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入壁三分
對於五禽戲武技,佰什一的如獲重寶,自是愛不釋手。
蘇潮也是自覺地沒有過多打擾其興緻,便是進了自己的屋子,眼下已經是暮色四合,定波珠隔絕外界的聲響動靜,月亮和啟明星皎潔無瑕的星辰月光傾瀉下來,透過窗檯落在了窗前。
蘇潮燃起來了燈盞,將白日裏買回來的文房四寶擺在了書桌上,筆墨紙硯皆是良品,蘇潮雖然是主修武道,但終歸是蘇府子弟,自小耳濡目染,
“文道修鍊果然是和武道修鍊方式迥異,後者憑藉吸納天地元氣鍛煉己身壯大實力,而前者卻是講究學以致用,文壁不似丹田,倒像是一個虛幻的投影之類的。”
蘇潮這般猜測着,就是磨開了墨,吳國本就是文風鼎盛,而徽州更是歷史悠久的文化聖地,所產的文房四寶一向是中原列國的俏手貨物。
墨遇水而化,輕輕的研磨之下就是粘稠光澤,隱隱有着墨香傳開。
蘇潮見研磨得到了火候之後,方才是提起來了毛筆,輕輕地蘸上了一些墨汁。
“傳聞之中,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都是有着金粉融入墨中,似乎是文房四寶的品級越高,所能夠沾染吸引過來的才氣就是越重。”
蘇潮想着,就是已經提筆到了鋪在桌案上紙張的右上角,手力稍有不慎,紫毫筆的筆尖一端就是滴下了一滴墨汁到了光潔的宣紙之上。
蘇潮面色稍稍有些難看,雖然如今能夠提起來三百餘斤的重物不在話下,不過紙上做文章可不是氣力大就安好無事的,那些文宗大儒寫出來的字跡或是飄若浮雲、矯若驚龍,或是筆走龍蛇,龍飛鳳舞,哪一個不是苦練多年的。
“按照佰什一所說,這紙上做的文章也會是投入文壁之上,看來文壁之上的字體多半是紙上的文字了。”
想着,蘇潮就是落筆寫下了幾個大字,觀軍裝十詠·箭。
這是周子銘教授給蘇潮的第一首戰詩,乃是周子銘的恩師大儒青丘子所作,能夠凝化出來箭矢,威力不俗。
這首詩已經是刻畫在蘇潮的文壁之上了,不過短短的二十字,蘇潮早已經是背熟吃透。
“流星逐飛羽,鏃利能穿札,三發定邊歸,箙中休滿插。”
喃喃聲中,蘇潮就是一首青丘子所作的《觀軍裝十詠·箭》書寫完畢,宣紙之上的字跡雖然是能夠很清晰的辨認出來,但卻是談不上美觀,只能夠算作中人之字,略顯稚嫩了。
蘇潮擱下紫毫筆,就是閉上眼睛,內視泥丸宮內,果然,和佰什一所說的並不差,那文壁之上果然是有着變化。
蘇潮聚精會神湊近了看,終是確定了原先《觀軍裝十詠·箭》在文壁之上的字跡,不過只是兩行淺淺的印子罷了,但是眼下,這首詩文在文壁之上字跡卻是變得清晰了起來,就是連原先用着意識神念刻畫出來的有些歪歪扭扭的文字,現在也是類似於宣紙上所作的略顯齊整了起來。
“果然如此!”
早就知曉佰什一絕無可能在此事之上誆騙自己,但此時此刻親眼見到且是印證這一幕,倒是讓蘇潮難以壓抑住心中的激動之意。
幾乎是沒有絲毫的猶豫,蘇潮就是再一次提起來了紫毫筆,蘸墨又是欲要運筆,略停滯了一陣,就是撤去了原先寫《觀軍裝十詠·箭》的那張宣紙,再用一張嶄新的宣紙鋪上。
蘇潮略微閉上了眼睛,似乎是摸索着記憶里,猶豫了一會兒,目光偏移向了窗戶透進來的月光,似乎是有了決斷,當即是落筆行書,行首隻有三個字,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行筆完畢,蘇潮又是擱下了手中的紫毫筆,又是掃了一眼紙張,當即是默念道:“靜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是蘇潮的前世記憶之中無比熟悉的一首的五言古詩,文辭之間也甚是淺顯易懂。
蘇潮再次閉上了眼睛,再度內視起來文壁之上。
果然,泥丸宮之內異變陡生,就像是刮起來了一場勁風,讓那照亮文壁的中央處蔚藍色的文火在搖曳着,連蘇潮都是覺得盯着那文壁都是無比的費勁。
文火搖曳之間,那文壁之上,果然是出現了蘇潮方才寫在紙上的那首《靜夜思》,與蘇潮方才書寫在宣紙上的速度一般無二,約莫十息左右的時間,一首完整的《靜夜思》二十餘字的五言古詩就是刻畫在了文壁之上。
“原來是這樣!”
蘇潮心中竊喜之際,那泥丸宮中的勁風卻是並未停止,細看文壁之上那首新出現的《靜夜思》與先前的《觀軍裝十詠·箭》有着很大的不同!
《靜夜思》的字跡居然是達到了入壁三分!
文壁之上,《靜夜思》詩成之際,蘇潮就是明顯的覺察到了,泥丸宮吞吐的文道才氣速度快了不少。
若是說先前吸納文道才氣沒有絲毫的明顯感覺的話,那麼這一刻,這靜夜思詩成之際,蘇潮就是察覺到了那天地之間的才氣匯聚到了一起,如同一滴水陸續地滴入泥丸宮之中,不斷的壯大着那文火。
剎那間,蘇潮泥丸宮文壁之上的《靜夜思》詩詞光華閃現,有着文曲星光的蕩漾才氣,有着像是月色的太陰光華,還有大量的人文之氣,色彩絢爛。
連蘇潮都是被這動靜吸引住了,久久難以挪移開視線。
……
廬州學宮中殿之中,廬州府牧張衛廬一向是重視文治武功的,自從將陷陣營的兵權交給蘇厲之後,倒是暫且可以可以將主要精力挪移到廬州學宮一事上來。
文道變革乃是人族的千年大計,其中更是關切廬州日後百年的興盛衰落,張衛廬身為廬州府牧,自然是傾心傾力。
眼下張衛廬更是與廬州學宮的山長,紫衣大儒穆宗仁商議着廬州學宮甚至是整個廬州如何在這一場文道變革之中擷取最大的利益。
忽然,穆宗仁的面色一滯,旋即是眉目舒展開,方才是對着張衛廬笑着說道:“看來廬州學宮又有一首玄品的詩詞歌賦出世了……”
聞言,張衛廬閉眼片刻,方才是睜開了眼睛了:“這算是一首不錯的玄品詩詞歌賦,看來底下的這些小子為了那還是子虛烏有的驚蟄文會彩頭還真是一個個鉚足了氣力啊!”
“哈哈哈……”穆宗仁朗笑了幾聲之後又是道:“休要說正值廬州風雲際會之時了,單單是憑着學宮士子的這份熱情,看來這一次驚蟄文會拿出來的彩頭斷然是不可能輕了。”
“本該如此。”
張衛廬點了點頭,應和穆宗仁道,身為廬州府牧,自然是不可能吝嗇幾件文會彩頭的,張衛廬憂心的是更深層次的一道憂慮。
廬州本土一系的士族子弟這一代未免是太不爭氣了一些,以至於讓張衛廬都是認為無論是拿出來這次驚蟄文會的多少彩頭,恐怕都是為他人做了嫁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