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調虎離山
漢軍構築防線的速度絕對是超一流的,等到羅馬人好不容易把五十多個軍團集結完畢,浩浩蕩蕩地開赴漢軍的營地之時,漢軍已經嚴陣以待了。
戰壕是來不及挖了,不過第一排的士兵還是給自己挖了一個淺淺的單兵射擊陣位,最起碼可以卧倒射擊。
漢軍排出了一條長長的散兵線,羅馬人為了對位攻擊,也把自己的軍團和蠻族的軍隊拉成了長長的一條攻擊線。
這恰好就中了馬超的計謀,因為漢軍的步槍射擊速度快,單位面積的火力密度大,而羅馬人的主力還是前裝線膛槍,不能卧射,裝填速度慢。
本來應該使用密集陣型,依靠射擊密度來彌補精度的不足,卻被分散成長長的散兵線,丟了自己的優勢。
這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主帥盧西斯根本不適應火器時代的戰爭,不了解自己的缺點,也不了解對方的優點,被馬超牽着鼻子走。
依仗自己人數多的優勢,盧西斯搶先發動進攻,輔助兵團的重裝步兵舉着盾牌在第一排,羅馬軍團和輔助兵團的火槍手都跟隨在盾牌的後面,以盾牌為掩護。
蠻族軍隊則被分配進攻漢軍的左翼,也就是波斯人的陣地。
盧西斯的想法就是自己的薄弱部分去對抗抵消漢軍的薄弱部分,合情合理。
蠻族的六萬軍隊,一半是騎兵,一半是弓弩手,所以他們發起進攻的速度,和推進速度都比羅馬人要快。
所以整個戰場上,漢軍的左翼和羅馬人的右翼最先發生了碰撞,波斯帝國的軍隊也有兩萬騎兵,騎兵也是波斯帝國起家的資本,對騎兵也極為重視。
雖然已經普及火器,不過波斯傳統騎兵也得到了保留和發展,沙普爾太子帶來的兩萬波斯騎兵,都是傳統的具甲騎兵,類似於重甲騎兵,只是騎士和戰馬身上的甲胄要輕薄一些。
蠻族的三萬騎兵裏面,則由一萬重甲騎兵,兩萬輕騎兵組成,輕騎兵以騎射為主,輔以長矛。
而這些重甲騎兵則是來自法蘭克部落,騎着高頭大馬,手裏拿着一支三丈長的騎槍。
蠻族沒有裝備任何火器,還是在使用原始的冷兵器,長矛、騎槍、斬馬刀就是這些騎兵的武器。
後面的三萬弓弩手,都穿着輕便的皮甲,一半人使用長弓,一半人使用十字弩。
沙普爾太子雖然沒有念過漢軍的軍校,可是他也是法正一手調教出來的,已經熟練掌握了火器的使用戰術。
面對這些氣勢洶洶的敵人,他早已經做好了預案。
三萬波斯步兵裏面有一萬重裝盾牌手,他們被頂在了第一排,他們的身後則是兩萬裝備了步槍的波斯步兵。
沙普爾太子沒有使用騎兵和蠻族騎兵進行對沖,而是冷靜的以步兵迎接騎兵的衝鋒。
波斯陸軍的中下級軍官們,大聲的呼喊“穩住!不要怕,穩住,他們沖不到近前的!”
