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第三十二章[09.17]
「不會,我有證人?」沈彥欽挑眉一笑。
「證人?」
「嗯,我帶睿王一起去的。」
此刻,余競瑤明白了,怪不得今兒睿王也被喚入宮來,而且還喜形於色的,原來這事和他有關。只是,他為何會幫沈彥欽?她突然想到了睿王的那句話,「這事,怕沒那麼簡單。」
「殿下,這倒賣兵器一案,只衛尉寺卿一人做的嗎?」
沈彥欽望着余競瑤微蹙的峨眉,淡然而笑。「當然不是,他沒那麼大的膽子,也沒那能力。動用十件以上的兵器,必須有皇帝的敕書,兵部給地方官的文書,還有兵部的魚符。不是他一個從三品的官員能辦得了的。他有後台,最大的受益者不是他。」
「那是誰?」
「衛國公。」
沈彥欽語氣輕得像似天際的雲,然分量卻足以讓所有的人為之一震。這衛國公不是別人,正是太子妃的父親,東宮太子的岳父,朝廷重臣。這事想來也只他有膽量敢做吧。
此刻,余競瑤明白了為何睿王會欣然幫助沈彥欽。衛國公管理京畿中宿衛,京城大部分的兵權都在他手,只要抓住這條線,就可以將衛國公扳倒,如此太子便少了一條臂膀,在太子和睿王的角逐中,睿王勝了一局。這哪裏是睿王幫沈彥欽,分明是沈彥欽在幫睿王。
「衛國公權勢滔天,只怕衛尉寺卿不會把他招出來吧。」余競瑤嘆道。
「放心。」沈彥欽語氣平靜,然一瞬間眼神中一絲冷漠陰寒劃過,「遲早會招的。」
這一閃而過的寒意讓余競瑤的心顫了顫,想到了沈彥欽狠辣,抑不住地露了驚怯。可念頭一散,她突然反應出了什麼,「殿下剛剛說,動用兵器需要兵部文書和魚符?那是不是說,這事和兵部也有關?」
沈彥欽點了點頭。余競瑤深吸了口氣,她突然意識到,陸勉那日來馬場怕是和此事有關。
見她神色凝重,沈彥欽冷峻的眉溫柔地彎了下來,笑着將她攬在了懷裏,轉移了話題。
「昨晚睡得好嗎?」
「嗯,還好,都不知道殿下什麼時候出去的。」余競瑤笑了笑。
「怕擾了你,便沒告訴你。」沈彥欽摩挲着余競瑤的手指,輕聲道。
「嗯,殿下忙了一夜,累壞了吧。」
隨着余競瑤話落,沈彥欽摩挲着的手頓了住,隨即緊緊地握住了她的手。默聲未答。
昨夜子時他便將私運兵器的人擒獲並押送到了大理寺,之後,便去了那條深巷……
……
沈彥欽拷問下,衛尉寺卿果然招出了衛國公。此刻,東宮中諸臣已分為兩派,一派認為要保衛國公,一派認為保不得,必須忍痛和他劃清界限,免得惹禍上身。因此太子心煩意亂,忐忑不安。這一事,讓他看清了沈彥欽的對自己的態度,果然他還是站在睿王的一側。
太子吃了虧,自然是咽不下這口氣,然卻有人趁着這機會受益了一把,這便是陸勉。
陸勉上書,不但檢舉兵部尚書利用職權,假擬公文,私用魚符一事。更是揭發他以宿衛兵充實軍需為名,從兵部套取大量的軍需物資,然兵部尚書作為同謀,從中受益。
這一告便是在皇帝的火上又添了把柴,衛國公更是辯解不得了,同衛尉寺卿、兵部尚書一同監收在大理寺候審。
而兵部尚書一位空缺,作為兵部侍郎,又檢舉有功的陸勉便順理成章補了上去,被皇帝提任未兵部侍郎加任朔方節度使。
其實說起來,最早知道私運兵器這件事的人,是陸勉。
衛國公雖貪財,但他預見性還是很強,敏感度極高。他察覺出衡南王的不安分,幾次奏疏,勸皇帝削藩。雖然皇帝不敢輕舉妄動,但這耳旁風扇久了,難免不會讓皇帝動搖,所以衡南王恨他恨到骨髓里。
知道了衛國公的秘密,衡南王便打算找一個出頭之人,扳倒衛國公,於是便將目標鎖定在了陸勉身上。一來兵部尚書落馬,他是最大的受益者,二來宣平府做後盾,陸勉辦起事來更方便。所以才會讓郡主將此意透露給陸勉,並帶着他去巡視馬場。
衛國公和兵部尚書之間的關係,陸勉早有察覺,可那畢竟是衛國公,連宣平侯都不敢得罪的太子岳丈,陸勉在他的威壓下噤口啞言許久,怎會突然跳出來給衡南王當槍使。所以這事最後還是得寧王和睿王來解決。
衛國公一倒,陸勉順勢將自己的上司,兵部尚書推了出去。沒冒一絲一毫的風險,卻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陸勉這一次是獲益頗豐啊。即便對衛國公,他什麼都沒做,卻也不算負了衡南王的意,衡南王也挑不出理來。
這個案子是沈彥欽揭發的,皇帝便交給他,並由大理寺及刑部協助來審。所以沈彥欽一下子又忙了起來。余競瑤覺得這是個好的開始,便也不曾打擾他。
沈彥欽不在寧王府,她也沒個說話的人,想到暫留在家中的表妹蔣卿筠,這幾日便往晉國公府走得勤了些。
「寧王這案子辦得妙啊!」
晉國公的一句話,讓余競瑤驚訝得嘴都合不攏了。她沒聽錯吧,父親破天荒居然贊了沈彥欽。
「嗯,扳倒衛國公,對睿王有利。」余競瑤明白父親的心思,他能贊沈彥欽,還不是因為幫了睿王。如果說幫了睿王便能讓父親接受他的話,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哼,以他沈彥欽扳倒衛國公?難。」晉國公冷笑道,「再查也不過是貪財而已,頂多削個爵。皇后和太子若是動動心思,可不是一個寧王能應對得了的。」
「父親的意思是……」余競瑤迷惑不解的看着晉國公,而晉國公只是淡淡地掃了她一眼,便仰首望向窗外,若有所思。
「那我便推波助瀾一把。」晉國公說著,浮出一個冷絕的笑。
太子最終還是決定保衛國公,畢竟這一折,損失太大。然晉國公靜默不發,直到皇后和太子在皇帝面前暗露了這一意圖后,晉國公一本參到了皇帝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