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屈子蘭花谷

第一百五十五章 屈子蘭花谷

?時值秋天,沮河兩岸,蘆花盪里蘆花飛。

曾經是春天的夢,在百花竟相開放的時候,蘆花卻選擇了沉默,百花中沒有其身影,在夏花盛開的時候,蘆花依然無息的編織着美麗的期待。

只有在深秋,在秋風吹過原野,田野幾近蕭瑟,在不經意的時候,帶着幾分羞澀,把花打開,盛開在蕭瑟的秋陽中,點綴在田野,河畔,溪邊。在秋風中搖曳,傾聽着風的聲音,舒展着美麗的倩影。春天的夢幻,卻在秋天留下美麗。

河畔,風從背後推着向西。相思河畔,倩影悠然。

農天一想起小時候去沮河邊,拿蘆葦杆子編馬,編鳥什麼的,現在,也只能看看蘆絮滿天飛了。

農天一過了沮江平原,繞過九子溪,拐進山中,來到寶華寺。

這裏有寶華海會之塔,一碑一塔,為實心石塔。青石質地,通高4.9米,外觀上結合了喇嘛塔和仿亭閣式塔的特點,由基台、塔基、塔身、塔剎構成,石構件之間為榫卯扣合。

基台平面為正方形,邊長3.6米,高0.40米;塔基為須彌座,立於基台中央,平面呈八邊形;塔基之上為一圈簡化無紋的仰覆蓮墊底,其上為三層塔身,結構為組合式塔;塔剎立於二層腰檐上,由下至上分別為天地盤剎座、六邊水寶蓋、寶珠剎頂。

農天一走進塔西側豎立一碑,見有“龍藏山寶華庵開山建塔記”碑刻,刻有年號。塔名為“寶華海會之塔”,青石雕刻,六面五層,總高5米有餘。

一層正面可見高僧坐法於三層蓮台之圖像,頭部惟妙惟肖,坐姿端正,衣褶清晰可辨。

二層塔身正面刻塔名“寶華海會之塔”,左刻“大明弘治三年”,右有“峰堅禪師輝昱禪師”字樣。

三層正面刻有“護法諸天菩薩”“南無招寶大權修利菩薩”字樣,其它各面均鐫刻有文字記錄,“都監寺道俊寶隆”“開山比丘明堅明昱”“住持徒道玄道月”等均清晰可辨。

塔下為青石結構的地宮,建造精美,雕刻文字,見一舍利。農天一甚覺驚訝。不過七層塔一般是有一定證悟的出家人,十三級塔才是佛舍利塔。

於塔西側5米處,有石碑坐於石龜之上,碑刻“龍藏山寶華庵開山建塔記”,年代為“大明弘治三年”。

他知道,距寶華海會之塔不遠處,還有一處形制相似的“妙高精舍”塔,年代為“明正德丙子”。兩塔相距僅500米,而“正德丙子”和“弘治三年”卻相距26年。

相傳宋隆興年間(公元1163年),在寶華河谷東端南岸山坡建成一座寺廟,名號“寶華寺”。寺內供香客敬香禮佛的大香爐在方圓百里聞名,至今仍有“清溪寺的水,鹿苑寺的茶,寶華寺的香爐,玉泉寺的塔”,可見當時寶華寺香火之盛。

海會塔本是佛教聖眾會合之處。佛家有名望的僧人圓寂之後,將屍骨舍利葬入地宮,上建塔以示紀念。按功德大小,設塔3、5、7層,最高七層,即佛教所說七級浮屠。

農天一喃喃自語,浮屠,就是佛塔。

而眾多掃地僧、無公無德壽夭小僧則被火化放進公用塔等待轉世。寶華海會之塔地處寶華寺附近的山腰。農天一推測,這裏應為寶華寺及其附近僧眾圓寂之後的歸所。大小二塔,應該是專公有別。

魏晉以後,荊山一帶宗教興盛,道佛互見。至唐更成一中心地帶,道觀廟宇、石室洞府藏幽羅奇,與當時南方政治文化中心的荊州互為輝映。

如荊山深處的八仙洞、觀音寺、寶華寺,真凈寺、定林寺,仙女洞、四方山,以及白馬寺、白雲寺、慶壽寺,還有縣城內的蓮渡庵,等等,不可盡數。

道家羽化成仙駕鶴西去了,佛家涅槃圓寂,留下骨灰舍利,建塔葬之,慰勉後來聖眾。

而寶華寺旁邊有一條清澈的溪流,叫九子溪。這九子溪頗有來頭。

楚懷王年間,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革職罷官。為此,他辦起一所學堂,親自教授弟子。傳說《離騷》中“余既滋蘭之九畹兮”的詩句,原“九畹兮”,後來誤傳為“九子溪”,這就是南頤縣的九子溪。

話說某一天,花果山的蘭花娘娘出遊,打這裏路過,發現清癯的屈原正在講課,於是自空中降下雲頭,立在窗外一側靜聽。屈原揮舞雙手,慷慨激昂地陳述振興楚國的道理,那種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令蘭花娘娘也為之感動。

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蘭花,臨走時,遂特意施展法術,將其栽種在窗下的三株蘭花點化成精。

蘭花品格高尚,開着淡綠或淺黃的花朵;屈原誨人不倦,舍己忘我地傳道授業。一次課間,他抱病講到國家奸臣當道、百姓受難的情形,由於過分激動,義憤填膺,一口鮮血從嘴裏噴射出來,恰巧濺落在窗外的蘭花根部。弟子們見老師嘔心瀝血地教書育人,心疼得淚流滿面!

那三株蘭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養,一夜之間竟發成了一大蓬,學生們數了數,足有幾十株。屈原聞着撲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轉了許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齊動手將蘭花分株移栽到學堂四周的空地上。道來奇怪,那蘭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發蔸抽芽,第三天則伸枝展葉,第四天就綻蕾開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發出大蓬大蓬的新蔸來。屈原率領學生們在溪邊、山上忙着移栽,蘭花因此得以鋪展蔓延。

山民欣喜地說:“我們這裏十二畝稱一畹,屈大夫栽種的蘭花,怕有三畹了!我們這山谷呀,真該改名叫荊蘭谷了。”

隨後,蘭花從三畹發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擴展到了九畹。從此,花果山下的這條清溪就叫作了九子溪。九子溪邊的蘭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條武陵峽,香飄全荊山,直至香遍了半個楚天!

終於,乘着一葉扁舟,載了滿溪花香,屈原還是出山了。可是,那一年五月,九子溪畔、荊蘭谷里葳蕤的蘭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陣陣暗香……所以現在九子溪成了蘭花谷,久負盛名。

楚國的鄉民們預感到將有什麼不祥的事情發生,心裏惴惴不安。幾天之後,果然傳來噩耗,就在蘭花凋謝的那天,屈大夫已經含冤投身汨羅江自盡。人們悲痛不已,花果山上的蘭花娘娘也哭腫了眼睛。

之後,屈大夫的學堂遂被改建成為荊蘭廟,廣植蘭草,後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紀念。

這時,農天一走進荊蘭廟,無比虔誠地行叩拜之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葉黃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一葉黃金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屈子蘭花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