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1)
中國同盟會成立以後組織的第一次大型集體活動,在絢爛上演了一個多月後落下了帷幕,雖然沒能最終把清朝後院的火藥庫點燃,但是意義卻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這次聲勢浩大的造反運動沉重打擊的來官老爺們的氣勢,清政府的統治者們握着屠刀的手開始發抖了,因為他們第一次感到了恐懼。其次,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綱領第一次以起義檄文的形式公諸於廣大群眾之中,並且得到了擁護。在中國紮根了幾千年的封建思想開始動搖了。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次活動雖然沒能取得最終的勝利,但是仍然是一次成功的造反,一次鼓舞人心的造反,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造反。
再接再厲
眼看革命的風暴愈演愈烈,造反的炸雷一個接一個,清政府急得好像熱鍋上的螞蟻,忙着到處鎮壓、平反。揮舞着屠刀的手就快要脫力,造反的人卻越來越多,腳下的鮮血已經流成了河,造反的熱情卻越來越高漲。此時的清政府已經疲於招架,被人打翻在地再踏上一萬隻腳只是時間問題。
作為職業造反家,孫中山和黃興等人當然也看出清政府已經是外強中乾,於是決定繼續用無休止的暴力活動配合讓人防不勝防的人體消滅政策加緊給清政府建造墳墓。
1907年,孫中山派人再次到廣東惠州發動起義。6月2日,鄧子瑜和陳純等集合少數三合會黨在距惠州20里的七女湖截獲清軍防營槍械,擊斃清軍多人。5日,進攻泰尾,清守兵潰逃,起義軍乘勝連克楊村、三達、柏塘等地,隨即又在八子爺打敗清營管帶洪兆麟。
歸善、博羅、龍門各地會黨紛起響應,隊伍增至200餘人。清水師提督李准急調兵鎮壓,起義軍聲東擊西,使清軍疲於奔命。后因寡不敵眾,起義隊伍在梁化墟解散。
1907年,孫中山到河內設立機關,準備在廣西邊境發動革命。孫中山委派黃興和胡毅生分別進入欽州和廉州,聯絡城內的清軍。9月1日,起義軍200多人在王崗山舉事,4日進攻防城,全殲守敵,殺知縣宋漸元。
隨後,發佈《告粵省同胞書》、《告海外同胞書》、《招降滿洲將士佈告》,闡明革命宗旨,十里八村的群眾全都帶着傢伙來入伙。6月,革命軍挺進靈山,沿途又有3000多人蔘軍,群眾爭備粥飯。圍攻靈山3天之後,敵人的援軍趕到,起義軍只好原地解散,保存實力。
1908年3月27日,黃興根據孫中山的指示,偕安南華僑中的同盟會員200餘人,組成“中華國民軍南軍”,進入欽州發動起義,29日行至小峰,遇清軍郭人漳部600餘人的阻擊,黃興採取以退為進的戰術,分三路猛攻,清軍大敗。
4月2日,起義軍佔據馬篤山,擊潰清軍三營,擊斃管帶龍炳堂,並乘勝向廣西邊境進發。清軍統領郭人漳率部3000餘人窮追不捨,黃興率革命軍轉戰於欽廉兩州和廣西上思一帶。后因長期轉戰,孤軍深入,沒有根據地為依託,彈盡糧絕,起義軍無法堅持下去。黃興等出走越南,余部退入十萬大山。
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一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之前,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在全國各地發動了數不清的起義和革命,充分將造反的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也用鮮血和生命將革命形勢一次次推向**。
再戰廣州
1910年11月,孫中山在馬來亞檳榔嶼召開秘密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同盟會的重要骨幹黃興、趙聲、胡漢民等人。會上,孫中山提出,目前國內革命形勢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我們應該抓住時機,在廣州發動一次更大規模的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