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隨我入坑 (一)
隨我入坑,不是坑你,而是給你精彩。
今天又看到有作者開坑了,一笑之間,若有所感,這個字倒是很形像的。兄弟是在寫書之後,才漸漸的聽說了這個詞,回想一下心中能想到的那些故事,貌似還真是無坑不成文呢。
能以文字記錄下來的故事,必然不是平凡往複的生活,無論是紀實的還是編撰的,或者是我們現在所幻想的。
每一篇故事,每一段情感,能出現在書中的都是精品,或悲或喜,絕不會如一杯白水淡無滋味。
那麼,這個滋味從哪來呢?
答案就是,從坑中來。
生活是一條路,如果平平坦坦,筆筆直直,就不會人去記錄,即使寫下來也沒有人去看。為什麼呢?不新鮮,不足為奇,滿足不了人們的精神追求和獵奇心裏。
所以,要引起讀者或觀眾的興趣。必須要挖坑。
細想想挖坑這個工作,應該古以有之。比如木蘭辭中的女子從軍,就是一個坑,孔雀東南飛中的孝子貞妻也是一個坑。《白蛇傳》挖了一個千年的坑,《三國演義》中坑連坑,耳熟能詳的赤壁之戰,作者數章的筆墨一直在挖坑,而真正的大戰不過寥寥幾筆而已。正是這個大坑,幾百年來讓無數讀者在坑中探索。
挖坑,就是激起讀者要一看究竟的**。明知道作者是要坑人,卻樂此不疲。
嗨!我看見了一個坑,那裏有什麼?!
平直的馬路千人經過不會有一人低頭。如果你在路上挖個坑,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看一眼。也必然會有人停下腳來,仔細的搜索一番。
所以本人感覺,坑之一詞就是源於此吧。
膾炙人口的故事,其本身必然是一個坑。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一生起起落落的奮鬥。那些大悲大喜的故事,只能讓人欣賞,很多人不敢去經歷。但故事就是因此而精彩,文學源於生活,又必須高於生活。生活中的坎坎坷坷也許只是微起波瀾,而在作者的筆下就要驚濤澎湃。一件略有驚奇的小事,記在書中就是懸念迭起。
這就須要一種技巧了。
一個是誇張,另一個就是挖坑。
怎樣挖坑,挖什麼樣的坑,又如何把讀者帶到坑裏來?
方法不一,各有千秋。只要能吸引讀者的眼球,讓人能興緻勃勃的一次次跳下來,就是個好坑。你就是一個優秀的作者。
兄弟只是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和對坑的理解。只作一個隨筆,隨想隨說,並未仔細的推敲,看到的朋友,覺得有益的作個借簽,千萬不要深究它的理論性,那樣大家都很累。
呵呵,事先聲明,覺得班門弄斧也不要笑話。
要挖一個坑,其實就是萬能的作者在坑人。他知道故事的結果,他知道自己在坑裏埋了什麼,卻偏偏不讓讀者知道,而又隱約的告訴你這裏邊有東西。那麼你就去找吧。
最常見的一種挖坑方式只有八個字。我們在古典文學中絕不陌生。
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如果你看到這樣的幾個字,那麼就是前面有坑了。
周瑜計殺蔡瑁、張允;諸葛亮草船借箭。在《三國》中這樣的坑數不勝數。再來看一下課本中學過的《水滸》名篇——智取生辰綱。(我只說個大意,沒有原文參考)
吳用定計,要劫楊志的生辰綱,在開頭只是提到了他制定好了計劃,然後尋找人手,大家都稱讚此計甚妙,但是老羅卻不告訴你他們定了什麼計。
坑人吧。你看還是不看。
這樣在後邊才出現了黃泥崗,出現了棗販子,出現了賣酒人,卻還不告訴你他是誰,你猜,他們是偶遇還是刻意安排的,這幾伙人湊到一起怎麼劫呢。然後是詳細的刻畫每一個人,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
這就把讀者帶到了坑裏,讓讀者帶着一種猜測和疑惑去讀後面的故事。(可以想像,此時的讀者是多麼的投入,多麼的緊張,但這種感覺正是他們想在書中體驗到的。每一個讀書人,包括本人自己都覺得自己是聰明的,都想從書中的蛛絲馬跡中先一步猜出作者的答案,猜中了有一種自豪感,沒猜中者,最後獲得了恍然大悟的刺激。)
後來買酒,引誘官兵,最後重點突出了偷酒一節,這一段是最巧的,讓你清楚的看到了每一個細節,但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這裏,保證仍然看不出哪兒有貓膩兒。
然後便是倒也,倒也。一行人大笑着推着生辰綱揚長而去。
最後作者才告訴你這群人是誰,再解釋如何下的葯。
這一段文章,可以算是大坑套小坑。跳進坑裏你是自願的,爬出來不但不會報怨,反而拍案叫絕。
這就是坑的作用。可以算是典範了。
同樣的一個情節,如果沒有這個坑,那也就沒法看了。設想一下,如果老羅一開始就就讓吳用坐下來,把自己的計劃詳細的交代了出來,那也就沒有黃泥崗的故事了,只能簡單的說一句,計劃成功了,大家做得很完美,然後覓地分贓。除此之外還能說什麼。再講一遍計劃的實施過程還有意思嗎?
簡單吧,坑就是這麼挖。大同小異,萬變不離其宗。
原來這就是坑,這還不容易,把結果一藏,然後讓你猜不就行了。
這個大概人人都會,就如在地上挖坑一樣,即使沒有工具,用手掏兩下,我也能弄出個坑來。但是想挖一個好坑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