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街坊的杭州日記(2)

洋街坊的杭州日記(2)

1月17日,星期一

我跟着多德先生去拜訪目前在杭州的各位傳教士。發現這兒的傳教士們都很和藹可親。全城被一條長達十二英里的城牆所環繞,杭州的城牆有十個城門和七個水門。

1月18日,星期二

打開了行李並整理好我們的房間。我們的傳教使團佔據了皮市街上的一幢中式建築,這條街的絕大多數居民都是鞣皮工和鞋匠。傳教使團的隔壁就是一個鞣皮工場。在整理完房間以後,我們想跟倪維思博士交換房間,但遭到他的謝絕。他被長期派駐山東省,目前他是臨時在杭州教授一個神學班的學生。

1月19日,星期三

我們開始跟一位杭州的教師學習漢語。經過長時間討論之後,決定採用威氏漢語讀本,該課本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所編寫。我發現最初的幾課十分沉悶和單調;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練習一張表格中的發音。但是我們受益於倪維思博士的經常勸導和建議。

1月20日,星期四

前晌學習漢語,下午跟倪維思博士一起散步。他帶我去了大街,那條街只有十至十二英尺寬。我看到了許多新奇而陌生的東西。在城隍山上,我們走進了一個很大的寺廟。在那兒我第一次看到了人們拜菩薩。

1月21日,星期五

跟昨天一樣。倪維思博士整個早上都在上課,而下午經常在城裏長時間地散步。我們的長老會傳教使團是於1859年首次在杭州開張的。當年倪維思夫婦在兩個本地助手的陪伴下於4月8日從寧波來到了這兒。在六和塔附近住了兩個星期以後,他們終於在城隍山上租到了房子,那兒他們一直住到5月10日。第二次來的時候,他們於7月1日抵達杭州,仍然住在城隍山上。可是中英之間的戰爭迫使他們在經歷了兩個月的動蕩之後又回到了寧波。現在杭州的氣候十分宜人,在城隍山上尤其使人感到心曠神怡。

1月22日,星期六

對於一個新的傳教士來說,今天是一個非常令人難忘的日子……我和多德先生早上九點出發去大約十英里之外的蕭山辦事,隨身帶上了槍,以便能打野味。我們走路來到錢塘江邊,乘免費的渡船來到對岸,再換乘用水牛在泥漿地里拉的牛車。然後我們走路來到西興,在那兒再換乘一條腳划船去蕭山,並及時趕到那兒跟中國內地會的尼科爾先生共進午餐。下午三點,我們開始返回,但那位船夫的手腳很慢。我們付了他二百四十個銅錢作為路費。從西興我們沿着江岸的石堤走。我們看見石堤下面遠處有成群的野鴨,但天色已晚,我們沒時間去追逐它們。急忙趕到碼頭之後,我們發現已經沒有牛車帶我們越過那段泥沼地。我們花了一塊銀元雇四個人將我們背過泥沼地,來到用竹竿撐的渡船處。這是我第一次坐這樣的渡船!多德先生在渡船上向乘客們講道。我一句也聽不懂。當地人似乎贊同他的說法,但這只是禮貌而已。我們到達對岸時,天剛剛擦黑。緊趕慢趕,我們終於在城門關閉前進了城。回到家時,我們又累又餓,但為我們不必因城門關閉而被迫睡在露天感到慶幸。

萊昂的描寫雖然質樸無華,看不出有什麼鮮明的價值取向,但卻引起了我心中的強烈共鳴,因為十四年前,我作為國家公派的聯合培養博士生隻身赴英國牛津學習進修時,也曾有過不少類似的冒險經歷和感受。而且當時我也像他那樣,逐日寫下了身邊的這些瑣事。如今拜讀洋街坊的這本《1870年杭州日記》,怎能不使我感到分外的親切?(沈弘/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西方人眼中的近代中國:晚清映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西方人眼中的近代中國:晚清映像
上一章下一章

洋街坊的杭州日記(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