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井溝歲月

第六十七章 井溝歲月

寧吃鮮桃一個,不吃酸巴梨半北斗。

——撒爾塔人諺語

爾撒一家人沿着帶着半圓弧度的山脊樑走了不到一個時辰,便來到了尕陰屲。

尕陰屲的情況和本康差不多,也是一個黃土塬,擁有十來戶撒爾塔人和漢人人家、十幾塊面積不大種着各種莊稼的農田。

爾撒在村裡找到了先前從轎子溝遷移到這裏定居的撒爾塔朋友馬哈散的家。

馬哈散看到爾撒全家人衣衫襤褸、風塵僕僕,趕緊熱情地請他們進了自己的小院子,先用湯瓶里的清水洗去臉上的塵土,再讓進房子裏,圍坐在土炕上,端上來熱茶和煮熟的洋芋。

馬哈散一邊招呼爾撒、麥里燕和尕娃們吃洋芋(即土豆、馬鈴薯),一邊說道:“這間房子旁邊有一間堆放雜物的喬也格。如果你們不嫌棄的話,我就打掃出來。今天晚上你們先將就地住下,等到明天我們在山坡上挖上個窯洞,你們一家子就可以美美地住上自己的格爾了。”

爾撒感激地說道:“給你添麻煩了。”

馬哈散笑着說道:“都是一個莊子裏鄉親,勃客氣了。”

第二天上午,馬哈散叫上村裏的幾個年輕人,來到尕陰屲東頭的北山坡。他們選擇了一個坡度較緩的地方,先把坡上的黃土鏟到坡腳,然後挖出一個豎立的平面,再在這個平面上橫向掏洞。

年輕的男人們揮汗如雨地挖掘黃土窯洞。年老的男人們用羊毛加工氈子。女人們在那邊用麥秸桿編織帘子,嘴裏頭還哼唱着民歌“花兒”。

只用了大半天的時間,一間寬敞的窯洞便挖好了。大自然把尕陰屲的黃土夯得很瓷實,質地細密厚實。窯洞的牆面用鋤頭刮平即刻,不需要再用泥巴糊牆了。

馬哈散帶着眾人把織好的羊毛氈子釘在窯洞的入口處,既可以當作門板,又可以當作門帘。

爾撒和麥里燕把窯洞裏簡單地收拾了一下,用黃土塊壘起一個土檯子,再鋪上麥秸和羊毛氈子就是睡覺的床鋪了。他們又在窯洞外邊挖了一個小坑,再在坑上放上那口小鐵鍋,便成為了燒水做飯的灶台。

一個撒爾塔人的新家在鄉親們的熱情幫助下就這樣建成了。

晚上,爾撒一家人躺在新家的土炕上面,好像待在金碧輝煌的皇宮裏,感到格外的幸福和滿足。

老二、老三和老四很快進入了夢鄉。

爾撒、麥里燕和易卜拉欣在昏暗的豆油燈光照下,愉快地說著話。

爾撒心滿意足地說道:“易卜拉欣,尕陰屲有睡覺的地方,又有做飯的地方,還有可以開墾的荒地。我們的好日子終於來到了。”

易卜拉欣此刻的腦海里卻是喧囂和繁華的河州城:一座座青磚砌牆的大院子,一棟棟明亮寬敞的大瓦房,一條條紅磚鋪成的街道,一個個擺滿了商品的鋪子。

易卜拉欣聽到父親的話,嘆了一口氣,緩緩地說道:“阿達,我咋還是覺得河州城裏好。”

麥里燕笑着說道:“尕娃這下開眼界了,心裏頭也像跑馬一樣野掉了。爾撒,看你以後咋樣管理這個尕娃?”

爾撒認真地說道:“不用管。尕娃將來還要到京城去呢。傳說我們的先人阿里就埋在京城裏呢。喂,撒馬爾罕的小石頭呢?”

麥里燕打了一個哈欠,說道:“放心吧,我早就放在衣裳的空空裏了。”

尕陰屲村四周的土地全都開墾出來了,屬於早先來到這裏的人家。

爾撒和麥里燕只有走到更遠一點的地方,選擇好一點的地方開荒種地。他們在陡峭的山坡上修築一塊塊小梯田,種上冬小麥作為來年的口糧;再在山崖上整理出小小的邊角料,種上洋芋、白菜等蔬菜。

爾撒聽說村裏的阿洪願意接收小滿拉,便讓易卜拉欣跟着阿洪繼續學習經文。他希望兒子將來走出大山,到外面的大世界去闖蕩。因此,他打算給兒子取一個響亮的官名(漢語名字)。於是,他仿照漢人起名字排輩分的做法,給易卜拉欣取了一個氣勢不凡的官名,叫作牛占原,分別給其他幾個兒子取名叫作牛占祥、牛占川和牛占海。

爾撒和麥里燕省吃儉用,用省出來的錢供易卜拉欣上學,希望兒子將來做一個光宗耀祖的大官,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人了。

易卜拉欣每天要在山樑上步行3、4里路,到西南庄的漢人私學裏識字念書。

一天下午,易卜拉欣放學歸來,急急忙忙地跑到自家的地里,認真地詢問正在幹活的父親:“阿達,西南莊裏的漢人尕娃說我們撒爾塔人是從外國來的,到底是不是啊?”

