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夢裏見
大魏建彰十一年
這一年入了秋,一撥秋雨一撥涼,蜀中天氣終是涼快了下來。
卧龍鎮外五里方家堡中,南面的秋實院中,有一座人工開鑿的小湖,那水上頭建了偌大的院子,正門的牌匾上頭提了三個字“臨波闌”。
小小的方素素便住在這處,這日睡罷午覺,自夢裏醒來,小臉兒紅撲撲的還未曾回過神來,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呆愣愣自窗戶處,瞧着外頭水波灧灧倒映在房檐上的光影,風兒吹過水麵,那上頭的光影變化萬千,波光閃動間沒有一個重樣的,待要仔細看時卻已是又變了一個模樣。
方素素素午睡醒來神智未清,瞧着那處卻是有些痴了,
“夢裏的是真么?”
外頭奶娘王媽媽進來瞧見她這樣兒便笑着過來,
“九小姐,可是醒了……”
說著伸手摸她的額頭和脖頸,前頭幾日天氣熱,九小姐又愛出汗,便是扇的再涼一覺也是一頭的汗,小孩兒都是虛火又不敢在屋子裏放太多冷,怕寒氣入了體,這樣倒害得九小姐汗出多了,那脖子上都生了痱子出來,又癢又痛讓她生受了些罪。
方素素素瞧見了人來,又聽奶娘說了話,那迷濛的眼神兒終是回復了清明,睜着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對王媽媽道,
“媽媽,我又做夢了,夢見我成了一位女將軍上陣殺敵……”
王媽媽聽着卻是苦笑道,
“我的好小姐……可莫要說了……”
卻是來不及了,外頭有人聽到了氣道,
“姑娘家家的,整日裏喊打喊殺成什麼樣子……”
說話間外頭一名婦人撩竹簾邁過門檻走了進來,這婦人生的嬌小溫婉,膚白如瓷,墨黑的頭髮挽在腦後斜插了三根白玉釵子,最下頭一根單鳳釵口中垂了一串細小的珠子下來,在頭上搖搖晃晃憑空多了幾分俏麗。
“娘!”
方素素素瞧見那婦人歡喜的自床上翻身坐了起來,伸了手便要柳氏抱,王媽媽忙伸手抱了她起來哄道,
“好小姐,可莫要夫人抱,如今你那小弟弟還在夫人肚子裏,仔細傷着他!”
方素素素聽了乖巧的點了點頭,自家穿了鞋下地,披散着頭髮咧着嘴過去牽柳氏的手,
“娘……”
又伸手在柳氏高高隆起的肚子上面摸了摸算做了跟小弟弟打了招呼,
“娘……今兒小弟弟乖么?”
柳氏瞧着大女兒嬌憨憨的樣兒,心裏疼她嘴上卻是嗔道,
“你如今也是五歲了,也應學着拿針弄線做些女兒家的事兒了,不可再成日裏想往前頭偷瞧小子們學武,舞槍弄棍是小子們的事兒,女兒家還是斯文秀氣些好!”
都說是男女七歲不同席,方家又是這方圓幾百里出了名的大戶人家,家裏的小姐可不能跟外頭的野丫頭一般,丫頭小子混在一處做耍。
雖說方家是世代習武但方素素同一輩的姐姐們沒有一個跟着學的,都是斯文端莊,娟秀穩重的,可不能到了自家女兒這裏便成了舞槍弄棍,沒有半點女兒家的嬌柔樣兒!
想到這處柳氏便抬頭衝著奶娘王氏道,
“隔幾日我就稟了六爺,送九小姐去族字裏,她也應讀書識字了!”
這也是六爺寵着孩子,前頭五爺家的琳琳四歲都跟去了族學裏,如今已是呆了兩年了,更不用說大房、二房的小姐們都是早早送去學堂,一個個識文斷字,出口成章,特別是大房的大姐兒妙妙,如今提筆能文做出的文章便是先生也說考秀才都緊夠了!
都是方家的姑娘,自家的女兒那裏能比別人差了去!
王氏聽了也很歡喜忙去哄一臉不情願的方素素素,
“九小姐,以後讀書識字也要同姐姐們一樣做大家的閨秀!”
方素素生在這方家堡,母親柳氏便是卧龍鎮上人,殷實的商戶出身,自家父母寵愛請了女先生學琴棋書畫,倒也是學的樣樣精通,人又生的小巧玲瓏,膚白貌美天生一副怯弱惹人憐愛的樣兒,平日裏養在深閨,待長到十五歲也是如花般的樣兒了。
柳茵茵在家中久靜思動偶然去自家鋪子裏耍一耍,卻是被這方家堡三房的六爺在鎮上辦事時一眼瞧中了,回到堡中稟明了自家父親方崇山,方三老爺卻是有些瞧不上柳氏出身商賈,身份有些低了,配自家兒子差了些便道,
“這女子出身卻是稍低了些,你若是喜歡便接回來做個妾室好了,為父的至交好友袁成仕膝下有一位三小姐倒是與你年紀相配,娶了做正妻如何?”
