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序:關乎書寫,更關乎距離(1)

譯序:關乎書寫,更關乎距離(1)

陳建銘

一九四九年,懷特窩居在紐約市中城的一家小旅館裏。他坐在“窄得讓人透不過氣、又熱又悶”的房間內揮汗寫下膾炙人口的《紐約漫談》(HereIsNewYork,此書曾被《紐約時報》評選為“有史以來關於紐約市最佳的十本書之一”),裏頭這麼說:“任何人都不該搬到紐約來住,除非他下定決心讓自己好運臨頭。”當然,這位曾寫出《夏洛的網》、《精靈鼠小弟》、《天鵝的喇叭》等經典童話故事和無數優美、雋永散文的作家,依舊繼續抱持他一貫的知命樂天,徜徉在紐約自由、愉悅的文化天空下。

但是與此同時,另一位在這個城市住了將近半輩子的窮作家卻沒有這份好運。她略乏才氣卻嗜讀好書——貨真價實的好書;她嫌這個城市沒有氣質,害她老是買不到想讀的書(在電影版((電影84CharingCrossRoad於一九八七年出品,由英國導演戴維·休·瓊斯執導,休·懷特摩編劇;安妮·班克勞夫特飾演海蓮·漢芙,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弗蘭克·德爾,茱迪·丹奇飾演諾拉·德爾。片中每位演員的演出均十分傳神;編、導的成績亦相當不惡(得了一九八八年英國電影學院的最佳女主角獎並提名最佳改編劇本獎;一九八九年,美國編劇協會更因此頒獎給海蓮·漢芙與懷特摩)。坊間某些錄像帶租售店或許仍可尋獲年代公司的授權版,要特別留意的是:台譯片名居然成了《迷陣血影》,而影片對白字幕亦慘不忍睹,簡直到了令人坐立難安的地步。我翻譯這本書,多少也想為它贖點兒罪罷。

除了電影,一九七五年由馬克·庫齡漢導演、休·懷特摩編劇,此書曾在英國以電視單元劇的形式上演。上述電影即是根據這一個劇本拍成的。時至今日,歐美地區仍有劇團不時公演由此書改編的舞台劇。))的《查令十字街84號》裏,飾演海蓮·漢芙的女演員一上場就開罵了:“全紐約市沒人讀英國文學啦?”),她只好轉而向倫敦的一家小舊書店郵購那些“這年頭沒人要買的英國佬寫的英文書”(引電影一開始,被漢芙索書不成的美國某書店經理的話)。於是,一樁原本單純的買賣關係竟成就了長達二十年、多人參與的越洋友誼。

我的眼界不若漢芙那般高且深,但同為住在另一個沒有氣質的城市裏的愛書人,也偶嘆好書難尋的挑剔讀者,一開始被這本書吸引的,自然是關於“舊書”的部分,但是旋即引我動容的,則是關於書寫——隔着距離的書寫(當然還有閱讀)如何承建偉大的心靈構築工程。

我一直以為:把手寫的信件裝入信封,填了地址、貼上郵票,曠日費時投遞的書信具有無可磨滅的魔力——對寄件人、收信者雙方皆然。其中的奧義便在於“距離”——或者該說是“等待”——等待對方的信件寄達;也等待自己的信件送達對方手中。這來往之間因延遲所造成的時間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發菌時間之微妙差可比擬。

我始終不願也不甘臣服於轉瞬出現在對方屏幕上的電子郵件;自然更視ICQ(線上實時對談)為畏途。拜傳統郵政猶運作不輟之賜,我至今仍與老友、至親維持着以手寫、投遞信函的老把戲,全然是因為我由衷相信:致力消弭空間、時間的距離純屬不智亦無益。就在那些自以為省下來的時、空縫隙里,美好的事物大量流失。我指的不僅僅是親筆書寫時遺下的手澤無法取代;更重要的是:一旦交流變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翹首引頸、兩兩相望,某些情意也將因而迅速貶值而不被察覺。我喜歡因不能立即傳達而必須沉靜耐心,句句尋思、字字落筆的過程;亦珍惜讀着對方的前一封信、想着幾日後對方讀信時的景狀和情緒。老電影《街角商店》(TheShopAroundtheCorner1940)晚近被改拍成《電子情書》(YouveGotMail1998)((TheShopAroundtheCorner,由殿堂級的大師厄尼斯·劉別謙執導;詹姆斯·斯圖爾特與瑪格麗特·薩拉文扮演故事中那兩位每日錯身卻不對盤、頻生齟齬而又各自暗自仰慕未謀面筆友的百貨行員工。多年前我曾在專於夜間播映老電影的TNT頻道上觀賞過,至今難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愛書人的聖經:查令十字街84號(選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愛書人的聖經:查令十字街84號(選載)
上一章下一章

譯序:關乎書寫,更關乎距離(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