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 再續前緣

第一二三章 再續前緣

雪蓮在雪山上才開放,魚兒在水裏才能遊盪。

——塔塔爾族諺語

在被譽為“春城”的雲南省昆明市,鞏懷周的後裔、鞏連朝的小女兒鞏碧玉繼承了鞏氏家族書香門第為人師表的傳統,在一所大學裏擔任歷史教師。

當年,鞏碧玉從四川的一所師範大學畢業以後,來到了少數民族雲集的雲南邊疆,專門從事研究和教授明朝歷史的專業。

初春的一天,她無意在浩瀚的歷史史料中暮然發現,自己的祖先曾經跟隨大航海家鄭和的船隊多次下西洋,而且與鄭和的後代結下了很深的情緣。

她對這個發現感到非常的興奮,隨即決定去尋訪鄭和在雲南的故鄉。

鞏碧玉背上雙肩包,一個人來到了鄭和的出生地——昆明市晉寧縣城的昆陽鎮。

她找到了在鄭和故居建立的鄭和公園,緩緩地步入公園的正大門。她環顧了四周一會兒,然後款款地拾級而上,看到了前方高大的鄭和雕像掩映在青松古柏叢中。

5.55米高的鄭和昂首挺胸,英姿颯爽,屹立在3米高、形似寶船船頭的基座上,左手拿着長劍的把柄,右手握着航海地圖,飽經風霜的臉龐氣宇軒昂,兩隻眼睛炯炯有神。他的右腳向前做着跨步的動作,象徵著大明王朝衝破2000年的禁錮,邁出了向外部世界開放的第一步。

鞏碧玉在正面瞻仰了鄭和的雕像以後,來到雕像的后側,只見后側雕刻着一組8幅青色花崗石浮雕《開放先驅——鄭和》。浮雕再現了鄭和從少年到航海家的生活情景和成長曆程。

鞏碧玉告別了鄭和雕像,來到了月山。

月山的山頂坐落着一幢三寶樓,是用鄭和的小名三寶命名的。三寶樓共有3層,主體模仿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形狀。門頭的上方懸挂着近代學者梁啟超題寫的“海上巨人”4個斗大的金字。三寶樓琉璃瓦頂,雕龍畫鳳,絢麗多彩。四周點綴的漢白玉圍欄把三寶樓裝飾得既光彩奪目,又清新典雅。

鞏碧玉緩步登上三寶樓,極目遠眺,煙雨茫茫的滇池湧入眼帘,頓時給人以親自駕馭寶船、馳騁大海的真實感覺。她長久地待在那裏,腦海中努力還原着祖先和鄭和劈風斬浪、勇猛前行的場景。

走下了三寶樓,她來到了鄭和紀念館。

紀念館共分為4個展室。整個展覽以鄭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動為主線,通過大量的歷史圖片、文獻、實物、碑文拓片和複製模型等,充分展現了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一生的光輝業績。

告別了紀念館,鞏碧玉順着小路前往東北方向,來到了一座牌坊下面。

這座牌坊有一些老舊。歲月在上面留下了累累的歷史痕迹。褪色的木匾上赫然書寫着“鄭和故居”。

鞏碧玉懷着對鄭和的無限崇敬之情,靜靜地參觀了這個不到500平方米的院子,輕輕地留下自己的腳印。

左側只有一間廂房,面積不過40平方米。裏面陳列着一些航海模型和用具。

右側的廂房有兩層,裏面擺放着一些關於航海的書籍和鄭和船隊的圖片。

小院的青石磚路縫隙里長滿了青苔和翠綠的小草,猶如院子的主人一般在夾縫中艱難地生存,於逆境中頑強地拼搏。

鞏碧玉從右側廂房的前面下了幾級石階,來到一個小池塘邊。池塘的小拱橋上點綴着鮮花綠草,顯得清新別緻。

鞏碧玉此行最大的收穫就是在鄭和公園裏了解到,在江蘇省的南京、太倉和福建省的福州還分別建有鄭和公園、鄭和紀念館和鄭和三寶船廠遺址。

一周之後,鞏碧玉又開啟了南京和福州之旅。

在千年古都南京,她流連在天妃宮前,仰望這座明成祖朱棣為感謝海神媽祖護佑鄭和航海平安的聖德賜建的宮殿,感慨人與神之間虛擬的情感;她徘徊在靜海寺里,瞻仰這座明成祖為表彰鄭和出使海外並弘揚國威的偉大功勛建造的建築,追思鄭和晚年在這裏生活的情景。

