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使美麗不再(7)
解說:上個世紀末,當城市農民工的生存狀態的問題一次次被提出、引起關注之時,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開始進入我們的視線。阮梅歷時三年,跨越五個打工省份,就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深層次問題展開調查。
喬衛:阮梅用了兩個詞:一個是勢在必行,一個是不可避免。剛才阮梅說到了自己接觸這麼多留守兒童的一個感受,就是“痛”。當然我們可以理解這種痛的由來,因為任何陣痛、長痛都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我們在一個現代化國家的迅速發展過程中,必然會有很多問題產生。那麼,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阮梅:是缺少父母親情關愛,父母應有的教管。
喬衛:我們知道,孩子離開父母的庇護,也可能會同時培養他們的獨立性、自主性,這是一方面。但正如阮梅所說,如果父母離開了,對於需要家庭關懷的孩子來說,應該是情感的一種缺失。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有很多方面,你覺得最主要的作用是什麼?會不會有一種愛能全面替代父母的親情?
阮梅: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對孩子的成長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於家庭教育是伴隨人一生的教育,沒有哪一種愛能夠全面替代父母的親情。
喬衛:所以不管是隔代監管,還是來自社區等多方面的關愛、關心,都不能代替父母在孩子情感上的作用。託管必然會產生很多問題,如生存、道德等等方面的問題。對於孩子的父母,你有什麼建議,他們怎麼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孩子呢?
阮梅:我的建議有三個。首先,外出父母要為孩子留下更多親情之愛的空間。父母外出之前,要積極、妥善的處理好與代管家長、學校班主任老師、與孩子鄰居的關係,針對孩子身體狀況,性格愛好等實際,主動和他們溝通,確定適合孩子的教子良策,促成孩子周圍更多的人願意擔負起對孩子的教育管理、協助管理的責任,讓孩子生活在一個人人都能給予愛的溫暖的環境裏。二是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減少父母外出對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響,讓孩子相隔千里之外仍然能夠感受到父母的疼愛。利用假期談話或平時電話、書信等形式與孩子溝通交流。三是講究家庭教養藝術,以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體為第一要務,激發孩子多方面潛能。留守兒童相對孤獨,大多容易滋生自卑心理,形成憂鬱性格,父母要給予孩子充足的自信,在經常性與子女進行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的過程中,無論採取哪一種交流方式,都要認真傾聽子女的心聲,細心詢問他們的生活,身體與學習情況,無論孩子做到的成績與父母期望相差有多遠,都應積極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並給予好的建議。遇到兒女確實存在的嚴重問題,應改變**型、放縱型等簡單與粗暴的管教方式。使孩子在父母濃郁的關愛中滋生積極努力、樂觀向上的強烈**。其次是教會孩子迎戰挫折的能力。如人際交往能力的錘鍊,生活自理能力的鍛煉,生命安全意識與能力的培養,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勤勞刻苦、迎難而上的頑強鬥志的激發。無論父母走多遠,這些都是作為父母必須對孩子履行的成長教育的基本責任與義務。其三是教會孩子抵禦社會不良誘惑。要讓孩子遠離網吧,遠離電游,遠離暴力、遠離火災、遠離水患、遠離車禍,親近學習,親近同學,親近家人。按時上學,按時回家。病了要醫,餓了要吃。有了解決不了的困難一定要主動向代管家長、鄰居、班主任老師求助,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快樂的生活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