改過,老百姓都可以仰視着他。如今的君子,不僅任憑錯誤錯下去,還會找這樣那樣的借口來搪塞。“
這一年,齊宣王薨。子涽王立。
二年,秦右更疾伐趙。拔藺。虜其將庄豹。
秦王欲伐齊,怕齊楚從親相距,就派張儀去楚國,對楚王說:”大王如果能聽臣的建議,閉關與齊國絕約,臣將請求秦國將商於六百里地獻給大王。並將使秦女成為大王的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婦,長為兄弟之國。“
楚王貪於得地,就答應了張儀的要求。群臣畢賀。只有陳軫以為不可賀,楚王大怒說:”寡人不興師而得六百里地,難道不好嗎?“陳軫說:”不然,依臣看來,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齊秦已經和好。齊秦和好,就將要有大禍了。“
楚王說:”你有什麼根據?“
陳軫說:”秦國之所以看重楚國,是因為楚國有齊國這個盟友,如今閉關絕約於齊,則楚國的勢力就孤立了。秦國又怎麼會貪於和一個孤立的國家相交而給他六百里地?張儀回到秦國,一定會負約,這是大王北絕於齊而西生患於秦啊。兩國之兵必定同時到來。如今為大王計,不如陰和而陽絕於齊,使人隨張儀去秦,假如他真的將土地交割了,再和齊國絕交不遲。“
楚王說:”希望你閉口不要多言,靜待寡人得地。“於是將相印送給張儀。又厚賞了他。遂閉關絕約於齊。使一將軍隨張儀入秦領地。
張儀剛入秦國,就假裝失足墜地,三個月不上朝。楚王知道后說:”看樣子張儀是嫌我和齊國斷絕的還不徹底,就使人到齊國大罵齊王。齊王大怒,折節以事秦。於是齊秦之交合。張儀就去見楚使說:“你還不趕快受地,從某地至某地,廣袤六里。”使者大怒,還報楚王。將要發兵擊秦。陳軫說:“我現在可以開口說話嗎?攻擊他不如以一城相賄,和他一起并力攻齊。這是我亡地於秦而取償於齊之計。大王今天已經與齊國絕交,而又要為了責備秦國之欺而向秦國用兵,這樣我們就會兩面受敵,國力一定會大傷。”
楚王不聽。使屈匄帥師伐秦。秦國也使庶長魏章率兵迎擊。
三年,秦軍與楚軍在丹陽交戰。楚軍大敗。虜屈匄及列侯執珪者七十餘人。遂攻取漢中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