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白日飛升
像楊叢義這種在軍中、民間,威望、聲望極大的人,早已身不由己,想脫離權力中心,根本不可能。
縱使不去尋求權力,甚至刻意避開權力,權力的影響也會如影隨形。
所以,楊叢義想安度餘生並不容易,況且趙昚也不放心他呆在汴京,更不放心讓他離開汴京。
病情好轉,第一時間入宮面見皇帝,也沒能讓趙昚感覺輕鬆和放心,畢竟楊叢義對軍隊和朝廷的影響不像史浩那般溫和,可以用皇帝權威迅速排除。
楊叢義、趙昚這對相識二十五年,相互配合十幾年的君臣,自大宋順利收復河東關中,化解西金從西面對汴京的威脅之後,他們之間的關係便出現了裂隙。
隨着北伐大軍收復幽燕、真定府,這種裂隙便進一步擴展,原因只有一個,楊叢義擁有顛覆大宋政權的能力。
相互試探一番后,楊叢義離開皇宮,回到楊府,自此閉門不出,舊日同僚屬下,也一概不見。
整個北興二年,大病初癒的楊叢義,始終沒有上過一次朝堂,每日只在府中看書習字,陪着夫人和孩子。
期間,趙昚也召見過他幾次,但他秉持自己的想法,不論任何軍政大事,只聊看書學習心得體會。
北興三年二月初,關中京兆府傳出一個流言,說有人指證五年前在京兆府刺殺金軍降將的兇手是當朝一位聲望極高的重臣夫人。
此流言很快傳至汴京,由於涉及當朝重臣,兇手又是其夫人,爆點滿滿,短短几天之內,傳遍全城,從民間到官員,無不議論。
沒幾天,甚至還補充擴展成了多種版本的恩怨情仇,而官府並沒有干預流言傳播。
隨着流言傳開,幾乎人人都在猜測,女刺客到底是誰,會是哪位高官夫人?
能成為刺客,能殺人,首先就不能是出生名門、手無縛雞之力的大家千金,其次她還得有一身武藝。
整個汴京城裏符合條件的官員夫人和小妾並不多,或者還有符合條件的人,但藏得很深。
就在眾人所知的那些官員家眷中,素有女俠之名的燕王府楊夫人首當其衝,而且還是兩位,都是女中豪傑,武藝高強。
因此在私下裏,原本不清楚的故事主角逐漸清晰了,那就是燕王府的兩位楊夫人。
原本力求低調,恨不得直接隱形的楊叢義,在聽二夫人孟芸娘講述了多個版本的女刺客故事之後,叫來大夫人顧清塵和三夫人楊四娘,告訴她們,流言之事不用放在心上,也不用擔心,他會擺平。
當年刺殺金軍降將是誰做的,根本不重要,但如今要藉此污名燕王府,絕對不行!哪怕是試探也不行!
次日,楊叢義一改往日低調做派,乘坐華麗的車駕直入宮門,登上大慶殿,參加朝會。
燕王楊叢義參加朝會,這是第一次,眾臣皆驚,私下裏議論。
“如果有人認不得我,不妨站出來,讓我看看。”楊叢義回頭,掃視眾人。
趙昚未到,眾臣一聽這話,頓時安靜下來,不再議論。
其中一紫衣重臣笑道:“燕王說哪裏話,滿朝文武誰不認得燕王,同僚不過是好奇燕王怎麼今日有閑心來上朝了?”
“縱使大病初癒,也不能因為有點功勛,就拿着朝廷給的俸祿不上朝、不為朝廷辦事,李大人以為如何?”楊叢義微笑回道。
“燕王功高蓋世,可不是一點點功勛,縱使燕王休養玩樂,永不上朝,滿朝同僚也不會有人有異議,燕王多慮了。”李大人答道。
楊叢義未再繼續與對方理論,因為按時辰看算,趙昚該來了。
不多時,趙昚進入大慶殿,他看向楊叢義的目光里並無多少意外,顯然內侍已經提前向他稟報過楊叢義入朝的消息。
“楊愛卿怎麼不在府里休養,抱病來參加朝會?”落座之後,趙昚如此一問,算是表達了意外之情。
“臣的舊疾已經基本康復,無甚大礙,想着不能吃着朝廷的俸祿不為朝廷出力,所以臣就來了。”楊叢義恭聲回復。
“好好好,眾卿家當以楊愛卿為楷模,一心為公才是。”趙昚臉上神情不變,一句話終結楊叢義再臨朝堂之事。
“諸位愛卿,今日可有要事啟奏?”