鞏碧玉打車來到了南京市南郊的牛首山,在綠草芊芊的西麓找到了鄭和文化園。

當地的居民告訴鞏碧玉:“我們這裏的人都把這座山叫做‘回回山’,把鄭和的墓叫做‘馬回回墓’。這裏原來有鄭和墓碑、石刻等建築,50年代時被毀壞了。1981年,南京市文管會與江寧縣文教局來到雜草叢生的‘回回山’實地勘查,發現這裏的墓園宏偉,墓壙呈長方形。1985年,紀念鄭和下西洋580周年之際,江寧區文教局經過維修以後,鄭和的墓園才重見天日。”

前往鄭和衣冠冢的墓道全長140.5米,寓意鄭和首航時間為1405年。石質墓道牌坊高5.6米,寬3.2米,上面雕有7個圓圈寓意鄭和成功地七下西洋。

鞏碧玉看到的新墓園是青石砌成的馬蹄形。

墓園南北長300米,東西寬60米,墓頂高約8米,掩映在青龍翠綠之中,整體呈現出阿拉伯伊斯蘭的建築風格,從正面看上去是一個回字的形狀,寓意鄭和是回回民族。墓前的台階有4組,每一組有7層,共有28個台級,寓意鄭和7次下西洋,前後歷時28年,遍訪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墓蓋石上雕飾雲錦、蓮花等圖案,刻有阿拉伯文字。墓后的牆上鑲嵌石碑,陰刻隸書“鄭和之墓”4個字。

這裏建有文物展廳、史料館、文物展館、接待室等,以迴廊相連接,整體風格為仿明清四合院的形式,一座由南京市府樹立的石碑,一座古色古香飛檐挑角的碑亭。這些建築在牛首山的背景襯托下,更顯得莊嚴肅穆。

鄭和墓的東北面是鄭和文化園,西側是碧波蕩漾的小湖鄭和湖。

鞏碧玉虔敬地向鄭和墓獻上了一束潔白的百合花,再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朝着山下不遠處、正對着鄭和墓的鄭村走去。據說那裏是一個鄭和後人集中的居住點。

鞏碧玉從南京乘坐飛機來到了福州的長樂機場。她一下飛機,就租了一輛出租車,直奔長樂市。

長樂市區的中心有一座小山,因為古代的時候位於縣城南面而被稱為南山。南山上有一座公園,原名南山公園,大約始建於北宋元佑三年即公元1088年。公園歷經宋、元、明數代營建,特別是在明代鄭和七下西洋駐港候風的期間,鄭和等人進行了全面整建,眾多的亭、台、樓、閣、塔、寺等建築依山勢而建,相互交融,渾然一體。園內樹林蒼翠,草木蔥蘢、環境優美,成為佛教和道教信徒者朝拜的聖地。

園中的三峰塔是中國的名塔之一,原名是聖壽寶塔,始建於宋紹聖三年即1096年,1117年落成。

塔身有8個角,7層高,是石材仿樓閣建築,高27.4米。塔壁刻有取材於佛教故事的精美浮雕,是研究宋代建築和石雕藝術的珍貴實物。

三峰塔是鄭和登塔俯瞰停泊在太平港龐大船隊的瞭望塔,也是鄭和下西洋船隊出入太平港的航標塔。

1412年,鄭和第四次出使西洋前在太平港候風時,為酬謝海神天妃保佑,奏請明成祖恩准在長樂南山塔東面的三峰塔寺旁,建造一座雄偉壯觀的天妃宮,為船隊官員祈報和謝神之處。

1413年,鄭和登上塔察看港口的時候,得知該塔是為宋徽宗祝壽修建的,臉色頗為不悅地說道:“趙佶乃昏君,被金人所俘喪身北國,怎麼能為他塗脂抹粉呢?”

