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明治維新(5)

第四章 明治維新(5)

不過和政治比起來,明治政府的政治家們在宗教方面的規定更為奇特。但他們依然遵照了他們的那一信條。國家可以把一種宗教納入其管理秩序中,將其神化為這個民族文化的象徵,但並不能據此扼殺國民信奉其他宗教的自由。在日本,這種納入了國家管理秩序的宗教就是國家神道。日本將其視為民族文化的象徵,對其格外尊崇,就像美國人對其國旗一樣。他們不認為國家神道是宗教。因此,當日本政府要求全體國民一律信奉國家神道時,它並不認為這是違反了西方所說的信仰自由,只是將其視為美國人向星條旗敬禮一樣的行為。這只是表示忠誠的方式。既然不是宗教,那麼日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學校宣傳神道,而不必害怕西方人責備的眼光。在學校里,國家神道就是神話時代以來日本的歷史,表達了國民對“萬世一系的”天皇的尊崇。國家支持、保護國家神道,而對其他宗教,比如佛教、基督教,甚至其他教派的神道或各種祭祀活動都採取不加干預的態度,其信仰自由的程度就像美國一樣。這兩方面的不同甚至表現在行政和財政上:前者歸內務省神祗局管理,其神官、祭祀、神社的一切開支全由國家承擔;後者則歸文部省宗教局管理,經費往往來自於信徒的捐贈。

由於這樣的雙重立場,我們不能把國家神道視為一個巨大的國教會,但至少可以把它看作一個龐大的組織。全國各地共有十一萬多座神社,大的如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勢大神宮,小的如一些只有在特別的祭日神官們才去打掃的地方神社。神官體制和全國性的等級制以及政府機構並列,從最底層的神官到郡、市再到府、縣的神官,最後是被尊稱為“閣下”的神祗官。這些神官不是在領導民眾從事祭祀活動,而是代表民眾舉行儀式。國家神道不像我們平日裏進教堂。它不是宗教,法律禁止神官宣講教義,因此和西方人想像中的那套禮拜儀式大相逕庭。在各種各樣的祭日裏,町、村的代表站在神官前參拜神社。神官在他們頭上搖動一根繫着麻繩和紙條的棒子為他們驅邪。接着神官打開神龕的門,高聲呼喚眾神的降臨。神官祈禱時,參拜的人按身份排列整齊,恭恭敬敬地奉上從古代一直被視為神聖之物的小樹枝,樹枝上掛着幾根細紙條。神官再次高聲呼喚,送走眾神,關閉神龕的門。在國家神道的重大祭日裏,天皇御駕親臨為國民祈福,而政府各個機關則休假。但這種祭日不是群眾的祭祀節日,而地方上的小神社的祭日或佛教祭日則屬於自由領域,不受國家管制。

在這些自由領域中。日本人可以完全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願參加各種教派和祭祀活動。佛教非常盛行,至今還擁有全國最多的信徒,還分為許多不同的宗派,這些宗派都有自己的教義和開山祖師。即使是神道,除了國家神道外也有許多教派。有些教派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政府鼓吹國家主義以前就已經採取了國家主義的立場。還有一些教派倡導精神療法,被稱為基督教科學。有的信奉儒家學說,有的則將注意力集中在各種參拜聖山神靈的祭祀活動中。普通民眾的多數祭祀節日不是國家神道。在這種祭日裏,他們都來到神社,漱口驅邪,搖鈴並拍手,召喚神靈。然後他們畢恭畢敬地行禮,接着再次搖鈴、拍手,送走神靈。這一切都結束了以後,他們離開神社,開始這一天的主要活動,如在神社裏的小攤前購買各種小玩意、看相撲、驅邪或是小丑表演的神樂舞。一位曾在日本居住過的英國人說日本祭祀節日讓他想起了威廉·布萊克的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認識日本民族:菊與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認識日本民族:菊與刀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明治維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