朝堂上十分安靜,時間似乎停滯。
片刻之後,方才有人出列奏稟道:“皇上,臣聽聞揚州知府陳清私自加收稅賦,每年得百萬之巨,卻不向朝廷上交一文錢,欺上瞞下,橫徵暴斂,鬧得揚州民怨沸騰,有商人告狀都告到汴京來了。此事非同小可,臣請皇上下旨,將揚州知府陳清革職拿問,以儆效尤!”
“真有此等事?”趙昚有些心不在焉的詢問。
“臣見過前來告狀的商人,應當不會有假,請皇上下旨。”那朝臣答覆。
“王大人,沒有查清事實,沒有確鑿的認證物證,僅憑一個商人一面之詞,和捕風捉影之事,就要皇上下旨革去一州知府之職,太過兒戲了吧!諸位同僚以為如何?”王大人話音剛落,楊叢義便緊隨其後提出質疑。
此語一出,眾人心裏頓時一驚,不知一向不會主動表明態度,縱使發言也很謹慎的楊叢義是何意思。
“燕王此話有理,揚州乃富庶之地,為不少官員所惦記,難免有人會動歪心思。另外,揚州轄境人口百萬,又是長江南北物資貿易中轉之地,此地主官調整任命都應該慎重。臣以為,應該先查清楚再做決定,不宜匆忙革職。”一紅衣官員出列附和。
趙昚一見如此,馬上開口道:“揚州非一般州府,確實要慎重。關於揚州知府陳清是否有貪贓枉法之事,戶部派人去查,兩個月之內復命。”
“是,皇上。”戶部侍郎出列接旨。
“皇上,淮南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去年水患,致使淮南大部受災嚴重,淮南多次上報,要朝廷撥款新修水利。”一事議完,又有一事。
“諸位愛卿如何看?”趙昚照舊將問題拋回去,張嘴就向朝廷要錢的事,他歷來就很不喜歡。
話音一落,楊叢義馬上奏道:“水患受災是難免的,但受災嚴重跟天災有多大關係需要查清,是天災還是人禍還沒搞清楚就要錢,這錢有多少會真正用在新修水利上,就值得好好問一問。”
楊叢義再次表達政見,眾人不由得面面相覷。
朝堂上為之一靜,但馬上有官員出列道:“臣以為燕王所言有理,是天災還是人禍,確實應該先查清,方才可以有的放矢。”
“好,此事責令工部派員去查,查清之後再報。”趙昚馬上做結。
“皇上,最近有不少地方官府上報,有很多學子希望能重建州學,私家書院的費用太高,家境一般的學子承擔不起,不得不放棄求學。”又一朝臣奏報。
“朝廷府庫不豐,是否要重建州學,諸位愛卿都說說吧。”趙昚的意思很明確,朝廷沒錢,州學暫不考慮重建。
“皇上,臣以為州學遲早是要恢復,不但要建,並且要多建,不光要在富庶的地方建,貧窮的邊荒之地更要建,關中、河東、幽燕等地更要着重建,只有通過教化,當地百姓才會心向王化,收復學子民心,才能真正收復土地。”楊叢義再一次表達政見。
連續三次表達政見,眾人已經見怪不怪了。
在之後的議題中,楊叢義就每一個議題都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他就是要藉此向外傳達一個信息,他對朝堂的影響依然在,只要他願意,沒人能阻止他發聲。
第二天開始,汴京城裏關於女刺客的故事開始漸漸消失,幾天後就沒人再提起,就好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隨着楊叢義在朝堂出現,並開始發表政見,消息傳開,河東、幽燕駐軍士氣大震,就連駐守山東的大宋水軍也蠢蠢欲動,準備進攻遼東。