爾撒擦了一把臉上的汗水,說道:“是的。聽老人們傳說,我們撒爾塔人的祖先是幾百年前從西域過來的。”

易卜拉欣顯然很不喜歡這個結論,小嘴巴一撅,默默地走到一旁,蹲在地里拔起雜草來。

有一次,易卜拉欣和私學裏的幾個小夥伴相約要爬上附近最高的山樑,體會一下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結果,他們爬上了平時眼中最高的山樑,卻意外地發現前面的山樑更高。他們又繼續攀爬下一座高峰,結果還是發現前面的山峰更高。就這樣來來回回折騰了很長時間,他們的小腿又酸又脹,再也跑不動了。

他們只好坐在山樑上,獃獃地遙望着遠方連綿不斷的黃土山巒。

易卜拉欣的弟弟牛占祥用小手指着東方的一座高山,好奇地問道:“阿哥,那是什麼山呀?”

易卜拉欣回答道:“那是鳳凰山。我給你們大家背誦一首描寫鳳凰山的古詩吧。”

小夥伴們異口同聲地說道:“好着呢。”

易卜拉欣站了起來,大聲地背誦起來:

“東城指顧鳳凰巔,鳳去山名不記年。

周室鳴歧歸聖化,漢時欞鳳自人傳。

德裹狂接猶歌聖,毛美超宗誰認賢。

舜日儀庭今又是,西陲遙頌四靈篇。”

小夥伴們紛紛問道:“易卜拉欣,你念的是什麼呀?給我們說一說!”

易卜拉欣告訴小夥伴們:“鳳凰山坐落在大夏河和牛津河的東岸,從阿婁池梁鳥瞰山形,恰如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頭東尾西,交、毛、牙三溝之間夾着翅膀,色彩斑斕的地貌就像它美麗的羽毛。

“明代的時候,一個名叫劉承學的山東舉人遊覽了我們河州的山川,高興之餘寫下了讚頌河州的鳳林八景詩。

“這首詩的意思是,站在河州的城頭上,指點河州城東的鳳凰山巔,講述鳳凰的故事。周朝的時候,鳳凰曾經落在歧山。漢朝的時候,美麗的鳳凰光顧過這裏。狂氏、毛氏這樣的俊才也曾歡欣鼓舞。舜、堯這樣的盛世如今再現,依然歌頌着麒麟、鳳凰、烏龜和巨龍這樣的象徵太平盛世的靈物。”

小夥伴們無不敬慕地看着易卜拉欣,讚歎道:“你懂的東西真多啊!”

易卜拉欣自豪地說道:“歌頌鳳凰山最著名的詩要算明代兵部尚書王竑的《鳳凰山》了。

十年不見鳳凰山,如今承恩暫得還。

快睹朝陽丹鳳翥,爭如出岫白雲閑。

河源來自崑崙境,地勢遙連積石關。

寄語吾鄉鍾秀者,好臨絕頂共躋攀。

“意思是說,由於皇帝的恩德我又回到了家鄉,看見了多年未見的鳳凰山,快來看啊,火紅的丹鳳迎着朝陽騰空而起,在白雲的襯托下更加多彩多姿。黃河來自巍峨的昆崙山,地勢連着雄壯的積石關,家鄉優秀的人才快快來吧,讓我們共同攀上這壯麗的山頂。”

小夥伴們凝神聆聽着易卜拉欣動人的講述,沐浴在夕陽萬道金色的光芒之中,彷彿置身於詩人描寫的美麗景色中。

他們眺望着東南方向大山下的河州城,嚮往着大山以外那個神秘莫測的人世間。

這一年的冬天天氣特別寒冷。

麥里燕給易卜拉欣穿上了一件黑布挂面的羊皮長襖,在腰間繫上用羊毛編織的腰帶,在腰帶上掛上一把精緻的小刀,腳上穿着用牛羊皮製作的裏面、填着草末保暖的粗糙皮鞋,把他打扮成一個穿着撒爾塔典型衣服的少年。

學習空餘的時間,易卜拉欣跟上父親一起到遠處的塬上放羊。

羊兒低頭吃着地上殘留的乾草。

易卜拉欣和父親坐在陽面的山坡上,一邊曬着太陽,一邊唱起了悠揚的“花兒”:

“一買了鞭子二買了馬,

三買了梅花的鐙了。

一想了大大二想了媽,

三想了連心的肉了。”

爾撒的歌聲還在山谷間回蕩着,從對面山坡上的本康村裡傳來了對唱的“花兒”:

“天上的雲彩黑下了,

地上的雨點大了。

走在半路上哭下了,

想起個你說下的話了。”

大山裏的人們性格內斂,因此心中埋藏了很多的心事。因為無處去訴說心事,他們就會經常對着山川、藍天和花草吟唱山歌“花兒”,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打發自己的孤單和寂寞。

遠處的人們聽到傳過來的“花兒”,不免觸景生情,也不管彼此互相認識不認識,便會接着前者的內容續唱起來。

這麼一唱一和、連續不斷地串聯下去,整個山川里到處都響起了幽怨哀傷或者滿懷思戀的“花兒”歌聲。

尕陰屲乾燥的土質特別適合種植洋芋。種出來的洋芋個頭又大,肉質又沙。洋芋可以當做主食,也可以做出名目繁多的菜肴:煮洋芋,炒洋芋絲,炒洋芋片,洋芋餃子,洋芋燉肉,等等。洋芋還可以製作粉條和涼粉。

撒爾塔人把洋芋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

爾撒特別喜歡吃洋芋。

易卜拉欣和弟弟們好奇地問道:“阿達,你天天吃洋芋,從來也不破煩啊?”