鄭和當即把聖壽寶塔塔名為三峰塔,並且親自題寫塔名改。

鄭和以後多次路經福州的時候奉施喜舍,出資維修三峰塔和塔旁的三峰塔寺。

清乾隆二十六年即1761年,天妃移祀吳航頭附近新建的天后宮,把原南山天妃行宮改為吳航書院。書院毀於抗日戰爭。

1985年,為紀念鄭和下西洋開航580周年,有關方面撥款在天妃宮和三峰塔寺舊址上興建鄭和史跡陳列館。南山公園亦改為鄭和公園。

館藏珍貴文物《天妃靈應之記》碑,俗稱鄭和碑,是1431年冬,正使太監鄭和、王景弘和副使太監李興、朱良等人在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寄泊福建長樂以等候季風開洋,在重修長樂南山的天妃行宮、三峰塔寺並新建三清寶殿之後,鄭和親自撰文鐫立的石碑。鐫嵌《天妃靈應之記》碑於南山宮殿中。碑文楷書計1177字,詳載明永樂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間,鄭和前六次下西洋經過與第七次下西洋任務,是研究我國明代海外交通史及中外交往史的珍貴實物史料。

碑以黑色頁岩為料,高1.62米,寬0.78米,厚0.16米。碑額書有小篆“天妃靈應之記”六字,其中二字殘損。字框的上端及兩側陰鐫線刻如意雲氣紋。頂端正中湧出一輪圓月。石碑正文四周鐫刻着纏枝蕃蓮花紋。

回到昆明以後,鞏碧玉開始認真構思,準備動筆撰寫一部關於鄭和生平事迹的書籍。

鞏碧玉是雲南省民主黨派的負責人,也是昆明市的政協委員。

一次,她在政協會議上認識了一位姓鄭的委員。兩個人在閑聊之中,鞏碧玉無意中提到了鄭和。

鄭委員感嘆道:“我的祖先太偉大了!”

鞏碧玉吃驚地問道:“難道你是鄭和的後裔?”

鄭委員自豪地回答道:

“我叫鄭雲亮,是鄭和的十八世孫。

我們家還保存着鄭家的家譜呢。

鄭和在我們雲南的這一支後裔是鄭恩來長子的後代。其中的一部分人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因為無法忍受官府的壓迫被迫外逃,十五世孫鄭崇林離開雲南玉溪老家,跟隨馬幫逃到了泰國北部的清邁府,娶了清邁府土司的女兒,從此在異國他鄉落地生根了。鄭崇林主持興建了清邁的第一座禮拜寺。門楣上那塊用純金鍛造的牌匾就是從雲南用馬幫馱去的。現有在泰國有後裔30多人。

南京的那一支後裔是鄭恩來次子的後代。

因為鄭和一生定居南京,部分艦隊的官兵追隨鄭和居住在南京,後來陸續改姓為鄭,所以在南京的牛首山山南村形成了鄭村。”

鞏碧玉緊緊地握住鄭雲亮的雙手,高興地說道:“太好了。我們鄭、鞏兩家又續上了前世之緣啊。”

鞏碧玉利用暑假先後來到雲南省的玉溪、沙甸和泰國的清邁,尋找和採訪鄭和的後裔,經過3年的工作,最終完成了鴻篇巨著《大航海家——鄭和》,向世人展現了一個真實而偉大的鄭和。

2005年7月11日,是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紀念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將每年的7月11日確定為中國航海日,作為國家的重要節日固定了下來。

鞏碧玉在報紙上看到這條報道以後立即拿起手機,撥通了鄭雲亮的手機,把這個激動人心的重大消息告訴了老人。

兩個人在電話里興奮地談論着有關鄭和的一切。

在青海省海東市的樂都區,王臣的後裔王克強也在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王克強從崑崙職業技術學院畢業以後,沒有像同學們那樣貪戀大城市,隨便在西寧市找上一家單位留下來,而是回到了位於海東地區的樂都縣。

好面子的王父以為兒子在省城讀了3年的大學,說不準能混個什麼領導,最起碼也是個坐辦公室的機關幹部,好歹也撈個城市戶口。他如今看到王克強孤身一人回到了山溝里,氣得臉色都變成了綠色。

王父罵道:“不成才的東西。瑙們王家還指望你光宗耀祖呢。你倒好,跑到窮山溝里躲清閑來了。”

王克強嘿嘿的笑了兩聲,說道:“您老人家不要生氣,我一定給咱們老王家爭光。您先給我一筆啟動資金吧?”

