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君子之道在明德

第四十二章 君子之道在明德

馮國芳坐於蒲席,一揮長袖,微微頷首,“君子,在明明德。格物致知,知之而後意誠,誠至方可身修,修達以來治國,國盛便可平天下。此出於《禮記.大學》,乃是對那些想要一展自己抱負之人所說的,現在我便與你們講講這一句。”

“若欲格物修身,則遇事多察,不恥下問,方可悟其道。”馮國芳緩緩地說道,“道理來源於哪裏?是從書中來嗎?這是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是諸位來到書院,是因為大家都是一樣的嗎?不是的。四百三十九位學子,來自不同之地,經歷之事不同,相貌品性不一,但是都來到了書院。”

“田畝的農夫,山間的獵戶,河道的浣女,他們被稱為“民”,俗稱百姓,蔑稱“賤民”,指代的都是同一類人。”

他語氣一頓,“四書五經為歷朝所擁護,更是下令天下士子共讀之,也是許多人心中的風雅之著,非上流者不可明晰。但書中多記載的便是百姓的生活,《詩經.國風》中的詩句,很多都是收集自民間的歌謠。再者諸子百家之理論,也是來源於對他們生活的觀察。比如法家所著,以規定的條文管理國家,便是起源於百姓約定俗成的規矩。”

“所以,或許你們所學的書籍大多說修身是個人的事情,這是一種理論,但是我希望你們能夠明白到,為什麼人想要修身?便是因為他們可以從外界的反應中看到自己行為究竟是否符合一種規範,所以這是一個有交流的過程,而不是自顧自的。”

馮國芳環視一周,看見了一個少年有些猶豫,微微一笑,“汝可有見解,說出來便可,不用擔心,這裏乃是書院,在山下不敢說的,這裏都可盡言。”

那人坐於第十八座次,俯身一行禮,看着馮國芳,“吾乃達利,洞主曾說,修身應與他人有所聯繫,但是古語有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修己而為身,以身而為己,忘卻天地一切,不因物之歡喜而歡喜,不因為自身悲戚而痛苦,修鍊自己的心靈與肉身,便是真正的修身。敢問洞主這又是何故?”

馮國芳挺直腰板,輕撫長鬢,蒼老的面上露出一絲欣賞,“很不錯,這也是為何我一直留在書院的緣故。你們與山下之學子不同,他們大多誦習八股文,奉朱氏批註為典,可憐朱賢一代大儒,最後卻不料淪為矯揉造作之經據。”

他看着達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乃是修身之途,但並非修身之源,你可曾體會?”

達利渾圓的腦袋搖晃着,面露疑惑,“弟子..不解,還望洞主賜教。”

“不為外界,不為己身,那麼可謂是超脫於俗世,不食人間煙火之徒,但是那叫修仙,已經不是修身。”馮國芳緩緩說著,醇厚的聲音傳遍學堂,“小隱隱於林,大隱隱於市。修身最終的目的乃是為了在適應世間的同時,更好地保存自己內心的初心。你們當中也許有人進入書院是為了接着書院這一塊金漆招牌,待畢業后登堂入室,列國封疆,敢問我說的對否?”

學堂之中有幾位學子便是低下了頭,江雲目光炯炯,對於馮國芳的佩服更加是多了不少。山下不少私塾,座師並不着重於道理本身,而是要求蒙學之人大量背誦字句,習得如何作八股,考取科舉便是唯一的目的。

書院的這位洞主才是真正地在講解道理,不為科舉功名,為的只是讓學子明白個中因由。

“這些是正常的想法,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有這樣的念頭,想着當個大官,讓親朋好友都羨慕我,出入都有轎子,呼風喚雨,好不自在。”馮國芳擺了擺手,“作為書院學子,做官容易,做大官更是不難,在常人眼中難於登天的事情,在我們看來,並沒有到達那般程度。”

“但你們,在踏上這條道路以後,又有多少個能保持初心呢?”

此言一出,學堂之內三十五名學子都是一愣,旋即眉頭一皺,面露沉思。

“為官者,本心為做父母官,為天下百姓謀福利,興土木,通河渠,輕賦稅,免徭役。然一路青雲直上,商賈爭相結交,每至過節,財物絡繹不絕。而後面對上司,心生羨艷,面對下屬,趾高氣揚。一舉一動之間,萬人揣測,出入儀仗俱全。”

馮國芳顯得十分平靜,好似只是在陳述一件小事,“你可敢說心中不曾有一絲對上司之職的渴求,不曾有對下面人肆意弄權的慾望,不曾有鞏固目地位的要求?”

學子沉默,眼中茫然,惶惶不可終日。

“為將者,掌握生殺大權,戰場之中,人命不過是草芥,久而久之,又能否保有對生命之敬畏?亦或只是漠然待之,當作人頭落地,身首異處?”

馮國芳看着這三十五位學子,輕嘆一聲,“二十多年,我見過太多驚才艷艷之輩,他們之中有些人甚至可以說是遠遠超出於你們,讓我驚為天人。我曾以為他們乃是甘羅再世,日後必定名垂青史,永受世人讚譽。”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最終都成了一抔黃土,或死於萬箭穿心,或屍首無蹤,就連修史之人,在對於他們的敘述上,都是諱莫如深。”他將手放在矮桌上,“忘記了初心,要的東西越來越多,背離本願。如此這般,連自己的心與身體都沒有辦法修鍊好的人,又怎麼能治理國家,平定天下呢?”

“所以修身治國平天下,修身是最為根本,也是最為重要的。諸位要不斷地與外界接觸,哪怕是這世間醜惡之一面,也絕對不能因為厭惡而避讓。因為無論是隱於山林,還是居於廟堂,你所面對的是整個大燕,包括她的白天和黑夜。”

“窺見人世至陰至暗,深喑世故而不世故,則可通達其身,上達朝堂,下至田野,無何處不能去,無何處不能任!”

“願諸君,共勉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燕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燕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君子之道在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