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毒對人體的危害(1)(圖)
煙毒,尤其是鴉片煙的危害,自晚清以來由於吸食者眾,充分地表現出來了。這就是毒癮,即鴉片癮、嗎啡癮和海洛英癮。對於中毒甚深,搞得面目黑瘦、精神萎靡、形體瘦弱的鴉片嗜食者,國人斥之為“鴉片鬼”。從鴉片戰爭直至解放前夕,各大都市的街頭到處都能看到鴉片鬼。因此,煙毒的危害,普通人雖然不能從學理上搞清楚,但耳聞目睹,幾乎都有着深刻的印象。
毒品一般分成麻醉品和精神藥物兩種。麻醉品如鴉片、嗎啡、海洛英等,吸食后對人體的中樞神經有麻醉作用,連續服用后就會產生生理和心理的依賴性,即成癮。精神藥物則直接作用於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服食后容易產生興奮和抑制作用,連續使用一段時間后,也能產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依賴性,即成癮。人為什麼會對毒品上癮呢?這個問題已有了科學的解釋。即在人類的大腦中,能分泌出一種化學成份二羥基苯基丙氨酸,它能給人帶來快樂和幻覺。可以說,人類之有快感其根源在於二羥基苯基丙氨酸的分泌。在人腦中,還有一種成份與嗎啡非常相似,這就是內呔啡。它有較強的鎮靜作用,且有助於大腦中分泌出二羥基苯基丙氨酸。因此,只要大腦中分泌出這兩種化學成份,人們就會感覺到安靜、快樂和幻覺,從而十分愉悅。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人們逐漸發現鴉片等物服食后異常快樂,便樂於服食,長期反覆服食,這就成了吸毒。因為,當人們服食毒品之後,毒品直接進入了人體,刺激大腦,複製出二羥基苯基丙氨酸和內呔啡,使吸食者產生莫大的快樂和滿足。但是,毒品進入人體以後,在短時間內大幅度地增加了血液的供給量,增加了人體的興奮度和力量,併產生快樂;當毒品藥力消失以後,人體內便嚴重缺乏這類物質,產生極不舒服的感覺,於是又需吸毒。如此反覆下去,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大腦都會受到嚴重的傷害,而吸食毒品之人,沉溺於一時的快樂,養成毒癮,困於毒癮,無暇他顧,以至於死於毒癮,自鴉片戰爭以來,死於毒癮的鴉片鬼數量是十分驚人的。
鴉片作為毒品,相對於嗎啡、海洛英等毒品而言,其毒性是較低的。但是,對人類和某些動物而言,其成癮性仍是相當強的。一個人,剛開始吃鴉片煙時,每每覺得刺喉難挨,但吸上十餘口后,即會感到“快樂”,更思吸食,久之自然成癮。因此,當時勸人不要吸食大煙的措施,都指出不要嘗第一口。而一旦吃了第一口,往往就會上癮。光緒時人張昌甲指出:
凡人初吃煙時,其志個個持定,必曰:“他人心無主宰,以致陷溺其中(指成癮),我有慧力焉,斷不至此!”及至(癮)將成之際,又易一言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有戒力以制之!”迨其後明知不可復返矣,則又曰:“我終有定力以守之,不至沉迷罔覺也!”直至困苦難堪,追悔莫及,方瞿然曰:“一誤至此哉!”然人壽幾何,此生已矣!
其實,人們吸食第一口鴉片煙,滋味並不好受。光緒時人張昌甲是個吸食大煙的人,他在其《煙話》中描述了他初試鴉片的感覺,寫道:“余於煙之初上口時如不勝,然迨十餘口后,乃覺其味醇醇,每欲請益。嘗讀《桂留山房詩》中有云:‘初猶艱澀刺喉,醇而後肆乃貪饞。’足以移此。”但是,十餘口后的快樂感覺,使他還想吸食。如此,堅持三五天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鴉片煙癮。張興智在《從種煙到禁煙的親見親聞》指出:“人不分男女老少,只要連續吸食三五天大煙,便可成癮,並難於革除。”
鴉片煙不僅能使吸食者本人上癮,而且對於長期處在鴉片鬼煙霧之中被動吸食二手煙的人和動物來說,也極易上癮。陶廣仁在《舊北京的煙害》的回憶文章中,以切身的經歷講述了戒煙之難和被動吸煙上癮的情形。他寫道:
我的父母均吸大煙。父親患多種疾病,醫生再三勸其戒煙,並說如再吸用必會短壽。他到40多歲時才戒煙,但僅活到50周歲就病故了,母親於1937年在醫院戒煙時受了不少苦,初戒時不思飲食,呻吟床榻,日夜不能入睡,甚至腿足倚牆形同倒立,呼喊難過大汗淋漓……
吸用大煙者容易上癮,常聞煙的人也可以上癮。我的妻子為侍候老母,經常為老人燒大煙,後來發現如不代母燒大煙,就覺得周身無力,睏倦沒有精神,有時還連打哈欠。後來母親發現我妻子染上了聞煙癮,便不再叫她代燒大煙了,過幾日即恢復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