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的身世(2)
淮河流域是最早的開發地區之一。夏代有塗山國,“淮夷”是最早的淮河流域居民,“東夷、西狄”中的夷即指“淮夷人”;
堯舜時安徽六安出皋陶,為中國最早的司法長官;江蘇徐州出彭祖,是中國最早講修身養性而且是傳說中最長壽的人;
夏禹開國,定都潁水上游的陽城(今河南登封)。其子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末代天子桀荒淫無度,被商湯聯絡包括“淮夷人”在內的眾多夷人推翻,流放於南巢氏(今安徽巢縣西南);
商朝起於淮北。23代商王武丁時期,定居安陽(今河南安陽小屯村);
周統治后十幾代,與“淮夷人”戰爭不斷。“淮夷人”成為統治者的心腹之患;
楚霸王任用孫叔敖,在淠水下游(今安徽省霍邱縣附近)修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水庫——芍陂;吳王夫差於公元前486年開挖運河“邗溝”,連通江、淮兩大水系。戰國時魏王修“鴻溝”,溝通黃、淮;
春秋、戰國時淮河流域出現老、庄、儒、墨等思想巨擘和學術流派;
秦末安徽省宿州市發生大澤鄉起義;
漢代淮南王劉安編纂重要歷史文獻《淮南子》,他在煉丹中發明了豆腐製作方法;
漢高祖劉邦起家於江蘇北部沛縣;
曹魏發祥於渦淮(今安徽省亳州市)。曹氏父子在中國政治史、文學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公元382年發生的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案例淝水之戰,在今安徽淮南、壽縣間;
隋開鑿大運河,溝通江、淮、黃三大水系;
唐、宋淮河漕運,水利發達,並對南北文明的融匯起到了重要作用;
南宋時黃河開始奪淮入海,長達700年;
安徽省鳳陽縣人朱元璋,建立明朝;
江蘇興化人施耐庵著《水滸傳》,江蘇淮安人吳承恩著《西遊記》;
1938年6月9日,蔣介石命國民黨軍掘開黃河花園口,以黃水御日軍。黃河再度奪淮,1947年3月封堵。淮河流域44縣受災,約90萬人喪生。形成5.4萬平方公里黃泛區,淤積泥沙100億噸。加劇淮河流域河湖水災。
淮河流域最大的戰爭是1948年11月到1949年元月的淮海大戰。戰場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和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及地方武裝共60餘萬人,與蔣介石及其部屬劉峙、杜聿明、黃維、黃伯韜、邱清泉、李彌所率80萬軍隊,進行了65天的戰鬥,殲敵55萬餘人。奠定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礎。
歷史上對淮河造成致命打擊的,是南宋的黃河奪淮。
歷史上,黃河多次裹挾巨量泥沙,滾滾南侵。據《史記》記載,黃河奪淮最早是漢文帝時,公元前168年。此後到北宋,共有十餘次南侵淮河,但對流域生態及水系統,沒有形成破壞性影響。
北宋靖康元年,即1126年,金人攻陷汴京。第二年,擄走北宋徽宗、欽宗。北宋滅亡。宋康王趙構又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稱帝,號高宗,建立南宋。在金人壓迫下,南宋都城在短短的10多年間先後南撤到揚州、建康(今江蘇南京)、鎮江、臨安(今浙江杭州)。直到1138年,金、宋議和,以淮河為界,南宋方得以有一個穩定的環境。
黃河奪淮入海起始年代,水利史、古代文獻和現代研究人員說法不一。史實基本一致,就是從哪件歷史事件上劃分有分歧。綜合史料,黃河南泛到全部水量由淮河水系入海,有過一段經歷:
1128年,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月,為了阻止金兵南下,東京(今河南開封)留守杜充,在李固渡(今河南滑縣南20多公里處)扒開黃河。黃河便奪泗入淮。有專家稱,這是“黃河奪淮”的開始。以此計算,到1855年,清代咸豐五年,黃河在蘭考銅瓦廂再次決口,回故道,改由山東大清河入海,共727年。杜充決黃后數十年間,黃河在不同地方有十數次大大小小的南泛。1194年,金章宗明昌五年,“八月,以河決陽武(今河南原陽縣)故堤,灌封丘而東。”《金史》“河渠志”有這樣記載。清代胡渭在《禹貢錐旨》中認定:“未幾即塞,其歷久不變,至今五百餘歲。河、淮並為一瀆,即自金明昌五年始耳。”《淮河水利史》以此觀點為準,影響甚廣。
累積到這次決口,黃河北流阻斷,全部水量奪淮入海。黃河在淮北、蘇北地區泛流,形成了潁河、渦河、汴水、濉水、泗水5條泛道。徐州以下泗水故道全被黃河侵奪;淮陰以下故道成為了各泛道的黃水入海門戶。當時黃、淮處於金、宋拉鋸處,戰爭連年不斷,朝廷無力過問,任其橫行。此時至1855年,共661年。
1194年黃河全面“奪淮”后,南泛即為常事。元朝統治中原98年間,記錄在案的黃河決口長達40年,多時一年決口幾十處。黃水在淮河北岸橫衝直撞。明代統治的276年間,黃河洪水泛濫有102年。僅開封一地,黃河決堤淹沒20多次;清代立國到1855年黃河北歸200多年,黃河泛濫7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