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傳

前傳

?很多師兄都會提問如何開悟,如何找到清靜自性,你們來向大覺師兄這樣一個白衣凡夫提這麼高爭議的問題,我怎麼可能回答呢?

不過呢,大覺師兄有一個建議,就是多讀讀《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六祖慧能大師雖然不識字,卻讓禪宗法脈真正的發揚光大起來。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可以說翻來覆去的把清靜自性給解剖的極為透徹,而且有很多真人案例可供參考。

如果《六祖大師法寶壇經》都不能讓閣下有所感悟的話,那麼就老老實實念佛,期望往生極樂凈土吧。

當你讀過《六祖大師法寶壇經》N遍以上,再來品味大覺師兄對壇經的分享文章。才會有味道。

今天只是前菜,不是正式的分享。

大覺師兄特別喜歡調查祖師大德的出身,而經過大覺師兄研究,發現其實沒有一個祖師是普通的福報。我們大多數師兄都知道六祖惠能祖師是以砍柴為生,並且是個文盲,所以就判斷六祖的家世一定很low,nonono!其實惠能祖師是個正宗的名門望族官二代。

惠能祖師俗姓盧,他的父親盧行瑫原籍河北范陽,唐大曆四年(769年)起,所謂“范陽”則僅限於涿州范陽縣,即今天的涿州市。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盧氏出自姜姓,齊文公子高,高孫傒,為齊正卿,謚曰敬仲,食采於盧,濟北盧縣(今山東長清縣西南)是也,其後因以為氏。田和篡齊,盧氏散居燕、秦之間。秦有博士敖,子孫家於涿水之上,遂為范陽涿人。”因此,自盧敖起,盧氏遂居范陽也即今河北涿洲。盧敖后,又有盧生、盧綰等,及至東漢末盧植以後,范陽盧氏逐漸發展成為北方望族。

據《後漢書》記載,盧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從學於通儒馬融,能通古今,學好研精而不守章句。官至尚書。

正因為盧植才兼文武,名著海內,從而奠定了盧氏後來成為“北州冠族”、“范陽郡望”的基礎。而自盧植后,“范陽盧氏”逐漸走上“黃金時期”,成為著名的“崔、盧、王、謝”四大姓之一。自三國至隋唐,近七百年間,“范陽盧氏”代有名人高官,賢良輩出且文德斐然,如“盧毓、盧欽、盧諶、盧思道、盧照鄰、盧彥卿、盧懷慎、盧粲等;其後宋元明清乃至近、現代,盧氏亦人才濟濟,不乏名人,如:盧多遜、盧摯、盧謙、盧象升、盧坤、盧嘉錫以及韓國前總統盧泰愚等等。據有關統計,盧氏在歷代正史中有明確記載者就有840人之多,其中有官職者為460人,宰相20人(僅唐代就有8人,史稱“八相佐唐”)。而所有這些盧氏成員均總源於范陽盧植,故盧植被稱為盧氏中興始祖,而范陽亦被稱為盧氏祖望之地。

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盧氏宗祠中,其堂名均冠“范陽堂”。其聯亦多以范陽為引,如“范陽望族,涿郡家聲”,“姜水源流遠,范陽世澤長”等等,均表現了對盧氏祖地——范陽的尊崇與懷念。在2000年6月召開的“世界盧氏源流研究會”成立大會上,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及各國盧氏宗親一致承認為“范陽盧氏”之嫡系子孫。

唐初曾有盧植第十三代孫名盧行嘉者,高祖時為雍王記室。六祖嚴父盧行瑫與盧行嘉同為唐初人,同仕高祖朝,同為范陽盧氏,且占“行”字,故很有可能二人為同輩兄弟,若依此推論,則六祖惠能應為盧植第十四代孫。即:

盧植——盧毓——盧珽——盧志——盧諶——盧偃——盧邈——盧玄——盧度世——盧淵——盧道將——盧懷仁——盧彥卿——盧行瑫,盧行嘉——惠能

六祖惠能為“范陽盧氏“後裔,范陽為今河北省涿州市,故六祖祖籍為河北涿州。所以如果你老家是保定的,特別是涿州的,又姓盧,那麼你很有可能與六祖惠能大師又血緣關係,而你們共同的祖先就是大儒宰相盧植,你們的家族還出了20個宰相,所以保定的盧姓很牛!

雖然在歷史上,六祖一生未曾回祖地游化,但其禪法卻在河北廣為弘傳(六祖弟子中有河北智隍),后又在河北形成禪宗主流——臨濟禪、趙州禪。

而六祖的父親盧行瑫的職務是監察御史。唐朝監察御史是負責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的一個官職,雖然官階不高,只有正八品,但可以直接向皇帝彈劾違法亂紀和不稱職的官員。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專門得罪人的差使,搞不好便會遭人打擊報復。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檢察院檢察員。而察院設監察御史只有15人,職掌是分察百官,巡按州縣。

不過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盧行瑫可能被權貴打擊報復,被貶了官,發配到嶺南的新州(現廣東省新興縣),成為一名普通百姓,與新興縣姓夏的人一齊開村務農為生,因此這村莊以二姓氏“夏盧”叫夏盧村。盧行瑫娶了新州夏盧村附近的舅郎村的李梅英為妻。

李梅英22歲相識盧行蹈,34歲才嫁給盧行蹈為妻,40歲於新興縣六祖鎮夏盧村誕生惠能。

唐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農曆二月八日子時,新州夏盧村的一棟茅舍里,一個嬰兒呱呱落地。傳說嬰兒降生時祥光獻瑞,香氣氛馥。

