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國的石油美元與石油爭奪(9)

第二章 中國的石油美元與石油爭奪(9)

?2008年,石油價格幾乎達到了每桶150美元。這種上漲讓北京當政者很惱火。

官方媒體公開譴責外國石油公司的行為如同

“國際石油大鱷”,它們互相勾結,抬高價格。許多中國官員相信這是外國政府為了阻礙中國經濟發展而故意推高石油價格。

《阿拉伯世界雜誌》的撰稿人李紅傑聲稱,

“美國堅持不懈地壓制中國在中東的發展空間,目的是為了防止中國的崛起。”自然,官員們被迫去尋找出路來保護他們免受持續攀升的石油價格和國家經濟出軌帶來的危險。

同時,美國和伊朗之間的緊張局面凸顯了石油進口

“咽喉”的脆弱性。第一個主要咽喉是霍爾木茲(Hormuz)海峽,它是進入波斯灣的唯一通道,最窄部分僅21英里寬,海峽北岸是伊朗,南岸是阿曼。

美國能源部評估,中國石油進口的24%是從霍爾木茲海峽輸入的,北京方面有理由擔心在波斯灣有發生武裝衝突的危險,尤其考慮到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來,美國在此地部署軍事力量,更加劇了這一危險的可能。

此前,伊朗已在海峽進行軍事演習,用一個不太聰明的方式展示它關閉海峽交通的能力。

第二個

“咽喉”是馬六甲海峽。它最窄部分僅34英里寬,海峽北岸為新加坡,南岸為印尼。

美國能源部評估,中國石油運輸有80%通過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位列世界最繁忙和最危險的海運航線。

約翰·威利斯(Johnills)在描述中國海事時寫道,

“早期遊歷了世界上大部分海域的荷蘭商人,甚至在17世紀仍把這裏看做是異常危險的地方。”現代海軍和監視在反擊海盜方面日見成效,現在很少有大型船隻被攻擊,但是,一個強大的海軍勢力,比如美國將有能力阻止貨船通過此海峽。

因此,中國走遍非洲去尋找石油,理由非常充分。第一,從非洲進行石油運輸能避開霍爾木茲海峽。

第二,中國國有石油公司可以從石油高價中獲利,並通過購買非洲石油資產,暗中保護國家,避開

“國際石油大鱷”。西方媒體開始報道中國石油公司積極獲得非洲油田。

中國政府通過向非洲政府提供約190億美元的援助和特別融資為它們的努力背書。

主席三年內訪問非洲三次,似乎是在兌現承諾。2006年2月,安哥拉一度超越沙特阿拉伯,成為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這似乎表明非洲確實超越了強大的阿拉伯產油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新絲綢之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新絲綢之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中國的石油美元與石油爭奪(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