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上市】(1)品牌的能量
因為劉公子的義舉,淇奧演藝集團在“陳晨風波”里搭上了劉拜文學獎的順風車,《上書》作為劉拜代表作,其影視化項目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什麼叫空前的成功,按照公眾的理解,就是票房數據刷出了歷史新高度。沒有暗箱操作,沒有幽靈場,每天報過來的實際票房數據都是一場開門紅,刺激得很。
自然,漂亮的市場數據,也得歸功於好的內容支撐。
這還得從頭說起。
《上書》影視化項目在策劃的第一輪論證會上,首先需要確定的,便是先做電影呢,還是先做電視劇。
電影意味着高投入、高風險、打品牌。
電視劇則等於是入行影視的基建工程。
以唐青悠一貫穩妥的性格,大家都覺得她會先試水電視劇,再去投制電影。
但這一次,唐青悠並不是這麼想的。
她覺得傳統電視劇市場和網絡電視劇市場已經呈現合併的態勢,既然劇人計劃和藝人計劃已經成功捆綁網絡影視平台,打下了基礎,主流渠道就沒必要再死磕電視劇市場。此外,唐青悠也考慮到今後將劇人計劃的口碑佳作提到主流市場上來,那麼,舞台劇轉化電影的操作難度,可比電視劇要顯得快准狠。
當一個機構越來越龐大,每個項目在運轉過程中所調動的人員、部門、資金、流程都會越來越多。這個時候,簡單明了的操作方式更適合大機器的程式化生產及質量把控。
黃綠光與唐青悠在體裁選擇上可以說是英雄所見略同,其後,兩人在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把控,更是表現出了原則性的高度一致。
相比之下,鄒見鋒這尊“財神爺”在《上書》電影劇組幾乎是全程帶着計算器,拚命控制成本,愁得抓禿了腦袋。
就這樣,在出品人唐青悠、製片人鄒見鋒、藝術總監黃綠光長達一年的磨刀之下,高度一致的“內容為王”原則貫徹了電影的製作全程,電影《上書》一經面世,便是“寶劍鋒從磨礪出”的光芒。
《上書》所描寫的非常時期中國人齊心救國的故事。亂世中“有國才有家”的信念在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中涌動,“龍的傳人”的自豪感與自信心貫穿整個故事的始終,極是熱血、深為動人。
黃綠光擔任藝術總監忙到幾乎飛起,為確保製作質量,放棄了出演男主角的初衷。但他實在太愛這個本子,開機之後還是忍不住給自己安排了一個小角色。
這一次,黃綠光一反溫文儒雅的大眾形象,出演了大刀王五。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電影上映之後,黃綠光光拿各大電影節的最佳男配獎盃,就拿到了手軟。
連唐青悠都感嘆說:“這年頭,觀眾的口味越來越重了,什麼爆款都有可能啊!”
在影視產業全線冷清的時候,《上書》逆市上揚,取得了空前的好口碑。唐青悠決定趁熱打鐵,董事會清一色地舉手同意,紛紛表示:好題材電影是可以多做!電視劇市場也不妨開拓開拓……
唐青悠搖了搖頭。
大家這回都沒跟上唐青悠的節奏。
以宇輝吳董為首,淇奧股東們幾乎是捂着心臟在請問唐青悠:“那咱們到底又要做啥了?”
唐青悠一口氣扔出來兩本厚厚的冊子,又把大家鎮住了。
她秀出來的,居然是華人大劇院的併購案及自製大型歌劇《圖蘭朵》的策劃案。
唐青悠的意思也很簡單,拿下華人大劇院作為淇奧演藝集團在北京這個文化政治中心的“旗艦店”,每年撥幾個億的真金白銀製作一兩部大歌劇,不用幾年時間就可以把國際上的歌劇經典都折騰一圈,屆時,淇奧在演藝行業甚至大文化產業的地位也就穩固了,品牌力也將所向披靡。
董事會成員既有各大股東,又有職工代表,都不是淺薄之人,深知歌劇是演藝的高端產品。
淇奧的定位是內容型演藝集團,從小劇場演出一步步走到現在不容易,但更不容易的是,未來要在世界演藝版圖佔據一席之地,要上市取得民間資本與國際市場的信任,就更加要拿出與世界對話的能力,尤其是演藝的頂級內容製作能力。所以,打造世界一流演齣節目,是不可躲避的挑戰之一。就目前資金的充裕情況來看,現下開始介入大型歌劇製作,是最好不過的時機。
唐青悠慷慨激昂地表達了一通類似“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想法:“洋人有的,我們也能有,我們有的,洋人還真沒有!”
“什麼是我們有的,洋人沒有的?”吳董發問完畢,有點後悔,忍不住看了眼凌志。
凌志但笑不語。
唐青悠也沒把吳董的狀況外當回事,認認真真給細說了一下後續動作:“通過培養大型歌劇的製作能力,我們就可以掌握到國際化的製作流程及演出質量標準,那麼,我們下一步便能加碼,通過大型原創舞台劇,去推動傳統藝術的創新。民族歌劇、民族器樂劇、民族音樂會……這些,甚至更多的創新性的演出類型,不久的將來我們便都可以做。”
吳董心想乖乖,你還真不把淇奧的錢當成自己掙的,忍不住就脫口而出:“說的挺好,花的都是錢啊!”
唐青悠笑道:“吳董是做傳媒起家,最了解品牌的能量了。如果不把淇奧做成演藝界不可取代不可複製的大品牌,咱們的未來又能走多遠呢?”
