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開啟遊玩模式
這時,導遊說“你們看,在這個廳的正前方中間的凳子兩側都是有扶手的,而下面兩側的凳子只要靠背,但沒有扶手”。我們環視看了一下,確實是,兩側的凳子小而且沒有扶手。其實,現在我們坐的好多凳子,都是沒有扶手的,所以就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
導遊接著說“這個沒有扶手的板凳是給客人坐的,如果客人想拜訪主人,管家會讓客人先坐在這個凳子上等待接見,並會奉上一杯熱茶,如果三杯熱茶都上滿,主人還沒有出來的話,就說明主人不願意接見,這也就是俗稱的冷板凳”。
哦,原來這就是冷板凳的由來呀,人們都感嘆着。我不由好奇的伸出手,想去摸一下,是不是冷的,忽然覺得自己智商好有問題,凳子沒有人坐,肯定是涼的,此冷板凳非彼冷板凳。我低頭抿嘴傻笑了一下,但還是伸出手去摸了一下。摸下去,手指尖瞬間感覺有絲絲的刺痛,我嗖一下就把手拿了回來,可是手尖已經滲出了血珠,我急忙送進嘴裏,吸了一下。
看着很平滑的凳子上,為什麼會有刺呢。
哎,誰讓我閑着沒事去摸它呢,心裏想着真倒霉呀。同時,導遊也帶着我們走入下一下廳房。
到達下一個廳房之前,我們又過了一道小門,可是這個門和正門的門不一樣,它是八字型開門,門楣上是石刻的好多人物。導遊介紹說“這些人物都是真人刻畫的,有些動作,都是刻畫了這些人物生之前的動態”。我抬頭仰望了半天,細細的看着,感覺他們其實一直都還活着,而且在訴說著,有關於這個園林的所有故事。
這時,手指尖有傳來刺痛,還是剛剛被凳子刺過的手指。我抬起手,迎着太陽看了一下,雖然沒有滲出血珠了,但還是有紅紅的一個小眼兒。我正看的愣神的時候,姐妹用胳膊拐了我一下,“想什麼呢,還不趕緊走”。這一拐嚇了我一跳,我佯裝打她的樣子,嬉笑着,跟着導遊繼續往下走。
到了“載酒堂”以後,我瞬間愣了一下神,不知道為什麼,我忽然感覺主人和所有的客人都還在,熱鬧的吃飯,開心的喝酒,大聲的喧鬧着。感覺周圍所有的遊客都消失了一樣。我不由的打了一個冷顫,瞬間回到了現實。可能是我太多愁善感了,好多事都喜歡亂想。
就這樣走着走着,穿過了幾個小小的天井,也就是小庭院,終於要進入這座園林的深處了。園林這樣大,最重要的還是最裏面的房間。因為裏面才是主人傾心佈置,並且是一家人生活的地方。雖然現在我們,是來旅遊參觀,把它當一個景點來看待。但是,這之前,這只是一個家,是一個大戶人家生活的地方。
走到最深處,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這座園林所有建築中,唯一的一座二層建築的樓房。我心裏想,這就是主人居住的房間了吧,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卧室。我還暗自慶幸,自己真聰明,光看外面就知道。誰知道導遊介紹說“這就是小姐的閨房,待字閨中的小姐住的房間,也就是閨閣。以前的人很封建,未出閣的姑娘不能私自約會男子,也不能隨隨便便的和陌生男子交流說話,所以它建的很高”。
我隨大流迎聲附和着,臉上早就紅成一片了,心裏不免覺得有些丟人,幸虧沒有開口說出來自己的猜測,要不然還不得笑死人呀。
從閨閣門前的小道右轉,就進入了另一個小庭院。這座小庭院種着幾株造型獨特的樹木,還有漂亮的已經盛開的牡丹,旁邊方有一塊天然造型的石頭。導遊有介紹過,這座園林的石頭都代表了主人身份的象徵,可是具體是什麼石頭,怎麼回事,我已經記不太清了。
在這些花草石木的對面,是一間小書房,精簡而雅緻,安逸又不失風趣。我邊看邊往書房走着,忽然滑了一下,身子打了個趔趄,我只顧着看書房裏的擺設,沒有注意到腳下。這時,我才低頭看了看腳下。導遊看見了,打趣的說道“完了,你這一步啥也沒有了。這塊石頭很光滑,沒有打造成階梯,而是需要一步邁過去的,這叫一步登天。你這好,沒邁過去不說,還滑了下來”。周圍的遊客聽到后瞬間鬨笑了。我去,我今天來這都丟的哪門子人呀。
過了這座庭院,視野瞬間就擴大了,這也就是這座園林的最後一個庭院。這個庭院很大很大,到現在我都不能形容,我看見它第一眼時,帶給我的震撼和美感。這座庭院有主人住的房間和客房,正中間是一間書房,而這間書房是會友的地方,用以文人墨客相互切磋用的。旁邊還有一件很小的書房,是夫子教孩子學習的地方。
這座廳房的對面就是花園,曲橋、水池、涼亭、石林應有盡有,就是一座世外桃源。我想,眼前的美景,可能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切的體會到。
導遊終於給了自由活動的時間,我迫不及待的尋找有那副對聯的“枕波軒”。繞過石林,來到石林后,便是曲橋,在曲橋中坐立着一個涼亭,這個涼亭叫“吾愛亭”,所有美景盡收眼底,光是這份安靜愜意,也是現在求不得的。
而這座涼亭的右側就是枕波軒,我穿過涼亭,徑直來到了枕波軒,站到了這副對聯的前面,來來回回的讀,一字一字的品,越發看的出神,我也不知道看了多久,只覺得眼角噙着淚水,微風吹來時眼角涼涼的。
時間就這麼流逝着,就像這座庭院的主人已不在,過去的時光已不能倒回,生活一世,風光一世,也不過是人走茶涼,人去樓空,留下一座空蕩蕩的建築,讓人回憶罷了。
我們是乘着小舟離開這座園林的,泛舟湖上,才不枉游一次魚米之鄉。主要是因為這裏的居民到現在都還是依河而居,整個城市都保留着它原有的風格和樣貌,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聳立的立交橋。只有居住在這裏一段時間,才能真正的體會到它特有的氣息。
從耦園離開后,我們又去了好多園林,雖然有的比耦園漂亮,比耦園大,但是都不如耦園吸引我。離開耦園以後,我一直對那惦念不忘,時常想起“耦園住佳偶,城曲築詩城”這句話,有時竟會想的出神。
就這樣,渾渾噩噩的跟着團,就像打仗似的速度,遊玩了幾天,就打道回府了。
我的故事,也就是從這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