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春歸婚事
李氏聽得沈夫人的述說,倒是和女兒那番話並無區別,只長長一篇下來,知州老爺除了咳嗽,竟隻字未發意見,李氏心裏頭着急,她雖是個內宅婦人,只是因丈夫過世后,才逼不得已和宗長族老周旋,廢心裏裡外外的事務,卻也知道一點,女兒謀划那些事,到底還得落在知州老爺身上,知州夫人一介女流,就算熱心,也幫不上許多。
越是着急,事情卻越是進展不順,知州老爺好容易開口,卻是一句:“都什麼亂七八糟的事兒,我如今哪裏顧得上這許多?!皇後娘娘雖多被鄭貴妃挑釁,你們沈家和鄭家歷來就有矛盾,此時卻還要以大局為重,我這時已經夠艱難了,再和榮國公府結了仇,鄭秋死了心和我作對,我在汾州的公務,就更進行不下去。”
李氏忍不住把眼睛睜開一條縫,斜斜一睨,只見那知州老爺端端正正的面容,又有一把美須,看上去端方正直,真沒想到竟是個不分是非的胡塗官,他可是一地父母,怎麼能有失公道,撒手不管弱勢百姓的死活。
李氏暗暗抱怨,沈氏也滿腹鬱火,水杏眼一瞪,委屈得噘了嘴:“老爺這是什麼話?指責我只顧娘家不顧老爺仕途?虧我嫁進趙家這麼多年,不管婆母怎麼刁難,忍氣吞聲侍奉,吃一肚子悶虧還要強顏歡笑,又替老爺撫養子女,半點不敢挑剔,在老爺眼裏,我原來還是沈家人,從不和你一條心。”
李氏垂了眼,盯着自己的腳尖,暗道:知州夫人竟敢這麼和丈夫說話?哪個婦人出嫁后,不要上事公婆下育子女,這都是婦人本分,怎麼能算委屈?這事多半怕是不成了吧,夫人這麼一激,知州老爺該更不願管了。
讓李氏吃驚的卻是,夫人這麼一怨嗔,老爺竟真有些理虧了,咳咳咳了幾聲,態度軟和下來:“我這段心裏堵得很,剛才那話說得急了些,你也別放在心上。”
“我答應這事,可都是為了老爺着想,老爺不是也一直念叨,榮國公鄭秋從前可和施良行密切得很,兩人不定做了多少勾當,現下這汾州府,屬官大多是施良行的黨從,老爺新來,就被他們架空,拘了手腳,要不是施良行交待,他們怎麼敢?如果能借這事兒,牽連上施良行,說不定老爺的難題就解了。”
李氏雖聽不明白官場權局這些道道,卻也跟着點頭,又暗道:差些忘了女兒早前的話,這沈夫人可是當今皇后的嫡親妹妹,難怪行事不同普通婦人,又懂得這許多外頭的事務,說不定還有轉機。
越發豎起耳朵來。
“事情哪有這麼簡單,鄭秋的小子就算恃強凌弱,又沒鬧出多大的風波來,頂多彈劾鄭秋一個教子不嚴,鄭秋毫髮不損,更何況施良行?”
“這事成與不成,老爺還是和尹先生商量商量再說,我只望着,老爺能幫,多少還是使些力,一來有紀姐姐的情面,再者,我還想着那顧大姑娘既機智伶俐,又美貌無雙,和蘭庭倒是般配,真要能成了咱們兒媳,一家人的事,還能看她被別人欺負了去?”
