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華沙戰役〈1920〉——前蘇聯挑起的非正義戰爭

3.華沙戰役〈1920〉——前蘇聯挑起的非正義戰爭

◇作戰實力◇

華沙戰役雙方作戰力量一覽表

蘇俄 西方面軍 西南方面軍

司令員圖哈切夫斯基,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翁什利赫特,捷爾任斯基 司令員葉戈羅夫,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斯大林,別爾津波蘭 第5集團軍 第1集團軍 第2集團軍 第3、4集團軍人數大約為25000~30000人 人數30000人 人數大約10000~12000人 人數大約30000多人

◇戰場對決◇

蘇俄部隊與波軍的一場爭鬥

華沙戰役是在原蘇俄國內戰爭和外國武裝干涉時期,由原蘇俄西方面軍在1920年7月23日至8月25日對波蘭地主資產階級軍隊發動的一場進攻性的戰役。當時原蘇俄軍隊指揮部確定華沙戰役的主要目的是徹底消滅敗退的波軍,從而一舉攻佔華沙。

當時的初步計劃是規定以兩個方面軍的兵力,即以西方面軍(司令員圖哈切夫斯基,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翁什利赫特,捷爾任斯基)和西南方面軍(司令員葉戈羅夫,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斯大林,別爾津)的兵力,沿向心方向朝華沙進行進攻。

西方面軍司令員圖哈切夫斯基

到了7月22日,西方面軍已經在白俄羅斯境內擊敗波蘭的白匪第1、4集團軍,而且還將部隊推進到了哥羅德諾、斯洛尼姆地區。7月23日,總司令卡梅涅夫因為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所以擅自決定改變原來的作戰計劃,命令西方面軍部隊不做任何休息,繼續對潰敗的波蘭軍隊進行追擊,目的是要徹底粉碎敗退的波軍,並且在8月12日以前強渡維斯瓦河,攻佔華沙。

與此同時,西南方面軍也接到命令不向盧布林和華沙進攻,而是向利沃夫進攻。從7月底開始,兩個方面軍又開始沿着離心方向進行進攻。到了8月10日,西方面軍行進到了姆拉瓦、謝德利切、盧巴爾圖夫等地區。而西方面軍司令員當時認為波軍一定會向華沙撤退,所以決定在8月10日要以主力(第4、15、3、16集團軍)從北面迂迴華沙,從而強渡維斯瓦河,然後從西面進行突擊,一舉攻佔波蘭的首都。

從8月12日起,第3、15集團軍就在華沙東北郊與波蘭第5集團軍進行交戰,而第4集團軍和第3軍騎兵則繼續從北面迂迴華沙。8月13日,第16集團軍的第27師和第3集團軍的第21師打響了奪取拉季明的戰鬥,而此地區距離華沙只有23公里。

正當攻佔華沙之戰在西線打響的時候,西南方面軍在利沃夫方向同樣進行着艱苦的戰鬥,可是收到的效果甚微。而且,西南方面軍第12集團軍及與其毗鄰的西方面軍莫齊爾集群(兩者兵力都很少)又都遠遠落後於進攻華沙的第16集團軍,不能前來進行支援。

而且由於蘇聯軍隊已經連續進攻多日,所以士兵各個疲憊不堪,戰鬥實力大減。當進抵維斯瓦河附近時,由於損失過於嚴重,有幾個師的人數已經不足500人;不少團的人數甚至還不到一個連。整個方面軍總共就剩下了45000人左右。而西方面軍也開始向西挺進,越來越遠離補給基地,彈藥和糧食供應不及時,這已經成為最主要的問題。最後,軍隊準備強渡維斯瓦河的時候,又由於渡河器材的數量有限,耽誤了大量的時間。

民族感情讓波軍士氣大增

這個時候,波蘭統治集團很好地利用了民族感情這一“利器”,在國內掀起了一股民族主義的狂熱。後來,在協約國的援助下,波軍的第1、4集團軍得到補充,並且還新組建了幾個師。

新建的第5集團軍人數大約為25000~30000人,在華沙以北地區集中;第1集團軍人數30000人在首都附近展開行動;並且還有在華沙南面的維斯瓦河對岸展開行動的從烏克蘭調來的第2集團軍,人數大約10000~12000人,第4集團軍和第3集團軍部分兵力大約30000多人,則在登布林和盧布林地域進行部署。到了8月13、14日,同西方面軍作戰的波軍總人數已經大約有1l萬人,兵力遠遠超過了蘇俄軍隊的一倍以上。