方魁聞言卻是搖頭,他的性子少言寡語卻是沉靜穩重,是個主意極正之人,前頭幾年因年紀到了父母也張羅婚事,都被他搖頭拒絕,皆是因不合心意,如今終是尋到了一個可心之人,自是不願委屈了人家。
當下應道,
“父親,孩兒乃是練武之人,於女色之上也應多有節制,孩兒有妻一位便足矣,這柳氏乃是兒子瞧中了的,不想再娶他人,還請父親成全!”
方崇山聞言猶豫半晌終是點了頭,他自己也是只得一妻一妾,卻是因着早前正妻生二子方魁時傷了身子,才納了一妾生下一兒一女,庶子在三歲上便因病去了。
他自覺命中應只有兩子便再沒有納過女子進門,方魁這性子與自家倒有幾分相似,心裏認準了,再瞧旁人便不能入眼了。
思來想去還是順了小兒子心意,他在心中暗道,
“這兒媳婦門第低些也是好事,江湖上世家女子多嬌縱,娶回家來任性刁蠻徒惹事端,老六在小,上頭還有哥哥嫂嫂,族中大事有幾位妯娌們幫襯着,柳氏雖是小門小戶只要循規蹈矩便也無妨的!”
當下便點頭應下了這樁事兒,翌日派人去請了媒婆到卧龍鎮上柳家說媒,柳家人得此消息倒如天上掉了金元寶下來一般,真是歡喜無限。
如今大魏已是建國一百二十九年,自太祖皇帝趙旭開國以來,一百多年間可謂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又有大魏乃是馬上得的天下,自上至下尚武之風濃郁,因而坊間多有武館,鄉間多有鄉團,有的甚或一個村一鄉,男婦老少都舞槍弄棍,勤練武藝。
不過這樣一來便弄的大魏民風彪悍,鄉里之中有那桀驁之輩,個個不服官府管教,鄉鄰之間不過一些口角便出動一村子人齊齊上陣,聚眾打鬥之事不在少數,打死打傷人之事也是時有發生,治下百姓不聽教化,一有事兒便動刀動槍卻是讓官府十分頭疼。
只是這下有民情上便有對策,到了文景十五年,先帝趙元緒上位便頒下召書,撥下銀兩,於大周各處多設文館,教書育人導人溫良向善,講究以德服人,以理度人,不可妄動殺刀劍,萬事以和為貴。
因而藉著這個勢頭那朱程理學便大行其道起來,存天理滅人慾,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卻是要君權至上,百姓眾生不得違背,此道是深得上位者之心,自是要大力推行,自此大魏文風盛行,朝堂之上文武相爭,文人瞧不起武將粗鄙,武將卻又瞧不上文人虛偽。
而那下頭百姓自也要受教的,到了建彰初年,皇帝趙廉上位更是一面大力推崇朱程理學,一面又暗施手段打壓民間武館鄉團,他初登大寶一心想效仿先祖文治武功,卻是沒有太祖太宗手段魄力,又嫌武臣桀驁,便重文抑武,一心拉攏文臣打壓武將。
上頭朝廷不許人學武只教人好文,弄得那白面的書生一個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只會捧着書搖頭晃腦的亂呤。
不過任是朝廷如何打壓,各行各業尤其以鹽鐵礦漕運等,勞力密集之業中,習武強身之人居多,久而久之便成幫成派,再有那自前朝有傳下的各類宗門山派,勢力交錯纏糾卻已是形成了這大魏江山之中一派繁華的江湖,隱隱之間已有與朝廷分廷抗禮之力了。
又有如今在位的皇帝身子骨孱弱,子嗣十分艱難,生下的太子爺也是常年卧床,以至得后族勢大,漸漸動搖皇權,建彰十一年時的大魏卻已有些根基搖動,下頭江湖自也有一番波瀾壯闊。
而這方家堡在蜀地之中便是那有名的江湖世家,說起來卻是有些年頭了,前頭太祖皇帝禪位於太宗皇帝后,太宗皇帝也是勵精圖治領着一乾子能臣幹將,將太祖皇帝前頭打下的十州,生生擴成了十五州,其中蠻州乃是因公主下嫁生子后自動歸順大魏,後頭四州分別是沙州、泰州、惠州誅州。
這一幫子能臣幹將之中卻有一位方姓的將軍,早年跟着太宗打江山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后太宗論功行賞之時方家祖先卻並未戀權,只將嫡長子留在了軍中效力,自家帶着其餘家眷回歸了老家蜀州,在卧龍鎮外五里處建起了方家堡,在這處開館收徒教文授武,教化一方百姓。
因而方家是分做了兩支,一支在京城之中受了太宗封賞做了一個侯爺,另一支卻是回到了原籍。
之後近百年時光,這方家堡便傳到了如今的堡主方崇岳手中,方崇岳這一輩,嫡出乃是三兄弟,又有方崇嶺、方崇山兩個弟弟。
方氏三兄弟在江湖之中也算得德高望眾,背靠着方家百年的聲譽,自家也是端方德正,下頭一干方家子弟能文能武,在江湖上行走亦是多有賢名。
方家堡在這卧龍鎮附近威鎮一方,這幾十年來便是那宵小偷盜之事亦是少有發生,鄰近鄉里更是交口稱讚,如今柳家人一聽自家女兒竟被方家兒郎瞧上了,要娶了回去做正頭的夫人,這可真正是喜從天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