重裝盾牌手,側着身子,雙腳牢牢地扎在地上,等候着蠻族騎兵的衝擊。
沙普爾太子嚴格按照漢軍的步兵操典編排戰術,他下令第二排的火槍手們進行齊射,掩護第一排的盾牌手。
波斯陸軍使用的火槍基本上與羅馬軍團相當,也是前裝線膛槍。
可是蠻族騎兵沒有火槍,只有輕騎兵配備了獵弓,所以波斯陸軍齊射的時候,他們只能束手無策。
最要命的,就是波斯陸軍是配備了火炮團的,波斯火炮對於蠻族的騎兵進行了猛烈的炮擊,許多重甲騎兵根本就沒聽見過火炮的聲音。
他們都被火炮的巨響嚇了一跳,而且胯下的戰馬也沒受過這方面的訓練,許多馬都驚了,亂竄亂跳,有些騎士被顛下馬來。
輕騎兵雖然有獵弓,可是射程有限,只能盯着炮火和齊射,衝到六十丈之內,才能反擊。
一片片、一排排的蠻族騎兵被放倒,屍橫遍野。
僥倖能夠衝到波斯帝國軍陣之前的蠻族騎兵也大多數都累的不行,他們鼓起餘勇,用馬匹重重的撞擊在盾牌上。
往往都會把盾牌後面的重裝步兵撞吐血來,近距離射擊就開始自由射擊了,離得近自然打得准。
當蠻族騎兵有些筋疲力盡,損失也越來越大的時候,沙普爾太子才命令他的騎兵出擊,從兩翼包抄,插到蠻族騎兵與蠻族弓弩手之間。
養精蓄銳的具裝騎兵突然出現在蠻族騎兵的兩翼,狠狠地插入了敵人的兩肋。
而且波斯軍隊還裝備了許多的手榴彈,近距離的爆炸,更是嚴重的傷害了蠻族騎兵。
還不等撤退的軍令響起,蠻族騎兵就四分五裂,有的跑回本方陣線,有的則直接退出了戰場。
打散了蠻族的騎兵,波斯騎兵順勢沖向了後面的蠻族弓弩手。
雖然很快就進入了蠻族弓弩手的射程,可是波斯騎兵都是具甲騎兵,對於這些弓弩手的射擊有着較強的防護。
這個時候蠻族軍隊的一個致命缺點就顯現出來,就是沒有步兵,騎兵的後面就是弓弩手,當騎兵潰散的時候,弓弩手們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波斯騎兵沖入蠻族弓弩手的隊列之中,猶如砍瓜切菜一般,將敵人殺得是一敗塗地,漢軍左翼已經是穩穩的勝利了。
而這時中路的進攻也進入了關鍵時間,羅馬人用輔助軍團的重裝盾牌兵擋在前面,就是為了抵擋漢軍的射擊。
可是漢軍首先發動的是鋪天蓋地的炮擊,迫擊炮加上野戰炮,炮火密度比以往還要大,重裝盾牌兵擋得了前面擋不了頭頂,頗有些顧頭不顧腚的感覺。
而且漢軍是故意把他們放進步槍射程之後,才開始的炮擊,真正的雙管齊下。
雖然羅馬人很快想起來用自己的火炮來進行掩護,卻也已經下手晚了。
這個時代的火炮射程較短,還都只能打到自己的陣線前沿,頂多是壓制對方的前沿陣地,卻是無法對付對方的火炮的。
雙方只能是一邊比較誰的火炮掩護威力更大,一邊彼此之間的前沿步兵互相射擊。
羅馬人是進攻一方,所以他們必須主動進攻,頂着炮火前進,只有當他們衝鋒到漢軍陣地之前的時候,漢軍的炮擊才會向後面延伸,以免誤傷。
就在大量的羅馬步兵,射擊完一輪子彈,開始給火槍上刺刀,準備近身肉搏之時,第一排卧倒的漢軍紛紛開始後撤,第二排跪姿的漢軍步兵也轉身後退。
前兩排的漢軍紛紛撤退,這才露出了一直隱藏在他們身後的一排大傢伙。
這個大傢伙有點像是帶着兩個輪子的火炮,中間是十支步槍圍繞成了一個圓柱形,當然只有步槍前面的槍管部分,沒有後面的擊發機構。
三個漢軍步兵蹲在這個怪物的後面,等到漢軍軍官下達開火的命令之後,會有一人開始搖動手柄,這個時候,十個槍管圍着中心圓柱開始快速旋轉,一聲聲槍響連續不斷的傳來。
手柄越搖越快,槍聲也越來越密集,從噠。。噠。。變成了噠噠噠。噠噠噠。
旁邊還有一個漢軍步兵會舉着一排子彈,從新式武器的上方往下填充。
密集的子彈就會從新式武器潑灑向前方的羅馬士兵,就如同幾十支步槍一起開火,羅馬人一排排的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