波蘭軍隊的指揮部根據當時局勢確定了一個行動計劃:以第5、1、2集團軍的兵力消耗和削弱西方面軍的基本集團,而以第4集團軍和第3集團軍的部分兵力先從南面向其側后實施反突擊,之後再進行總攻,在華沙方向擊潰西方面軍。

而當時蘇俄總司令和西方面軍司令員都沒有識破波軍的企圖,也沒有判明波軍反突擊集團的集結,所以軍隊就沒有做好抗擊反突擊的準備。西方面軍在擊退敵人越來越頑強的抵抗后在8月13日太陽下山前進入到了茹羅明、德羅賓、塞羅茨克、奧謝茨克一線。此時,第3、16集團軍企圖從行進間一舉突破華沙築壘地域,但是沒有成功。

西方面軍進入茹羅明、德羅賓、塞羅茨克、奧謝茨克一線

在8月14~16日的戰鬥中,波蘭第5集團軍利用蘇俄軍隊的第4、15、3集團軍的行動不協調,在弗克拉河地區有效地阻止了蘇俄軍隊的進攻,而且又在華沙近郊阻止了第16集團軍的前進。

8月16日,波蘭第3、4集團軍開始進攻,在8月16、17兩天內就挺近了60~80公里,到達斯瓦瓦特切、謝德爾、明斯克一馬佐維茨基地區,一下子就插到了第16集團軍的翼側和後方。

全面總攻作戰開始

8月18日,波軍各集團軍全面轉入總攻。西方面軍在前幾次戰鬥中已經被削弱,現在又沒有預備部隊可以使用,所以根本無力阻止敵軍進攻,於是被迫開始向東部進行撤退。

到了8月25日,西方面軍撤至利普斯克、斯維斯洛奇、布列斯特一立陶夫斯克以東15公里處,西方面軍終於在這一地區阻止了波軍的繼續前進。而第4集團軍各部和第15集團軍的兩個師無力向東進行突圍,最後只好撤往東普魯士,結果就在那裏被扣留了。

其實,西方面軍在華沙戰役中之所以被打敗,主要是因為敵人當時擁有很明顯的兵力優勢;而且方面軍之間沒有一個很好地協同合作;再加上西方面軍的兵力使用不當,方面軍首長和總司令對戰局情況的錯誤判斷,又沒有後援部隊,特別是軍隊的裝備和給養無法保障。這一切原因都導致了西方面軍的失敗。

後來,雖然華沙戰役失敗了,但這並不意味着整個戰爭的失敗。波軍由於在華沙戰役之前已經遭遇到了多次慘敗,心有餘悸,而皮蘇斯基政府很快就在1920年的10月同意締結和約,當時給出的條件遠比資產階級波蘭發動戰爭之前原蘇聯政府向其提出的條件更加惡劣金和苛刻。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這次戰役之前,前蘇聯一直是伸張正義,不主張侵略的一個國家。可是就是在這場戰爭中,由於前蘇聯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才讓波蘭統治集團很好地利用了民族感情這一“利器”,對前蘇聯的侵略進行了頑強地抵抗。

◇知識拓展◇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1893年生於斯摩棱斯克省多羅戈布日縣亞歷山德羅夫斯科耶莊園(今斯摩棱斯克省薩福諾沃區斯列德涅沃村附近),1914年畢業於亞歷山大軍事學校,獲中尉軍銜。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15年被俘,1917年逃回俄國。1918年加入蘇聯共產黨,並參加蘇軍。

國內戰爭期間,先在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軍事部工作。戰後,圖哈切夫斯基任工農紅軍軍事學院院長。1931年任蘇聯副陸海軍人民委員和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兼任工農紅軍裝備部部長。1934年起任副國防人民委員,1935年與亞基爾成功舉行震驚世界的基輔軍區大演習。1936年起任第一副國防人民委員兼軍訓部部長。1937年,突然被解除副國防人民委員職務,任伏爾加河沿岸軍區司令。6月被秘密逮捕,隨即被槍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烽煙記憶:軍事迷必知的60場經典戰役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烽煙記憶:軍事迷必知的60場經典戰役
上一章下一章

3.華沙戰役〈1920〉——前蘇聯挑起的非正義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