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苦惱”的彼岸:“純粹的理性意識”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
每個人,孩提時候無憂無慮,開心的很……
等這個人長大之後,會有諸多煩惱……
其實,這件事情的根源在於:“自我意識的鬥爭”;
既然兩個自我意識誕生於:“內在幻想”的“無限性”和“生命慾望”實現的“有限性”之間,那麼,“自我意識的鬥爭”永遠充滿了:“能不能”“可不可以”“會不會”“萬一”“要是……多好”“後悔……”“TMD我當初……”“哎呀我艹……”“日了狗了……”“真的搞不清楚……”等等場景……
這一切,在生命個體“外在”就表現為:
人生從此充滿懷疑和苦惱!
懷疑:就是兩個“自我意識”的相互“否定”!
苦惱:就是兩個“自我意識”長期“相互否定”,生死搏殺造成的“狀態”!
……
這個“苦惱”是自身分裂為兩個的意識;
它的本質的這種矛盾是包含在一個意識里,於是在一個意識里必定永遠也有另外一個意識,所以當每一方自以為獲得了勝利、達到了安靜的統一時,結果,它就立刻從統一體中被驅逐出來,再次分裂。
但是“苦惱”的意識之真正回返到自身或者它同它自身和解,因為在它本身內已經包含着一個未經分裂的意識這種雙重的形態。
它自己本身就是一個自我意識“映射”到另外一個自我意識,而它自己兼有兩方面,而兩者的統一也是它自己的本質;
對它說來,兩個“自我意識”都是同等重要並且是矛盾着的,那麼,它就只是一矛盾着的運動,在這個運動里對立面在它的對立面里是不能得到安息的,而只有作為對立面在它的對立面里重新創造自己。
這種過程的“外在表現”就是:皮皮在某一個重要事情上的“猶豫”“躊躇”以及“苦惱”“舉棋不定”,還有明明一件事情已經過去,皮皮卻在腦海中再次“反覆推演”“後悔不已”等等!
在“苦惱”的千錘百鍊中,“苦惱的意識”達到了兩個“自我意識”的對立統一:它到達了一個彼岸:
“純粹的理性意識”!
在“純粹的理性意識”看來,作為這種個別意識的它的“存在”,是“自在的存在和行動”;
“純粹的理性意識”凌駕於兩個“自我意識”之上,產生於“苦惱”之中,卻到達了“苦惱”的彼岸;
於是,對“純粹的理性意識”說來,就着重在“理性”這一觀念,出現了“意識”確信在它的個別性里,它就是“絕對自在的存在”。
“純粹的理性意識”將自己的“演變進化”發揮出來作為一個客觀的存在;並且,就在它的這個運動中,“自我意識”也自覺與“純粹的理性意識”這個共相形成了統一:
兩個“自我意識”造成的“苦惱”,而苦惱對應的彼岸:脫離“苦惱”,就是“純粹的理性意識”。
這就形成了新的對立統一:“自我意識的長期鬥爭”,導致了“苦惱”,進而產生了“純粹的理性意識”。
而這個“純粹的理性意識”,就是我們現實社會中無數“心靈雞湯”去嘗試並尋求的“最終奧秘”:
如何保持“純粹的理性意識”,脫離“苦惱”!
……
“純粹的理性意識”這個中項就是直接認知兩極端並聯繫兩極端的統一,它對自己所表述的關於兩極端的統一的意識,就是它自己即一切“真理”這個確定性。
……
但是,“純粹的理性意識”並不是相同的答案,它是每一個生命個體得以保持“自我意識”脫離“苦惱”的“理念體系”;
對於每一個生命個體,這個“純粹的理性意識”可能完全不同,而且,“純粹的理性意識”本身也在不斷“演變進化”!
“純粹的理性意識”,可以說是每一個生命個體內在的“道德準繩”,是讓生命個體自己不再“煩惱”的“信仰”,這並不是“普世”的、“大眾”的信仰,而只是個體的“信仰”;
但對於智慧種族整個社會而言,“純粹的理性意識”只是“個人世界觀”,還不是“大眾信仰”!
……
下面,我們先討論幾種常見的“純粹的理性意識”的表現形式:
第一種“純粹的理性意識”:唯心主義。
“純粹的理性意識”的“理性”,在於脫離“煩惱”;
那麼,它一向對於“他物”的否定態度就轉化而為一種肯定態度。
作為理性,“純粹的理性意識”本身既有了保證,它就感覺到自己與兩個“自我意識”之間有了和平,能夠容忍它們;
它現在確知它自己即是“實在”,或者說,它確知“一切實在”不是別的,正就是它自己;
當它採取這種態度以後,彷彿“整個世界”現在才第一次成了對於它的一個世界;
在此以前,它完全不了解這個世界;它對世界,有所欲求,有所作為,然後總是退出世界,撤回自身;
現在,它才第一次發現世界是它自己的現實世界,它才對世界的持續存在感覺興趣。
現在,“純粹的理性意識”對自己說:“我即是我”;
“純粹的理性意識”說,它即是一切“實在”與一切“存在”;
這樣,“純粹的理性意識”只保證它即是一切實在;但它並不理解這個保證,因為它遺忘了我們以前整個“推導過程”或者“歷史由來”;
因此,凡是不表述“純粹的理性意識”是如何“由來”的,而直接從“純粹的理性意識”開始肯定的理論,就是唯心主義:
比如:
1、一切唯心造,心空及第歸!
2、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柏拉圖)
3、萬物的始基不是可以感覺的具體物,而是抽象的數;數才是萬物的始基,數支配着世界,數包含着萬物的“實質”;認識世界的結構及其規律,就意味着認識支配世界的數。(畢達哥拉斯)
4、人心靈中有一種天賦觀念;依靠理性方能認識事物和辨別真偽。我思故我在。(笛卡爾)
5、世界的一切都為著主體而存在,世界與人的關係是表象和表象者的關係。而表象的世界是“現象”的世界,在它之外還有一個世界即被作為“自在之物”的意志。意志的客體化就是理念,而理念的顯現就是現象。人的認識是生而為意志服務的。人也可以作為純粹認識主體擺脫認識為意志服務的桎梏,而進入無我(即失去了意志)的審美境界。(叔本華)
6、一切現象之外有一個終極的本體,支配着自然界的一切,世間萬事萬物都是這個永恆、終極的本體派生出來的產物。(尼采)
7、心即是理,天理即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慾、恢復良知就能成為聖賢。(王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