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四章 帥才的出現

一百二十四章 帥才的出現

??

更新時間:2014-03-18

縱橫世間七年的闖王高迎祥,就此結束了他的一生,在過去的七年中,他曾馳騁西北,掃蕩中原,但終究未能成功。毫無疑問,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然而終究到此為止。

對於這種亂世的梟雄!往着科學點的說法,就是流年不利!運氣不好,往着迷信點的說法,這就是命啊!

高迎祥被捕的消息傳到京城時,崇禎皇帝沒信,不是不信,是不敢信,等人到了面前,才信。

處死高迎祥的那一刻,苦的出水的!崇禎!才終於開始相信,自己能力挽狂瀾。

最後的帥才!好運連連有時候還真不是句瞎話!

高迎祥被殺了,對崇禎而言,是利好消息,而對某些頭領而言,似乎也不利空。

高迎祥死後,許多頭領紛紛投降,比如蠍子塊、衝破天等等,原先跟着高闖王干,闖王都沒闖過去,自己也就消停了。

但有某些人,是比較高興的,比如張獻忠。

張獻忠跟高迎祥似乎有點矛盾,原先曾跟着打鳳陽,但後來分出去單幹,也不在一個地界混,算是競爭關係,高迎祥死後,論兵力,他就是老大。

還有一個人,雖然很悲傷,卻很實惠。

一直以來,李自成都跟着高迎祥干,高迎祥的外號,叫做闖王,而李自成,是闖將。據某些史料上說,李自成是高迎祥的外甥,這話估計不怎麼靠譜,但關係很鐵,那是肯定的。

高迎祥的死,給了李自成兩樣東西。

第一樣是頭銜,從此,闖王這個名字,只屬於李自成。

第二樣是兵力,高迎祥的殘部,由他的部將率領,投奔了李自成。

在這個風雲變幻的亂世,離去者,是上天拋棄的,留存者,是上天眷顧的。

對張獻忠和李自成而言,他們的天下之路,才剛邁出第一步。

第一步,是個坑。

而對民軍頭領而言,崇禎九年是個流年,所謂流年不利是也!盧象升來了,打得亂七八糟,好不容易跑進山區,人都調走了,又來了個孫傳庭,還幹掉了高迎祥。

按說壞事都到頭了,可所謂流年,是一流到底,絕不半流而廢。

一個比孫傳庭更可怕的對手,即將出現在他們的面前,與之前的洪承疇、曹文詔、盧象升不同,他並非一個能夠上陣殺敵的將領。

因為抓大耗子的統帥出現了。

之前崇禎九年!大貝勒阿濟格率領大軍打進來時,崇禎非常緊張,但最緊張的人並不是他,而是張鳳翼。

張鳳翼,時任兵部尚書,他之所以緊張,是因為按慣例,如果京城(包括郊區)被襲,皇帝會不高興,皇帝不高興,就要拿人撒氣,具體地說,就是他。

更要命的是,崇禎老闆撒氣的途徑,是追究責任,具體地說,是殺人,比如七年前,皇太極打到京城,兵部尚書王洽就被幹掉了,按照這個傳統,他是跑不掉的。

但混慣了日子的張部長還算識相,眼看局面沒法收拾,就打了個報告,說清軍入侵,是我的責任,我想戴罪立功,到前方去,希望批准。

崇禎當即同意,打發他去了前線。

但張尚書到前線后,似乎也沒去拚命,每天只干一件事——吃藥。

他吃的,是毒藥。

這是一種比較特別的毒藥,吃了不會馬上死,必須堅持吃,每天吃,飯前飯後吃,鍥而不捨地吃,才能吃死。

對於張尚書的舉動,知道內情的很多官員都十分疑惑,想死解腰帶就行了,實在不行操把菜刀,費那麼大勁干甚?

過了好幾年,有些人才想的明白,高,水平真高。

如果自殺,按當時的狀況,算是畏罪,死了沒準撫恤金都沒有,但要上陣殺敵,似乎又沒那個膽,索性慢性自殺,就當自然死亡了,還算是犧牲在工作崗位上,該享受的待遇,一點不少,老狐狸就是老狐狸!死都不肯干件實事!

這兄弟不但死得慢,算得也准!看來這慢性葯開的還是相當有計劃性的!等到當時清軍九月初退兵,他九月初就死,連一天都沒耽誤。當然了,這機智的大人故意一不小心!在韃子撤軍的那天!偷偷多吃了幾天的分量也是會讓人理解的。

他死了,也就拉倒了,可是崇禎同志不能拉倒,必須繼續招工。

但榜樣在前面,崗位風險太高,說了半天,也沒人肯干。

左右為難之際,崇禎想到了一個人。

這個人很孝順,曾三次上書,請求讓自己代替父親受罰,那是在他決心處罰楊鶴的時候。

他還清楚地記得這個人的名字——楊嗣昌。

崇禎見到楊嗣昌時,很憂慮。

局勢實在太差,民軍鬧得太凶,清軍打得太狠,兩頭夾攻,東一榔頭西一棒,實在難於應付,如此下去,亡國是遲早的事,怎麼辦?

楊嗣昌只說了一句,一句就夠了:

“大明若亡,必亡於流賊!”