王父把脖子擰向一邊,吐了一口唾沫,沒好氣地說道:“你要錢做啥呢?”

王克強回答道:“我打算髮展有機農業,一定能掙大錢的。”

王父說道:“騙鬼呢!農民世世代代守着土地,你看哪一家靠農業發家致富了?”

王克強又是嘿嘿笑了兩聲,不緊不慢地說道:“老爸,錢就算您借給瑙的。明年這個時候連本帶利保證還給你。”

王父遲疑地問道:“本錢多少?利息多少?”

王克強回答道:“本錢兩萬,利息按照5‰計算,比銀行的利息還要高呢。”

王父半信半疑地叮囑道:“男子漢大丈夫,說話可要算數啊。”

王克強抱着父親的肩膀搖晃着,滿口答應道:“一定算數。你就等着拿錢吧。”

王父嚷嚷道:“不要晃蕩了。把瑙的骨架晃蕩散咧!”

海東地處華夏民族搖籃——黃河的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之間,是青海省開發較早、文化歷史悠久的地方。歷史上一直被稱為河湟間或者河湟地區。

1978年10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由樂都縣、民和縣、湟中縣、湟源縣、平安縣和互助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組成海東地區,總面積1.32萬平方公里,人口100多萬。

海東氣候屬半乾旱大陸性氣候,礦藏資源和水能資源豐富,人口相對集中,經濟較為發達,是青海重要的農牧業經濟區和鄉鎮企業較發達地區之一。

王克強瞄準城市潛力巨大的菜蔬、水果市場,抓住這個商機,在老家南山承包了幾百畝果園和土地,雇了十幾個村裏的青年,春夏經營當季的暢銷蔬菜,夏秋還打理果園,由紅元帥、紅星、紅冠組成“三紅蘋果”和嫁接杏、桃子等個大味甜,深受顧客的歡迎。秋冬蓋起了幾百個農業大棚,種植了反季節的蔬菜和各種花卉,銷售到西寧和西北的各大城市,賺了個碗滿缽滿。

等到別的農家開始學習他的做法的時候,王克強及時轉換產業,開始栽種大黃、貝母、枸杞、甘草等藥用植物,搶佔中藥材市場,又狠狠地賺了一筆。

王克強積累了原始資本,又殺回了西寧市,和朋友合資成立了格桑花餐飲有限公司,在西寧最繁華的地段開辦了規模宏大的格桑花大酒店。他親自擔任了公司的董事長。

王克強在湟水河畔的小橋高檔小區購置了幾套房子,把父母和兄弟姐妹全部接到了西寧生活和工作。

有時候,王克強故意跟年邁的父親開玩笑道:“老爸,瑙給你們老王家光宗耀祖了沒有?”

王父高興地說道:“光宗了。也耀祖了。”

王克強問道:“你當年是不是給我放高利貸了?”

王父急忙搖頭,堅決地說道:“瑙沒有放高利貸。是你自己故意多給瑙錢的。瑙知道,你是變着戲法孝敬瑙和你媽媽的。”

大家聽了王父的話,都哈哈大笑起來。幸福的笑聲飄蕩在湟水河面上,飄上了高高的北山頂上。

在工作的閑暇之餘,戴着金絲邊眼鏡、頭髮梳得一絲不苟、身着西裝革履的王克強,會靜靜地站在辦公室的落地大窗戶前面,眺望着遠處白雪皚皚的祁連山,思考着在世界各地建立格桑花連鎖大酒店的宏偉規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世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人世間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二三章 再續前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