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五章 東吳的謀略

正文 第四十五章 東吳的謀略

長江自衝出三峽之後,以排山倒海之勢,奔騰呼嘯一瀉千里,洶湧澎拜地流入江淮平原,然後在這裏轉個了近乎直角的大彎,浩浩蕩蕩地撲進了大海的環抱。東吳的國都建業,就坐落在這長江的轉彎之處。

建業(今南京)古稱金陵、秣陵,北有坦蕩遼闊的江淮大平原,東有富庶秀麗的長江三角洲,南有煙波浩淼的太湖,西有岡巒起伏的山嶺。它外有滔滔的江流環繞,內有錯落的山丘環抱,秦淮河像一條玉帶橫穿城中,玄武湖像一塊明鏡擺放正在城邊。城內山地、丘陵、平原、河渠和湖沼星羅棋佈,縱橫交錯,雄偉多姿,昔日諸葛亮赤壁之戰出使東吳時,也不由地驚嘆:“龍蟠虎踞,真是帝王之宅!”

建業得天獨厚的地理形勢和優越的自然環境,自古以來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如今,這座重鎮的主人便是東吳大皇帝孫權。

孫權繼承父兄之基業,勵精圖治,獨霸江東。尤其是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孫權的地盤大為擴展,根基更加穩固。為了爭奪天下,孫權審時度勢,將國家治所(都城)遷到秣陵,在石頭山上修築了“石頭城”,並將秣陵改名為建業,以示其建功立業、稱霸天下的雄心壯志。

此後,孫權為了和劉備爭奪荊州,曾一度把都城西遷至武昌,抵近前線督戰。后呂蒙白衣渡江大敗關羽、陸遜火燒連營擊潰劉備,荊州的形勢得以穩定,孫權在武昌登基稱帝,建立大吳,並把國都再次遷回建業。當時,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已經形成,吳國佔有三峽以東、長江以南的廣東地區,根基牢固,孫權便開始興修都城。新築的建業城周長二十餘里,左有鐘山之險,右有石城之固,雄壯一時,成為了可與魏國洛陽、蜀漢成都相比的天下大都會。

說起孫權,論用兵,不如曹操,論仁德,不如劉備,但是要說屈身忍辱,審機察變,孫權有過之而無不及。先結劉備以抗曹操,后悖義負漢,忍勾踐之辱,屈身事曹,稱臣於魏,后又再結援於漢,左右搖擺,唯利是圖。

孫權有勾踐之志,也有英傑之氣。人言有雄才,禮賢下士,知人善用。授周瑜於危難,納魯肅於凡品,拔呂蒙於行伍,任陸遜於無名。當此之時,孫權麾下謀臣如雨,猛將如雲。武有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十二虎臣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等,文有江東之望張昭、諸葛瑾、顧雍、步騭、潘俊、呂范等重臣。於是破操赤壁,禽羽荊州,敗備夷陵,此三者都當世雄傑,皆摧其鋒,遂成鼎立之勢,就帝王霸業。

孫權性格多猜忌,果於殺戮,又勇而好鬥,曹操既死,丕、叡繼世,孫權以為中原有可圖之機,便屢屢北伐。但是權之名將已死喪且盡,東吳又多水軍,不擅陸戰。所以前後數次攻魏,都無功而返。此次魏蜀洛陽大戰,雙方都遣使通好孫吳,邀其夾擊。兩國使者到來后,孫權便緊急召集文武商議此事。

東吳都城建業太初宮中

孫權抖了抖手中兩封使者書信,巡視着台下眾人,問道:“如今魏蜀兩國都來求援,前線諸眾將紛紛上書請戰,眾卿以為如何?”

台下一時議論紛紛,此時東吳朝廷,雖然失去周瑜、魯肅、程普、韓當、甘寧等文武重臣,但仍有一批賢臣良將。

文臣之首為江東之望、輔吳將軍張昭、另有丞相顧雍、大將軍諸葛瑾、驃騎將軍步騭、太常潘俊、衛尉嚴畯、侍中闞澤、太子太傅吾粲、尚書僕射薛綜等。

武將之首當屬上大將軍、昭侯陸遜,另有車騎將軍朱然、衛將軍全琮、前將軍朱桓、左將軍朱據、鎮北將軍孫韶、安南將軍呂岱、平東將軍凌統、平南將軍丁奉、奮威將軍張承、撫越將軍諸葛恪等。

丞相顧雍率先說道:“臣聞兵法戒於小利,諸將求戰,都是想邀功名而為其身,不是為國家着想,陛下不應該聽從。”

孫權聽后沉默不語,過了一會轉頭望向張昭,問道:“張公有何見教?”