李氏一聽這話,再顧不得那些禮法體統,雙眼瞪成了銅鈴,直盯着知州老爺幾乎沒把那張端端正正的面頰燒穿兩個窟窿。
又聽趙知州道:“蘭庭那情況,怕是和這女子不般配吧。”
難道知州老爺的兒子有什麼不妥?李氏心裏又打起鼓來。
“怎麼不般配?顧大姑娘論家世,的確低微了些,但也是出身耕讀傳家的世族,她父親可是弘復六年的舉人,有功名在身,難得是這姑娘知書達禮,又節烈孝順,身處逆境卻還能反抗權貴,這等剛毅貞節,正該得朝廷表彰。”
原來知州老爺是嫌棄春歸的家世,李氏不由長嘆:若不是丈夫橫死異鄉,等日後中了進士,春歸便是官宦之女,又怎會被人挑剔呢?
“不妥不妥,蘭庭的婚事,母親也有主張。”
“老爺難道真想任老夫人折騰,和晉國公府聯姻?”沈氏冷笑道:“老爺難道忘了父親一再提醒,太孫可也就要婚配了,晉國公府儘管炙手可熱,太孫及鄭家連萬家可都盯着,真依了老夫人,難道老爺也想着奪儲?”
“莫胡說!”趙知州重重一拍床鋪。
李氏被嚇了一跳,驚叫出聲,好在她這時無論發出多大的動靜,旁人也是聽不見的。
沈氏卻一點沒被嚇到,撇着嘴角反而笑起來:“我怎麼說,說什麼都不要緊,橫豎一家子,各長一顆心腳還扎在同根繩子上,繩子一斷都得摔地下,重要的是皇上怎麼看,娘娘怎麼看,官場上那些人又要怎麼看,蘭庭這還沒起步,就因一樁婚事卷進漩渦,對趙家而言,可是禍非福。”
李氏又盯着趙知州猛瞧,見他把那眉毛鬆了緊緊了松,一掀被子,穿着條褻褲裸着小腿就站起來……李氏嚇得生生退後一步。
“這件事,還得和寄余商量商量,我這就去外頭,沒我準話,你先別忙着鬧騰。”
“自是要等老爺決斷。”沈氏越發眉開眼笑。
李氏也忙忙飄去了外頭,等那趙知州着裝整齊往外走,她想了一想,還是決定跟着能定主意的關鍵人,就沒聽見沈氏和僕婦的一番對話。
“夫人,老爺可答應了?”這僕婦,就是一直陪在沈氏身邊進出那位,是沈氏的陪房,快四十的年紀,丈夫姓郭,她的女兒,卻是跟了沈皇後進宮侍候,郭媽媽在沈家也好趙家也罷,都是極體面的人物,撮合趙家長子蘭庭和春歸婚配這樁事,原來是出自郭媽媽的主意。
“老爺是個什麼性情,我還拿得准,這事沒有十停,也不下八停了,我只是擔心,蘭庭那頭……怕沒這麼容易。”沈氏嘆息:“別的家,兒子都是聽老子娘的,咱們家倒好,老子沒有老子的威嚴,兒子沒有兒子的順從。”
郭媽媽卻道:“那顧大姑娘,生得十分好容色,老話說得好,人不風流枉少年,又不說老奴冷眼看着,大爺往常就愛和六皇子交道,走動得多的那幾個,也都是些倜儻風流的公子,屋裏頭不一樣收着幾幅仕女畫?要知道夫人屬意的這位,是個絕色佳人,這事就成了五停;再者,若非夫人提醒,老奴也沒留意,顧姑娘竟未纏足,夫人可別忘了,咱們家大姑娘該纏足的時候,也是又哭又鬧,大爺尋常雖遠着大姑娘,不喜大姑娘跋扈,當時卻也為這事發了話,不讓大姑娘受這痛苦,為此還和老夫人爭執了幾句,一着急,說那些纏了金蓮的女子,走路扭扭捏捏,有的甚至要讓人抱來抱去,都不像個健康人,哪點美了?大爺一看顧姑娘行動爽利,性情也不柔弱,說不得那五停也就成了。”
“話雖如此,可媽媽也別忘了,因着前頭朱氏的事,蘭庭指不定把我怎麼想,更不提當中還有老夫人一直挑唆着,在他婚事上頭,興許更加聽從老夫人的主張。”沈氏更見愁悶了。
“雖說老太爺故世前發了話,但姻緣之事,大爺還需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件事兒,只要先說服了老爺點頭,往北平家裏去封信,叫大爺來汾州侍疾,再一逼壓,說隆靈寺住持斷言,老爺自來汾州遇見多少厄困,大爺和顧姑娘婚事一衝,全都解了,大爺迫於孝道,也只能認同,只要婚事一成,大爺看着新奶奶是這般人物品格,心裏只會記夫人的好,哪裏還聽得進老夫人的挑唆。”
