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和感情是無價的嗎(1)
清晨,我們把大件的行李都留在歸去來客棧,在稻子的叮囑聲中,帶着最輕便的行囊登上麵包車,向西當溫泉前行。
在途中,我們看見了金沙江第一灣——月亮灣。這是第一站。仰頭,右邊是半裸露的山崖,幾隻黑色的山羊不時登落一些小石塊。俯身,左邊是渾濁的金沙江水,依山急轉向下流淌。我們沒有停留太久,因為司機說這裏容易發生坍塌,所以還是快速駛過比較安全。
麵包車拐過一道彎,右前方瀾滄江邊掛了很多條白色的瑪尼旗,再往裏是一塊塊圓滑的石頭堆成的一個高高的瑪尼堆。司機告訴我們那就是馬驊當年遇難的地方。馬驊是復旦的一名研究生,因為喜歡藏族文化,來到當地明永小學支教,卻因為一次雨天的翻車事故墜入江水,永遠留在了這裏。很多人都嚮往他那自由純粹的生活,也為他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逝去而感到惋惜。
有一個“古老”的問題,生命是無價的嗎?
絕大部分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啊,無論給多少錢,我們都不會自願放棄自己的生命和自己所愛的人的生命。但是,任何東西的創造和留存都是需要成本的。如果生命真的是無價的,那我們就應該在每一個街角都安上紅綠燈;應該為了挽救一個病人的生命而不惜投入納稅人所有的錢;應該為了救援每一個在自然災害中遇難的人而不惜捐出自己所有的財產。以有限數量的錢去換來無價的東西,一定是值得的吧。但現實中,其實並不是這樣。
生命和其他東西一樣,對個體來說,也許是無價的,但是,對其他人和整個社會來說,都要為之付出一定的代價。那些用於保護和挽救垂危者生命的金錢,或許可以用來做其他同樣有意義有價值的事。因為資源總是有限的,把一定數量的錢過度投入在一個生命上,就意味着其他生命不能享受這些錢所能帶來的福利了,這就是機會成本。
當我們被問到,政府是否應該不斷加大對醫療的投入時,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因為延續生命和保護安全是人們的一個基本需求。經濟發展了,人們的收入增加了,花在吃穿上的比重減少了,醫療費用的比重則越來越大。有一個經濟學模型,以生命的價值為參數,對美國過去20年內醫療費用的增長進行分析,並對未來50年的情況進行預測。其中有一個讓人驚愕的預言是,2050年美國的醫療投入會佔到GDP的40%。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比例。
反之,如果生命不是無價的,那麼其價值到底應該如何估量呢?當只是口頭回答的時候,並不要為言語付出太大的代價,所以,我們總是容易誇大對一個事物的估值。但如果被問到願意實際中付出多少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掂量要付出的代價了。
有人提出過這樣一種估量生命價值的方法,即問一個人給他才多少錢他才願意從事有生命危險的工作。不同人對自己生命的評估值是不同的,但每個人開出的那個價格,便是他認為的以市場價格用自己生命來等價交換的額度。可是,這個方法有一個問題,每個人主觀上對自己的估值,不代表其他人或整個社會客觀上所要為其所付出的成本。另一種方法是看一個人如果活着能繼續得到多少收入,因為那就是其他人和整個社會對此人的估價。但是這樣的評估法又有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退休沒有養老金的人和沒有收入的殘疾人,他們的生命都是一文不值的。所以,到底該如何對一個生命的價值進行評估是個很棘手的問題,還沒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