爾撒哈哈大笑起來。他給孩子們講起了撒爾塔人和洋芋的故事。

傳說撒爾塔人東遷中原漢地的時候,在馬背上馱的最貴重的兩樣東西,一個是經文,一個就是洋芋。他們千里迢迢地把洋芋帶到了河州,既可以作為吃的糧食和蔬菜,又可以作為牲畜的飼料,成為了人畜共享的命蛋蛋。

從那個時候起傳授到現今,撒爾塔人與洋芋相依為命,情真意切,難分難離。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洋芋,就沒有撒爾塔人。

河州四周的海拔2000米左右貧瘠乾旱的山地,山坡層疊,陰山陽坡交替,日照的時間長,通風透氣性好,土質鬆散,地溫四季分明,非常適宜洋芋的生長。

洋芋的產量有多有少,或大或小,陽坡不成陰山有,見苗三分收,土地不虧待人,多少總是有收穫的。即使在災年裏,小麥、豆類顆粒無收,洋芋還是可以養育撒爾塔人的。

這裏出產的洋芋含澱粉足,營養相當豐富,沒有麻辣怪味。那裏的小夥子們穿的單薄,體質卻個個硬棒,臉蛋黑里透紅,體格健壯,走起路來腳下生風哩。那些丫頭們高挑個兒,粉嘟嘟的臉蛋,漂亮又好看,說話聲脆音亮。據說除了人種之外,就是因為吃了大量的洋芋。

在河州四周的山區,五斤洋芋可頂替一斤小麥或者玉米。

爾撒繼續講述道。

還有一個民間傳說,我們撒爾塔人的英雄米拉尕黑為了國家出征抗敵。

在保衛京城的戰鬥打得非常吃緊的時候,後方的糧草供應卻沒有跟上。

統帥米拉尕黑一籌莫展。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他的戰馬開始用前蹄刨土,刨出來許多個洋芋蛋,同時不停地嘶鳴,向戰將們報告挖出了久藏在地下、當時人們並不認識的洋芋,補充了軍糧和馬料。

戰將們打敗了入侵的敵人,贏得了戰爭的重大勝利,拯救了城堡、國家和人民。

易卜拉欣和弟弟們瞪着大眼睛,盯着碗裏毫不起眼的洋芋,想不到丑不拉幾的洋芋竟然有這麼大的功效。

每一天的清晨,爾撒帶着孩子們到寺里做禮拜去了。麥里燕在炕洞滾燙的灰里埋上幾個洋芋。

過上半個時辰,洋芋就烤熟了。

麥里燕用耙子把洋芋掏出來,裝到一個篩子裏,用嘴吹掉上面的灰塵,然後分給禮拜回來的丈夫和孩子當早餐吃。

每一年的秋後,尕陰屲滿山滿坡盛開着洋芋的白花和紫花,地愣上面野蔥也花開芳香。

這時,爾撒就會從土地里掏出來一些新鮮的洋芋,讓麥里燕放到鍋里蒸熟,讓大家嘗鮮,品味一下豐收的喜悅。

麥里燕揭開鍋蓋的時候,滿房子馨香撲鼻,蒸籠里的洋芋裂開了大口子,露出白燦燦、沙乎乎的肉質,像是綻放的牡丹花。

秋末冬初收洋芋的時候,山坡上的果樹披着一身金閃閃的黃葉,淡淡的薄霧籠罩着遠近的山野。

爾撒帶着一家老小到地頭搶收洋芋。

他們從地埂上薅來一堆乾柴草,在地頭的塄坎上挖上-個土坑,在安放鍋口的地方用干土塊堆砌成底大頂小的百孔塔,封頂以後用柴草點火猛燒寶塔。

柴火噼啪爆響,炎炎烈火,裊裊青煙。

等到土塊燒得通紅的時候,爾撒先掏出灶堂內的柴灰燃物,堵死燒火門,再敲開塔頂的土塊,一面用木棒敲碎土塊,一面向裏面放洋芋。裝滿洋芋蕩平以後用濕土厚厚地封住焐嚴,不讓灶里的熱量外泄。

半個小時以後,爾撒從灶門挖開,掏出來洋芋。

那些洋芋外皮金黃,裏面潔白透明,散發著渾然野味的香氣。

他們一家六口人坐在地頭上,開始享用美味的午飯——土悶洋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世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人世間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 井溝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