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國的石油美元與石油爭奪(13)

第二章 中國的石油美元與石油爭奪(13)

?事實上,只有阿拉伯產油國有能力消化中國需求的顯著增長。評估數據引人注目。

國際能源署估計,中國的石油需求從2006年至2015年,即使在國內的石油生產到達頂峰時,需求仍將從每天400萬桶升至每天1130萬桶。

數字遠遠超出了中國最大的備選供應者安哥拉每天140萬桶的產量,以及哈薩克斯坦每天140萬桶和蘇丹每天40萬桶的產量。

阿拉伯世界仍有獨特的地位。沙特阿拉伯日產量為1090萬桶,其次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300萬桶,科威特的270萬桶和伊拉克的200萬桶。

伊拉克也將及時增加產量,在2003年之前它的日產量是260萬桶,但真實的數據可能會更高,因為在過去的十年裏伊拉克只進行了有限的勘探開發。

因此,中國試圖將自己與沙特阿拉伯和其他大的阿拉伯產油國綁在一起是不可避免的。

它可能不是一種令人舒服的關係,但必要性將確保中國準備忽視與正統的伊斯蘭國家結盟的風險。

到目前為止,中國優先選擇使用經濟力量,這種戰略在非洲非常有效。

2006年,北京宣佈對非洲的援助翻倍,成立5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大部分有意投向基礎工程,比如鐵路和體育場。

但有一個問題,中國的公司僱用中國工人,中國工人是基建合同的主要受益者。

用這種方式,中國也從與非洲的關係中受益。但這種模式不可能在阿拉伯世界有效。

首先,大部分阿拉伯政府有更為充足的資金。舉個例子,2005年,沙特阿拉伯開始修建阿卜杜拉國王經濟城(KingAbdullahEconomicCity),建築費用估計達270億美元,比中國撥給非洲投資基金總額的五倍還多。

其他的阿拉伯產油國已經着手類似的雄心勃勃的建築工程。誰需要中國?

中國有更大的空間向不那麼發達的阿拉伯產油國提供援助,特別是埃及和敘利亞,但這兩個國家僅僅只能滿足中國石油需求總量的極小一部分。

其次,阿拉伯政府不願意外國人購買他們的石油資產股份,許多國家採取措施把西方石油公司排除在外,而不是吸引進來。

中國發現在安哥拉和蘇丹的競爭更有成效。而且,阿拉伯海灣國家正在尋找技術,而不是資金,特別是許多國家正在努力解決如何從老油田中提取石油的問題。

儘管中國的石油公司有充足的資金,但在技術方面,中國能否與西方的競爭者進行直接的競爭尚未可知。

假如不能,中國石油公司可能會被限制在敘利亞這樣既缺技術又缺資金的國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新絲綢之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新絲綢之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中國的石油美元與石油爭奪(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