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把握國家的脈搏(13)

第二章 把握國家的脈搏(13)

畢竟,墨西哥擁有740億桶的石油儲量,它是拉丁美洲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和輸出國,石油工業在墨西哥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

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不景氣,墨西哥經濟發展也受到影響,發生外債支付危機。

1982年,墨西哥的石油日產量280萬桶,一半用於出口,占出口總額的。農業也有進步,擴大了耕地和灌溉面積,改進了耕作技術、肥料和選種,提高了小麥、棉花產量。但國民收入分配極不均勻,社會貧富懸殊很大。

1982年,外債累計額達830億美元。比索大幅度貶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工業生產下降。

大量公共債務幾乎讓整個國家陷於崩潰,沉重的外債償付負擔和嚴重的本國資金外逃,更加劇了投資資金枯竭。

同時,企業倒閉和失業增加誘發的各種經濟及社會問題,迫使政府進行了一系列應急性和結構性經濟調整及改革。

突然爆發的這場經濟風波,觸動了埃盧購買“便宜貨”的商業神經,他不僅把自己從父親那裏繼承來的這一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比父親更加大膽更不遵循傳統觀念。

這樣的危機給對財富有異常嗅覺的人帶來了機遇,就這樣,屬於埃盧的年代到來了。

二、墨西哥復興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墨西哥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當戰後歐洲國家開始復蘇的時候,墨西哥也開始走上了復興之路。

20世紀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後期,墨西哥國民經濟經歷了近20年的快速發展,創造了又一個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奇迹”。

1970年至1976年是埃切維里亞政府時期。當時政府提出的“分享發展”戰略,改變了私人資本為主的政策,加強了國家對國民經濟的干預力量,公共事業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發展。

1972年,墨西哥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到了1980年的時候,墨西哥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670億美元,整體經濟規模居世界第11位,在拉丁美洲居第2位。

1982年12月1日,德拉馬德里就任墨西哥總統。

他一上台,就面臨著5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工業與技術長期落後,產業結構不良,出口下降,資金奇缺,國內儲蓄嚴重不足,只能靠龐大的外債來支撐經濟的運轉。

於是,德拉馬德里提出鞏固民主制度、克服經濟危機、發展生產和結構改革四項基本目標,在全國開展“道德革新”運動。

對外政策方面,德拉馬德里總統執行多元化政策,以便設法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他主張協商解決拉美國家爭端,反對外來干涉。

與此同時,他也努力擴大同西歐、日本、拉美各國之間的貿易關係,積極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聯繫。

1988年~1994年薩利納斯任總統。

1994年,南部恰帕斯州農民宣佈起義,執政黨總統候選人和總書記先後被暗殺。

同年12月1日,塞迪略就任總統。墨西哥再次爆發經濟危機。

賽迪略大力推動政治改革,促進了政治民主化的發展;積極與薩帕塔民族解放軍進行和平對話,使民族矛盾有所緩解;經濟上實現新的調整、緊縮和改革計劃,使經濟得到復蘇。

墨西哥經濟的強勁發展,卻讓埃盧的事業發展陷入了一種非常矛盾的境地。

一方面,經濟快速發展,墨西哥從農業向工業的轉型為商業活動提供了大量的契機;另一方面,隨着政府的介入,私人資本的重要性越來越低,在市場的活動空間變得極為有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超越比爾・蓋茨2010年世界首富:埃盧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超越比爾・蓋茨2010年世界首富:埃盧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把握國家的脈搏(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