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二十年的友情或愛情 (1)
檸檬(特約書評人)
語言課上,讓大家說一說自己喜歡的電影明星。我結結巴巴介紹休·格蘭特,同學們都聽得茫然。情急之下,我開始列出他的作品表。從《諾丁山》到《四個婚禮與一個葬禮》,不管是來自法國、西班牙還是巴勒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同學,尤其是女生們,全部恍然大悟。他的電影,包括《布里·瓊斯的單身日記》都屬典型的“英國製造”,主線或輔線中必出現“英國英俊男+美國美麗女”的橋段,《真愛至上》更是發揮到極致,讓個在本土都找不到女友的英國小夥子到美國當天就與四個美女同宿。當然,除了碰巧都出自同一個編劇里查德·科蒂斯之手外,也反映了這種模式簡直可成浪漫化符號了。
比如曾被譯做《迷陣血影》這部電影,也是這樣的男女搭配。電影名字實在取得怪誕,除了可以幫盜版碟商吸引誤打誤撞的眼球,與故事內容沒一點相關。電影改編自書信體著名小說《查令十字街84號》,故事情節就是獨居在紐約的女作家,在《紐約時報》的副刊《每周書評》上看到很多關於英國文學的作品介紹,卻很難找到原本,就根據一則廣告寫信到位於倫敦查令十字街84號的馬克書店。經理弗蘭克很快回信,並且寄去了一些她訂購的書籍。兩人在書信往來中,除了顧客訂購各種稀奇古怪的偏門書,及經理彙報書款支票餘額外,也談論雞蛋與肉類等與購書無關的事。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剛經歷過戰爭的倫敦生活消費品還是奇缺,還在實行配額制,好心的女主人公也許因為弗蘭克常能給她提供中意的好書,而且價格相當便宜,心情大悅,常常給這家書店的夥計們寄食品。雙方的郵件都給對方帶去了珍貴的歡樂。二十年後,當年窮居一隅的女作者已經是小有名氣的劇作家,接受邀請來到倫敦,弗蘭克卻已在三年前因病去世。
二十年的書信情誼,綿淡悠長。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因為是書信結集而成,如果不稱作小說,叫散文集也無所謂。信大都不超過八百字,字裏行間卻滿是美國女子的爽朗幽默及英國男人的沉穩體貼。比如海蓮說“我要訂一本情詩集”,因為——“春天來了”。再比如,馬克的女同事塞西莉,一個熱心腸小女人,瞞着弗蘭克給海蓮寫信,說“不要讓弗蘭克知道我給你寫信的事”,因為“他一直把你們的通信當成你們私人的情誼”。只有時不時看到塞西莉的這些話,再看弗蘭克含蓄持重永遠像在公事公辦的信,才覺得這個男人緊繃面子要風度可笑得可愛。當然,這些情感如果是寫在書里,顯得細膩感人,但如果在一部100多分鐘的電影裏表達清楚,就需要很高的敘事手法。但有點遺憾的是,電影觀眾不是很能感到這一點,平淡一轉,而成拖沓,但安東尼·霍普金斯的表演足已彌補這些。
還值得一提的是,附錄中,海蓮最後來到倫敦寫的日記。倫敦成行,見到弗蘭克的遺孀子女,終於把這個簡單的情結挽了個結,以饗讀者願。如果說這算小女人寫作,海蓮的個性可以讓舊書買賣的訂單都風雅成了小資典故,更不要說她已經成為小有名氣的作家。來到倫敦,崇拜者的接待,媒體的採訪,書店的簽名售書,社交者的邀請。就算走出來的不是步步蓮花,在她筆下都是樁樁趣事。美國個性女作家的倫敦懷舊之旅——如需要宣傳口號,可以如此擬。驚詫、喜愛、抱怨、感激、嬌嗔、憂傷種種情緒,在她這兒,切換自如,讀者也不以為忤。
只是在影片里,首先把女作家的心打動的,不是店主的高情厚義,而是書價實在便宜。查令十字街是倫敦甚至歐洲愛書人眼中的天堂,因有大量的舊書店而聞名。影片後邊,女主角的女朋友去倫敦,她自然帶着女主角的委託,去看馬克書店一眼,評價是:帶着狄更斯風味的書店,店內充滿了一種氣味,這是由陳舊、霉爛、破書、木地板和天花板混和的氣味。
現在的查令十字街84號,卻在周圍的書店中,成了倫敦一家酒吧連鎖店的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