沈氏頷首:“但願得如此吧,老夫人心心念念,就要助着惠妃母子和姐姐、太孫作對,偏蘭庭又是個這樣的才品,我只怕晉國公更加屬意招蘭庭為孫女婿呢。”說著又恨聲道:“我那時還在北平,聽姐姐的話,想着把芳丫頭配給蘭庭,廢盡心思曲曲折折,總算是試探得蘭庭並不反感,也不知三姐夫是怎麼想的,臨了他倒給我來個變卦,要不離京前就把蘭庭的婚事定了,也不至於這樣被動。”
郭媽媽也嘆了口氣,惋惜道:“芳姑娘若成了咱們大奶奶,依顧大姑娘的姿色,夫人將她薦給娘娘,指不定有更大的用處。”
這邊主僕兩個相對嘆惜,另一頭李氏跟着趙知州出了內宅,到了外衙的書房,只見出出入入的都是男子,羞得她飄飄停停,冷不丁卻睨見莫名其妙出現的魂婢,沖她臉露譏鄙,頓時省悟自己這時,魂號可是掛進了度朔司,又何必再依着塵世間的禮法規矩?又想到她前世的前世的前前世,生於大唐,可也是騎着高頭大馬身着胡服拋頭露臉過,何曾像這一世般扭捏,當下也便放開了心胸,昂着頭穿過牆去,只到底還是沒有完全擺脫生前的習慣,站得離說話的兩個男人八步遠。
難免關注對女兒終生大事,說不定也有作用的另一位男子。
只見這位穿着一件深青道袍,頭上帶着逍遙巾,風度儒雅,雖舉止謙恭,但雙目有神,未過三十的年紀,卻能被沈夫人恭稱一聲“尹先生”,且知州老爺雖然“寄余寄余”的叫着,對這人卻顯然禮敬,李氏不由暗暗上心,忖道春歸倘若真嫁給了知州老爺的公子,需得對她提提這位尹寄余,就算春歸不會和他直接接觸,女眷間時常走動,或許也是助力。
李氏壓根就不那麼關注趙知州是否答應說服顧氏宗家妥協了,她滿腦子想着的都是春歸的終生大事,她雖不知趙知州的家族是個什麼情況,但想想沈夫人既是皇后的嫡親妹妹,怎麼也不可能嫁入寒門,春歸能得高嫁,今後有所依靠,固然讓她這當娘的鬆一口氣,卻也明白,春歸併無娘家支持,在那高門大族,怕也不會那麼容易。
可憐天下父母心,一樁愁悵剛了,又生出多少擔憂,到底無法安穩。
就算脫了凡胎肉體,一縷魂識比生前更增清明,懂得塵世里的悲歡喜樂,到頭來也逃不過生老病死,人魂再經輪迴,怎知來世好歹,就像這一世的母女緣份,輪迴后斷然不能延續,然而終究還是放不下,拋不開,仍如在生的執念,唯願女兒余歲安好。
這麼一走神,前頭的話便只聽了個隱約,直到聽趙知州抱怨:“我丁憂三年才得起複,沒想到竟放了外任,赴職前,許閣老和高公公先後提醒,卻都只說讓我徹察施良行治理汾州之事,察什麼,怎麼察卻未說明,又皇上對施良行的廷推,先就批許了……我這麼察,真察出什麼大罪狀,倒是合了許閣老和高公公的意,卻不知是否有違聖意。”
又是長長一聲嘆息:“就更不說鄭琿澹,既非世子,又無官身,不過看上了個孤苦女子,想要強擄還未得逞,這算得上什麼大事,手頭上多少公務還沒頭緒,哪裏顧得上。”
聽得尹寄余直摸額頭。
許閣老和高公公,一個是皇帝無比信任的內閣大學士,一個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這兩位都先後在老爺您赴任前打過招呼,老爺您居然還在懷疑聖意?難怪趙閣老臨死前都還不放心,不敢把肩上的挑子交給成長得再成長就老了的嫡長子,做下那些安排。
尹寄余默默組織言辭,不想把話說得過於尖銳卻又必須明明白白,最後還是放棄了,直接點明:“大爺的推斷,難道老爺就一點沒聽進去?”