吳董被問住了。他又不懂演藝!宇輝集團是做傳媒起家,他要是自己能轉型演藝,幹嘛還要巴巴地跟淇奧合作?
唐青悠又分析了一下目前國內外的演藝品牌與產業集群。不可避免的提到了尚未見到雛形的高北城計劃。
李超然眼前一亮地說:“拿下華人大劇院,在北京站住腳;下一步,上海的高北城項目,咱們是不是可以參與?”
唐青悠點頭:“這確實是我目前的計劃之一。”
因為高北城項目才動工不久,沒有三五年完不成基建,前期也沒有特別發佈其在文化產業方面的部署計劃,李超然也是聽了唐青悠介紹才了解了大概。
唐青悠沒有提依達金控在高北城計劃中的決策地位,更沒有提自己與塗屹然的一輪談判。
是的,唐青悠開這個會之前,是從北京上海飛了一圈回來的。
既然全世界都在聊“閉環”,她再嗤之以鼻也會先把淇奧的上市閉環做出來,再去點評一句:“設計閉環只是理論操作,能一路披荊斬棘讓所謂的閉環齒輪不脫軌,保持良性運轉,永遠不掉鏈子不停擺,讓品牌屹立不倒,這才是真本事。”
在華人大劇院的併購案開始接洽的時候,唐青悠便同步進行着兩手準備。
歌劇是高端文藝演出,投制歌劇是在做品牌,然而曲高和寡;而高北城計劃以商業性演出為主,將於旅遊規劃連成一體,受眾基數大,有美國百老匯、英國倫敦西區做參考樣本,高北城計劃但凡不跑偏,一旦開張,落戶高北城便會成為中國演藝品牌爭奪市場數據的第一戰場。
雖然塗屹然也曾提過,希望唐青悠未來參與到高北城的運營管理,但那畢竟只停留在了口頭上,且與淇奧演藝集團並沒有什麼關係。
唐青悠一門心思想的是,怎麼把淇奧的牌子塞進高北城。
塗屹然本以為唐青悠出差北京,特意拐到上海看他,還蠻得意的。沒想到唐青悠一開口便要摻和高北城計劃。
“都還沒建好呢,你急什麼?”塗屹然笑道。
“不是急。是未雨綢繆!”唐青悠說,“你看,我得多看好依達,才能在你們沒開張就下訂單呢?”
塗屹然想了想:“等高北城工程建好,按項目走,以淇奧的內容製作能力,入駐並不難,到時候盯緊運營計劃公佈的時機,參與管委會的競選,這是最水到渠成的方式。”
“如果,”唐青悠一雙大眼睛用力眨了眨:“是用換股的方式呢?”
塗屹然眼前一亮:“我跟老王說一聲。”想了想又多問了句:“怎麼不避嫌了?”
唐青悠牛頭不對馬嘴地回答道:“Rita是個人才,多謝割愛。”
“謝禮我都收了。”塗屹然笑道,“如果這項合作真的落實,咱們好好謝謝她。”
唐青悠心裏有了勝算,才在淇奧董事會上提高北城計劃,無非是先試探下夥伴們的口風。
平日嘴巴最嚴的李超然都看好的事情,大家紛紛表示可行。唐青悠便放心大膽地扔出了淇奧與依達互相持股的高北城滲透策略。
大家是一步步掉進唐青悠的計劃中的,思路早被帶走了,一時竟都想不起來要反對一下。半盞茶的工夫之後,腦袋瓜轉得快的凌志才想到了個中關鍵:“當初蔣睿董事長對股份轉讓是不是還有一些限制?”
唐青悠還來不及回答,一旁的鄒見鋒冷不丁開了口:“高北城的運作模式設計,突破了個人和公司組織的行為限制。未來的運營方式是基金託管演藝集群,也就是非營利性組織,蔣總最想得到的,就是這種機構持股。”
唐青悠默了有一秒,才含笑補充了一句:“希望未來,大家可以代替蔣董,看到他想看到的演藝繁榮。”
會後,吳董跟凌志偷偷說了句:“咱們這位唐董,真的是不折騰不成活啊!年紀輕輕從來沒把錢當回事。我還真是,服氣!”說著豎了個大拇指。
其實唐青悠也不過是比對自己當年經營依達文化的經驗,照着品牌運營的積極步調推進罷了。究根結底,她對品牌二字,尤為敏感。
淇奧如今的運營,業務板塊越來越全,成立演出公司拓展了演唱會業務,既從國內流行樂領域分了一杯羹,又從國外源源不斷地引進着優質演出項目,因為演出業務的拓展,又成立了器材公司服務自身,而《上書》影視項目的成功,又拍攝地之一的宇輝影視基地推向了國內影視基地的一線地位,甚至又拓展了一輪影視旅遊業務。
多管齊下、自成閉環的淇奧演藝集團,在營收方面已經做到了長期保持平穩上升的態勢,比國產GDP還穩當,通俗地講就是會掙錢了,唐青悠自然要開始學着怎麼樣合理地花錢——因為所有合理的花錢,便等同於理財。
淇奧大展拳腳的這些日子裏,演藝行業的大環境依然回到幾年前如火如荼時的狀態。整個董事會時不時都要討論一番“大環境”,然後忍不住慶幸一下淇奧放緩上市的英明。
在淇奧演藝集團與高北城的合作意向書籤下來的那天,淇奧的高層們又眾口一詞地贊了一番唐青悠的“先見之明”,從大環境避禍到戰略部署超前的預見能力。唐青悠卻突然說了句:“是時候了。”
是時候,讓淇奧演藝集團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