惠能出生的第二天一大早,有兩名老和尚登門造訪。當時嬰兒正在哭個不停,盧行瑫夫婦還以為嬰兒哪裏不舒服。二僧登門,嬰兒即時停止了啼哭,對二僧露出了笑容。夫婦倆都感到十分驚奇。二僧開門見山地說:“我們是專程來為你家小孩取名的,就叫‘惠能’吧!”老和尚接著說:“惠者,以法惠濟眾生;能者,能做佛事。”說完便離開了盧家。和尚為惠能取名的情節,《壇經》上有明確記載。盧行瑫欣然同意。這個惠能,就是後來成為一代禪宗的六祖。

“惠能”是國內外佛教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一個乳名、俗名、出家之後的釋名都一致終生不變的名字。

惠能出生后,一家三口本來可以過上好日子。但天有不測風雲,惠能三歲時,父親盧行公就去世了,剩下孤兒寡婦,過着凄苦的生活。

惠能生活的年代,佛教興盛,新州也有眾多的寺院和信眾。作為虔誠的佛教徒,李梅英常常帶着幼小的惠能到寺院拜佛。教育惠能對佛要誠心,做人要有仁慈之心,做事要有耐心和恆心。

作為“單親母親”,李梅英每天起早摸黑,辛苦勞作,含辛茹苦撫養惠能。惠能年紀稍大一點時,她便在離家不遠的龍山搭起簡陋的茅房,從此定居龍山。惠能長到十多歲時,便與母親一起上山打柴,挑到十多公裡外的縣城出售,以賺取微薄的工錢。後來,他就以打柴為生,贍養母親。因此,惠能從小養成了吃苦耐勞的性格。

唐武德年間,一位風水大師雲遊名山,來到新州。一日,大師依山勢尋龍點穴,來到龍山。發現此處真正是藏龍卧虎之地。特別是山中有一處風水寶穴,遂命名為“萬佛朝宗”。如果誰把先人葬於此地,其後人或出九代狀元,或得萬代香火。只是不知誰有此機遇。

正當大師為自己尋到如此風水寶穴而興奮不已時,不覺天色已晚。這裏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當他不知到何處留宿時,突然發現半山上竟然有一戶人家,便想在此借宿一宵。

李梅英母子見是一位看風水的老人求宿,便熱情地招呼老人家吃晚飯,並安排他住下。夜半時分,老人所睡的簡陋木床“吱吱”作響,輾轉難以入睡。小惠能知道老人睡不着后,便爬進床底,伸手去墊平床板,這樣床板就不響了。隨後,惠能找來兩塊小木板,將床板墊平。老人裝作不知,隨後安然入睡。

第二天,大師感謝李梅英母子的熱情款待。臨別時對李梅英說:“龍山有一處風水寶穴,你家還有什麼先人未安葬?”李梅英嘆了一口氣說:“先生,孩子父親去世后掩埋,希望他有個安眠之地。”大師問:“你想要九代狀元還是萬代香火?”李梅英說:“孩子他爸原來也是當官的,卻落得如此下場。我們不要九代狀元,只求過上安穩日子,有萬代香火就好了。”大師便指引李梅英母子來到“萬佛朝宗”的寶穴,指明具體位置和墳墓的方位,隨後離去。後來,惠能到湖北黃梅東禪寺學法,得五祖弘忍大師的衣缽真傳,成為禪宗六祖,為歷代人朝拜,香火不絕。

公元713年七月初八日,六祖惠能從寶林寺禪歸龍山國恩寺,落葉歸根,合葬父母墳於龍山之首,並建報恩塔以志永遠紀念。

不管世界的佛教有多少宗派,但是能夠有佛衣缽傳承的,恐怕只有禪宗。為什麼呢?

金縷僧伽袈裟為法嗣的信體,是佛親自傳給摩訶迦葉尊者的。《景德傳燈錄》卷一云:佛(世尊)復告迦葉:“吾將金縷僧伽梨衣傳付於汝,轉受補處,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壞。”

這個厲害了吧,也就是禪宗的衣缽要傳到彌勒菩薩出世成為彌勒尊佛為止,也就是說彌勒菩薩也是禪宗的法嗣。

而這個金縷僧伽袈裟只有一份,全世界獨家,而彌勒尊佛也只有一個,所以從師承上說,六祖大師還是彌勒尊佛的師祖呢。

正是因為這個獨一無二的袈裟,讓惠能祖師擁有了獨一無二的地位。關鍵是袈裟到了惠能祖師這裏,就不在傳了,為什麼呢?

傳到菩提達摩帶到中國。為爭奪這一嗣法袈裟,當時的佛教徒之間鬥爭極為激烈,因此,五祖弘忍正告慧能:“今信心已熟,衣乃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

也就是說,衣缽到了惠能祖師這裏,就是前有古人,後無來者了。絕版了。

那麼現在的禪宗法嗣都以法捲來代替衣缽,是一種變通。以往衣缽都是單傳,現在變成了可以無限複製的了。當然也就不能物以稀為貴了。

那麼現在的絕版衣缽在那裏呢?

一種說法是還在南華寺保留

另一種說法是:

由武則天下令迎請到皇室內道場供養,當時有位五祖弘忍弟子智詵禪師得到武皇賞識,就將袈裟賜予了智詵禪師,智詵將其帶到了四川資中的德純寺,即現在資中寧國寺,由智詵禪師再傳處寂禪師,三傳至無相禪師,四傳至無住禪師,之後就沒在文獻中出現了,智詵禪師這一法脈被稱為靜眾,保唐禪派,而袈裟傳承則記錄在《歷代法寶記》中,此書在敦煌及海外都有留存,現已收錄在大正藏中。

關於這麼敏感的話題,大覺師兄就不做結論了。總之,如果這個衣缽要傳給彌勒尊佛的話,那麼這個就太珍貴的,也一定會在必要的時候出世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仙界往事 前世今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仙界往事 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