張昭一臉嚴肅地說:“臣以為,蜀國與我國簽有盟約,對其所請不便加以拒絕,以免失信於天下;但是魏國此次傾國之兵,強大難惹,我們不可得罪,免得引火燒身,魏國秋後算賬。以臣之見,陛下可召見兩國來使,假意都答允所請,推託說調動兵馬需要時間,讓其先回國復命,但實際上我們都不出兵,靜觀其變便好。”

孫權聽了微微點頭,抬頭看見諸葛瑾默不作聲,笑着問道:“子瑜怎麼不說話?”

諸葛瑾作揖一拜,說道:“臣惶恐,蒙陛下生身養命之福,眼見蜀國節節勝利,臣卻不能為陛下開疆擴土,以報答萬分之一的恩德。臣認罪尚來不及,確實不敢說什麼。陛下英明神武,自有聖斷,臣唯陛下馬首是瞻。”

孫權微笑着正欲說話,忽聽宦官進殿通報:“啟奏陛下,衛將軍全琮,前將軍朱桓,左將軍朱據求見。”

“快請!”孫權意識到事情有些不妙,急切地說道。

為首的衛將軍全琮開門見山地說:“臣等方才得知,魏國發動五路大軍,號稱百萬,圍攻洛陽。

第一路,司馬懿之弟司馬孚、司馬望父子由鄴城起兵,攻打洛陽北面孟津關渡口;

第二路,魏將呂虔、劉邵由宛城起兵,攻打洛陽南面伊闕關;

第三路,魏帝曹睿親率大軍,拜滿寵為大都督;田豫、朱靈為前軍左右都督;孫禮為中軍都督;曹爽、曹肇、夏侯霸、夏侯威、夏侯和、夏侯惠等曹魏親貴統領虎賁士護衛中軍曹睿;陳群之子陳泰、陳矯之子陳騫為後軍左右都督,另有劉曄為軍師都督,董昭為副軍師都督,賈逵之子賈充、程昱之子程武為參軍。此路征河北、許昌、陳留各地步騎,欲直取洛陽東面屏障虎牢關。

第四路,由魏將秦朗、夏侯獻、楊阜自晉陽起兵,直撲蒲津渡口,威脅長安關中。

第五路,上庸太守申儀,自上庸起兵西攻漢中,欲截斷蜀軍退回蜀中之路。

此次魏國聲勢浩大,魏帝親征,出傾國之兵,又有智勇上將統帥,蜀國怕是難以抵擋了。”

孫權聞言大驚,低頭沉思。好方略啊,洛陽關隘眾多,而滿寵、田豫、朱靈等都是魏之名將,又有劉曄、董昭等智謀之士作參謀。如此多路攻打,諸葛亮兵力分散必難以堅守,如果瞻前顧後、顧此失彼,怕是要被各個擊破。看來魏軍此戰勢在必得啊。

正在大家都在驚嘆魏軍如此勢大時,前將軍朱桓上前說道:“更可怕的是,臣剛剛得知,曹睿大軍已經迅速攻佔洛陽屏障虎牢關,蜀國大將魏延敗逃、關興戰死。魏軍已逼近洛陽,諸葛亮此時兵力尚未集結,洛陽怕是已經亂成一團了。”

“啊!”孫權禁不住叫了一聲,詫異地說:“魏軍這麼神速?蜀國前番連連勝利,怎麼會如此不堪一擊!這樣看來,諸葛亮危險了,蜀國大軍可能要全軍覆沒啊!”

“蜀國大軍先前屢戰屢勝,兵鋒正盛,魏國避其鋒芒,接連後撤。時間一久,蜀軍征戰數月,兵力分散,糧草不足,此時已是強弩之末,魏軍抓住時機,乘勢反攻,所以蜀軍一擊即潰。”左將軍朱據分析道:“此時蜀國大軍滅亡已在旦夕之見,我們即使想去救援怕也是來不及。因此,陛下應該早作部署!”