“蘭庭才多大,他還沒入仕呢!”
尹寄余:……
忍了好幾歇,才摁捺住罵人的衝動——我也未到而立,我也沒入仕,知州老爺怎麼大事小情都丟給我煩心,區區水土不服,就裝病裝了兩個月!
“光宗帝時,冷落內閣,重用內臣,當今萬歲登基,深知失衡之弊端,故重在制衡恢復秩序,雖說眼下,內閣與宦臣並重,但皇上最忌諱之事,便是外臣與宦內勾結,施良行行賄高公公未遂,緊跟着皇上便放老爺外任,許閣老和高公公還先後提醒老爺,這便是體現聖意,皇上已經對施良行不滿,只因並無罪證,又批允了廷推,一時無法/論處施良行,否則施良行升任之後,汾州知州一職必為其黨從繼任,也輪不上老爺擔當了。”
趙知州只要做成了這件事,儼然是為皇帝解除了疑忌,他竟然還拿不準聖意!
“那榮國公府這件事……”
“老爺當然要管!”尹寄余斬釘截鐵說道:“老爺自從赴任,多受掣肘,固然是施黨牽制,但施良行還不至於一手遮天,更何況人走茶涼?關鍵是老爺還未能豎立起足夠的威望,這才讓汾州府治下,多少對施良行心存不滿的門戶,尚且觀望……在下已經察實,施良行與榮國公早有勾連,倘若老爺能借這事,彈劾榮國公受到朝廷申斥,豈不正好立威。”
“可如此一件小事,不至於讓榮國公被朝廷申斥吧,鄭貴妃以及魏國公也不會坐視不管。”
“倘若顧氏宗家承認,若非榮國公府逼脅,何至於苛待嬬婦孤女呢?顧氏乃汾陽當地世族,都被逼得連體統門風不要,做下受人誹議嘲笑之事,足見榮國公府多麼囂張,魏國公鄭秀雖為鄭秋族兄,可如今,皇上正在推行改制,鄭秀是個聰明人,他哪能覺察不出施良行已經失了聖心?老爺這本彈劾,只要有理有據,鄭秀說不定還要附議,主動為鄭秋請罪。”
“可依內子說,那顧氏族長鐵了心要攀附榮國公府,哪有這麼容易說服,反而答應與榮國公府為敵。”
“老爺莫不將此事交給在下,待在下摸察一番,再定計劃。”
“那就多多有勞寄余了。”
尹寄余還能說什麼呢?這種不以加薪為前提的事務,時不時就整上一件,他這個幕僚當得可真操心。
撇撇嘴,心裏流着辛酸淚,卻又聽一句:“內子還有主意,說是那顧大姑娘,可與蘭庭婚配,寄余以為如何?”
尹寄余乾笑道:“這可是老爺的家事,在下哪敢多嘴。”
他要是多嘴,還不被蘭庭給算計死,做不得做不得,堅決做不得,寧願得罪十回趙老爺,也不敢得罪半回趙大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