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遷徙與山水迷宮(2)

十一、遷徙與山水迷宮(2)

為什麼選擇要定居在這裏?這確實是個好問題。首先看赤峰這裏有什麼特別的。與沿路所有地方不同的惟一特點是這裏最接近大海!然後是這裏已經是“終點”,再沒有退路;繼續走,要麼進入海洋,要麼進入寒冷的蒙古高原。選取“近海”與無路可走都可能是他們駐足的原因。

從今天的地形看,赤峰這裏距海有三幾百公里,但是從地形圖上也很清楚地看到,赤峰恰好在那條著名的中國版圖的“大斜線”上,即便不臨海,這個地方距海比較近的事實也說明,大海對於紅山文化的族群來說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從某個角度是不是可以說,這些經過長途跋涉的人們其實來自海邊,所以他們無論如何都要重新回到海邊?當然了,假如是這個原因,那麼當初他們避開黃河的原因只能是他們不願意生活在河流旁邊,而更願意生活在海邊。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在42的緯度之上,應該氣候寒冷,他們適合這個地方嗎?一個令人樂觀的答覆是這裏地理環境很特殊,該地在7000年前或許並不那麼冰天雪地。比如赤峰西部是高聳的七老圖山,東南是“努魯兒虎山”,並且臨海,這裏會不會曾經是一個氣候特別的“小江南”呢?(“努魯兒虎”這個山名不住地提醒我什麼,我首先想到居住在日本北方的一個可疑為白人的少數民族“阿奴”人,另外,想到夏威夷的“火奴魯魯”,還有河北省的“盧奴”,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嗎?它們在地理上真的很“接近”啊——我的意思是它們之間除了大海沒有其他障礙。)不要忘記4000年前的中原還生活着犀牛大象,赤峰這裏當初到底是什麼氣候還很難說。

這條行進路線的旁證之一是,我們發現在“河套平原”上,尤其是今天包頭、呼和浩特一帶,是新石器時期的一個發達地區,他們留下了清晰的遷徙發展線。或者說,很多人在沿着這條道路遷徙,部分人定居了下來。

從西域到遼寧一帶的這條道路一定被古人長期使用,並且也被後人使用。西晉末年(公元310年前後),鮮卑慕容氏吐谷渾從今遼寧地區遷徙到陰山、隴山,逐漸經甘肅南部,進人青海湖環湖地區,他們兼并羌人等大片土地,建立了吐谷渾王國,管轄青海的廣大區域,前後達350年之久①。想必吐谷渾使用的正是同一條道路,只是這次方向倒轉了。同時這個遠距離遷徙例證也給古代地理不便作為否定“西來說”以有力的一擊:距離根本不是問題。古人似乎在廣大的區域內自由穿梭,遠比今天方便得多,又是海關又是身份證戶口本的,即便到另外一個城市還要辦理暫住證,“文明”使我們的遷移變得如此“啰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猜測中國文明的另類起源:歷史也瘋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猜測中國文明的另類起源:歷史也瘋狂
上一章下一章

十一、遷徙與山水迷宮(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