“作何部署?”孫權疑惑地問。

朱據和朱桓、全琮交換了一下眼神,全琮出列說道:“陛下,我軍可以援助蜀國之名,增兵蜀吳邊境西陵。如果蜀軍敗退,能守住漢中,我們則出兵漢中與蜀軍同擊魏軍。如果蜀軍守不住漢中,魏軍乘勢入蜀,我軍則派兵溯江而上,搶佔蜀國巴東地區,堵住三峽之西口,將長江攔腰截斷。只要我軍能佔據巴東地區,魏軍即使滅蜀之後,也無法順江而下,長江天險仍可為我所有,我國仍可憑此天險,與魏國對峙。我軍站穩之後,還能見機與魏軍爭奪蜀地。這是千載良機,請陛下不要遲疑!”

“這......”孫權一時心裏犯難,別看東吳和蜀漢已有盟約,其實孫權內心時刻都想吞併蜀漢,與魏國形成南北對抗,只是時機未到。如今時機看似不錯,可是難免有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之嫌,傳揚出去,怕是要落下背信棄義、被天下人恥笑的罵名。

“全將軍此言差矣!”張昭面色嚴峻,義正言辭地反駁道:“聖人云,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興。我國既然與蜀國簽約了正式盟約,此事天下人皆知,又怎能背信棄義,趁火打劫,攻佔盟國之地。我們絕不能出兵蜀國,失信於天下,被世人恥笑,使陛下蒙羞啊!”

“張公此言真是迂腐書生之見。”朱桓聞言冷笑道,“亂世之中,只講仁義如何生存?自古以來,凡結盟者,都是為了自身安全和利益。當初陛下與蜀主劉備結盟,是為了抵禦曹操,保衛江東。可是當關羽雄踞荊州、威脅江東時,此盟約便不再有效,我們便出兵奪下荊州。後來陛下摒棄前嫌,再次和蜀國結盟,還是為了兩國聯合,與魏國抗衡。可見陛下何其英明!此間厲害,都是以國家為重,當結盟時則結盟,該毀約時就毀約,只有如此,才能安邦定國,使我大吳一直搶佔先機,永遠利於不敗之地。如今,蜀軍朝不保夕,魏軍隨時可能擊敗蜀軍,趁勢入蜀,順流而下威脅我國。陛下怎可被已變得毫無用處的盟約束縛住手腳,置國家安全利益於不顧!陛下三思!”

張昭又氣又急,臉色變得煞白,一時也說不出來話。

孫權其實對張昭和全琮、朱桓等人提出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對策都不滿意,認為一個過軟,一個過硬,都不便實施。但是為了不影響君臣關係,孫權也不好直接予以否定。於是孫權連忙安撫,剛好又看見太子孫登,可能是想要試試太子的能力,便問道:“太子怎麼看呢?”

孫登彬彬有禮地作了一揖,答道:“兒臣以為,眾位大臣都是為了國家考慮,都無過錯。只是此事事關重大,需慎重決定。”孫登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上大將軍陸遜,深謀遠慮,又長期駐紮在臨近魏蜀前線,兩國形勢,想必知之不少,可請其前來商議對策。”

眾人一聽都覺得有理。

“是啊,上大將軍智謀超群,荊州破關羽,夷陵破劉備,石亭破曹休,威震八方啊,他必定有所高見!”

“是是是,太子高瞻遠矚,上大將軍駐紮西陵,對魏蜀兩國之事朝事夕聞,必定比我們更有對策!”

“對啊,上大將軍怎麼還沒來.......不是說幾天前陛下就下旨徵召了么?”

孫權心中突然咯噔了一下,很不舒服,陸遜什麼時候有了這麼高的威望了,連太子也......?自己執掌東吳已經三十多年了,一直受到那些武將大都督的制約。眼前這國家大事,沒有陸遜還做不了主了?自己還算是吳國之君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造三國之武侯續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再造三國之武侯續命
上一章下一章

正文 第四十五章 東吳的謀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