楊叢義公開在朝堂出現半個月後,京兆府負責追查刺殺金軍降官案件的官員被入室盜竊的毛賊殺死,毛賊逃匿無蹤。
幾天後,藏有刺殺金軍降官案件案卷的庫房發生火災,連同其他案件卷宗全部燒毀。
自此之後,楊叢義雖然沒有具體差遣,但憑藉燕王爵位和太保官職,朝堂之上,有事必言。
與此同時,他也沒有掌握任何實權,不為雜務所累,每日朝會結束便回家看書習字、寫詩作文,若有名家大儒來汴京,他也會投貼約見,論一論文章,辯一辯心學理學,日子自然是十分愜意。
楊叢義不再刻意避世,時時表現自己,又不爭權奪利,趙昚的猜忌之心倒漸漸弱了幾分,從而專註於兵進草原,收復雲中、遼東。
時間一晃就是八年。
這八年裏,大宋滅了東金,抓獲了逃回會寧府的完顏雍,驅逐了西金,將西金皇帝完顏光英趕進草原深處,收復大同、朔州等雲中地區,並在大同組建了一支五萬人的騎兵部隊。
而楊叢義在這八年裏始終沒有離開汴京地區,朝會參政議事,卻不領任何具體和實際事務,無事之時醉心研究學問,儒學、佛學、雜學、道家典籍均有涉獵,時常與太學博士、儒學名家、高僧、高道交流,名聲日顯,眾人漸漸忘記了他在軍中的成就。
忽有一天,他向趙昚道別,說要去武當山修道還願,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數年之內,應該不會再回汴京。
楊叢義已經十年不曾插手軍中事務,也已過花甲之年,雖然聲望不減,但對軍中實際影響卻已經不似對朝政那般大了,並且每次在朝會上的發言,都讓趙昚和朝臣苦惱不堪,因為總是會給他們找難題出難題,卻從不伸手操辦。
如今楊叢義要離開汴京,離開朝堂,趙昚真是大喜過望。
半個月後,楊叢義交代好家事,安排好顧清塵、孟芸娘和楊四娘,帶着一個書童和十名護衛,在趙昚親自派遣的百名禁衛護送下離開汴京,一路去往均州武當山。
上山之後,落腳於五龍祠,與道人們一同修鍊,天氣好時,也會在山上四處走一走,活動筋骨。
如此這般,一過就是兩年。
忽有一日,兩名陪同楊叢義去山上觀景的護衛驚慌失措的返回五龍祠,向禁衛統領稟報說,王爺在他們眼前消失於一道白光里,就像白日飛升!
禁衛統領大驚,急忙調人去楊叢義消失之地尋找,結果找了十天,也不見他任何蹤跡,拿問五龍祠道人,也沒查出任何消息。
後來,他們在收拾楊叢義留下的遺物時,發現了兩封信,一封指明送回王府交給大夫人,一封上呈皇帝。
汴京。
皇宮之內,趙昚看完楊叢義留給他的書信久久不語。
“皇上,他在信里說了什麼?”內侍詢問。
“我失去唯一的兄弟,大宋失去了一個無可比擬的忠臣。”趙昚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將信伸向燈燭,片刻便化為灰燼。
燕王府內,書房之中。
“姐姐,老爺到底哪去了?”孟芸娘淚如斷線的珠串。
“四娘,你跟芸娘說吧,老爺說你知道。”顧清塵強忍眼眶中的淚花,目光複雜的看向楊四娘。
“老爺回他家鄉了,那個地方不屬於我們,誰也去不了。你們要是有能長久保存的東西留給老爺,好好保存着,一代代傳下去,老爺看得到。”楊四娘眼泛淚光。
“四娘,楊家上下,以後就靠你了。”顧清塵將楊叢義留給她的書信遞到對方手中。
“姐姐,我知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