如果崇禎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句話實在准得離譜。

按照楊嗣昌的說法,清軍或許很強,但短時間內,並沒有太大威脅,但如果不儘快解決民軍,大明必定崩潰。

簡單地說,就是先解決內部矛盾,再解決外部矛盾。

為了實現這個意圖,楊嗣昌還提出了一個計劃,這個計劃在歷史上的名字,是八個字:四正六隅,十面張網。

四正,包括湖廣、河南、陝西、鳳陽,六隅,是指山東、山西、應天、江西、四川、延綏。簡單地說,這個優秀計劃的大致內容,是一部垃圾電影的名字——十面埋伏。

它的大致意思是,全國範圍內,設置十個戰區,四個主要,六個次要,只要發現民軍出現,各地將聯合圍剿。簡而言之,就是劃定管轄範圍,在誰的地方出事,就讓誰去管,出事的主管,沒出事的協管。

聽完楊嗣昌的計劃,崇禎只說了一句話:

“朕用你太晚!”

對於這句話,朝廷的許多大臣都認為,是徹徹底底的胡扯,無論是楊嗣昌,還是他的那個什麼十面埋伏,都是空口白說,毫無價值,在他們看來,楊嗣昌同志將是第三個被幹掉的兵部尚書。

然而他們錯了,如果說在當時的世界上,還有一個人能夠拯救危局,那麼這個人,只能是楊嗣昌。

兩年後,只剩十八個人的李自成,和束手投降的張獻忠,可以充分說明這一點。

所有的轉變,都從這一刻開始,魏忠賢、清軍入侵、民變四起,朝廷爭鬥,緊張,痛苦,毫無生機,但始終未曾放棄。

或許崇禎本人並不知道,經過長達八年暗無天日的努力,他即將迎來大明的曙光。

放他去!

崇禎死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諸臣誤我!

對於這句話,大多數人認為,是在推卸責任。

但事實勝於雄辯!確切地說,給崇禎打工的這幫大臣,除部分人外,大多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叫混蛋,一種叫混帳。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痛苦,第一種是身居高位者,第二種是身居底層者,第一種人很少,第二種人很多。第一種人叫崇禎,第二種人叫百姓。

而最幸福的,就是中間那撥人,主要工作,叫做欺上瞞下,具體特點是,除了好事,什麼都辦,除了臉,什麼都要。

崇禎每天打交道的,就是這撥人,比如崇禎三年西北災荒,派下去十萬石糧食賑災,從京城出發的時候,就只剩下五萬,到地方,還剩兩萬,分到下面,只剩一萬,實際領到的,是五千。

這事估計是辦得太噁心了,崇禎也知道了,極為憤怒,親自查辦。

案情查明:先動手的,是戶部官員,東西領下來,不管好壞,先攔腰切一刀,然後到了地方,巡撫先來一下,知府後來一下,剩下的都發到鄉紳手裏,美其名曰代發,代着代着就代沒了。

結合該案,綜合明代史料,崇禎時期的官員,比較符合如下規律:臉皮的厚度,跟級別職務,大致成反比例增長。

這是比較合理的,位高權重的,幾十年下來,有身份,也要面子,具體辦事的就不同了,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好欺負的,就往死了欺負,能撈錢的,就往死了撈,啥名節、臉面,都顧不上,撈點實惠才是最實在的,正如馬克思所說,資本的積累,那是血淋淋的。

而且這撥人,還有個特點,什麼青史留名、國家社稷,那都太遙遠了,跟他們講道理,促膝談心都是沒用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吃硬不吃軟。教育沒有用的,罵也沒有用,往臉上吐唾沫都沒用,相對而言,比較合適的方式是,把唾沫吐到眼裏,再說上一句:孫子,我能治你!

比如當年追查閹黨,就那麼幾個人,研究來研究去,連親手幹掉楊漣的許顯純,都研究成過失殺人,撤職了事,還是崇禎親自上陣,才把這人幹掉。

以在這關鍵時刻,楊嗣昌提出了熊文燦,而崇禎也欣然同意了,他們都相信,他能圓滿實現這個天才的計劃。

於是,遠在千里之外的熊總督接到了調令,他即將前往中原,接替無能的前任總督王家楨。

熊文燦原先的轄區,是廣東、廣西兩個省,而他現在的轄區,包括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按說,他應該很高興,高興得一頭撞死。

兩廣總督,雖說管的都是不發達地區,盜賊也多,但好歹圖個平安,也沒人來鬧,現在這五個省,動輒就是幾十萬人武裝大遊行,且都是巨寇、猛寇,沒準哪天就被抓走,實在比較刺激。

但既然來了,再跟皇帝說,其實我是忽悠您的,那天是喝多了,估計也不行,想來想去,只能硬着頭皮上了。

後世有很多人,對熊先生相當不屑,說他沒有能力,沒有氣魄,但在我看來,熊總督並沒有那麼不堪。他自幼讀書,當過地方官,也到過京城,還出過海(出使琉球),見過大世面,總體而言,他只有兩樣東西不會——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雖說熊文燦能力比較差,比較怕事,比較沒有打過仗,但他能夠升到兩廣總督,竟然是靠一項軍功。

這項軍功的具體內容是,他搞定了一個許多人都無法搞定的人,此人的名字,叫鄭芝龍。

鄭芝龍,是福建一帶的著名海盜。招降他之後!基本上東亞一帶的海賊王就算是被收服了!

而這個大海賊並不是最厲害的!因為他還有個更著名的兒子——國姓爺!鄭成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小地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明末小地主
上一章下一章

一百二十四章 帥才的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