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武士的誕生――莊園治安聯防隊(1)

第十三章 武士的誕生――莊園治安聯防隊(1)

大米飯不夠吃

自奈良時代後期開始,日本天皇的權威不斷遭到削弱,天皇說的話被很多人當做耳旁風。

權臣大貴族對天皇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大,腰板也站得越來越直,其中的優秀人才左右朝政,甚至天皇的任免問題均出其手,儼然日本朝廷的實際執政者。

這是為什麼?

因為有人動了天皇的飯碗,搶了他的大米飯。

大米飯很重要。在古代的日本,衡量財富的高低,用的就是糧食的產量這一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指標。

天皇雖然是神,但也是要吃飯的。就算他不吃飯,也還要給手下的人發工資,還要養打手,還要搞基礎設施建設,還要發展宗教事業,這糧食不夠怎麼行。

天皇的大米飯被人搶了,不夠吃了。手下的的官員福利變差了,打手們的伙食標準降低了,寺廟得到的捐獻少了,自然就都不滿了,官員消極怠工,打手們出工不出力,寺廟的和尚也念起了歪嘴經。

工資福利跟不上,人心就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權威自然也就削弱了。

究竟是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搶天皇的大米飯吃呢?

隨着時間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天皇及公卿貴族的追求越來越高,愛好越來越廣泛,經常性地舉行政府宴會,還時不時地搞個文學party,吟個長短句,唱個和歌什麼的,此外對宗教事業更是大幅度追加經費,建佛像、修廟宇,極大地弘揚了宗教文化事業。

這一切,都需要錢。

這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矛盾。

怎麼解決這個矛盾呢?

那就是多收稅。

日本的廣大農民不堪重負,紛紛扔下土地當起了盲流,四處流竄。

逃跑的農民很多,大量的土地被荒廢,地沒人種,糧食也不怎麼收得上來了,天皇碗裏的大米飯結果更少了。

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政策

窮則思變,餓急了要吃飯。

為了能吃飽飯,天皇朝廷想出了辦法,就是鼓勵開墾荒地,多開地,多打糧食。同時,適當地減輕農民的負擔,以免農民活不下去當盲流。

這下,土地被大量開墾出來,糧食產量積極攀升,天皇看在眼裏,喜在心裏,好啊,又可以吃飽飯了。

天皇的喜悅沒有持續多久,他發現糧食產量增加了,自己碗裏的大米飯卻沒有增加多少,甚至還有減少的趨勢。

這是因為一種新的經濟形式出現了,那就是莊園制經濟。

新開墾的土地中間,為了便於管理,都建有住房和倉庫,這就形成了莊園。

莊園的性質並不完全相同,大體可分為田堵制莊園和貴族、地方政府官員組織開墾的莊園兩種。

由於土地兼并、人口增長等原因,國有存量土地嚴重不足,班田收受法基本上實行不下去,因為政府無田可班。

於是,天皇朝廷開始實行承包制,就是不再班田,而是把掌握的國有土地承包給有實力的農民,改交田租為交承包費,承包費的數量與原有的田租相等,承包合同一年簽訂一次。雖說承包合同是一年一簽,但實際上承包合同的續約率非常高,承包人一般都比較穩定。在這種基礎上,承包人開始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修建圍牆,修的圍牆叫田堵,因此這種制度也叫田堵制。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有實力的農民爭取到了簽訂長期承包合同的權力,使得對耕地的佔有權逐漸穩定下來。

在這種承包土地上形成的莊園就是田堵制莊園。

還有一種莊園,是貴族、地方官員指揮自己手下的奴婢、欠了自己錢的農民還有自己收留的盲流大規模開墾荒地,進而形成的莊園。這種莊園一般規模較大,處於主體地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新認識日本:這才是日本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新認識日本:這才是日本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三章 武士的誕生――莊園治安聯防隊(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