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柳永的葬地
關於柳永葬地,也有幾種說法:祝穆《方輿勝覽》卷十一,說他“卒於襄陽,死之日,家無餘財,群妓合金葬之於南門外,每春月上冢,謂之吊柳七。”宋曾敏行《獨醒雜誌》卷四說他“風流俊邁,聞於一時。既死,葬棗陽縣花山,遠近之人,每遇清明,載酒肴飲於耆卿墓側,謂之吊柳會。”一說襄陽,一說棗陽,已不一致;清王士禎別有不同的說法,他在《池北偶談》裏說:“儀征縣西,地名仙人掌,有柳耆卿墓。”他並用詩說:“江鄉春事最堪憐,寒食清明欲禁煙,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當時吳騫《拜經樓詩話》就說:“儀徵實無其地,不知漁洋何據。”趙翼《甌北集》卷二十六,據《獨醒雜誌》說,以為柳墓不在儀征,而在棗陽。他並有詩說:“一邱兩地各爭高,只為填詞絕世豪。漢上有墳人吊柳,漳南多NFDD5客疑曹。金荃名竟移沙渚,鐵板聲休唱浪淘。我趁曉風殘月到,縱無魂在亦蕭騷。”不過道光三十年《儀征縣誌》卷八明隆慶元年申嘉瑞所修的《儀征縣誌》說,柳耆卿墓在縣西七里,近胥浦。可見王漁洋也是根據過去的舊說。
我以為襄陽、棗陽、儀征之說,都是傳聞,未必可信。據《避暑錄話》說:“永終屯田員外郎,死旅殯潤州僧寺,王和甫為守時,求其後不得,乃為出錢葬之。”又據明萬曆《鎮江府志》卷三十六說,他的墓在丹徒境土山(即北固山)下。志中並有較詳的附註:
永字耆卿,始名三變,好為淫冶之曲。仁宗臨軒放榜,特絀之,后易名永登第。文康葛勝仲“丹陽集:陳朝請墓誌”雲,王安禮守潤欲葬之,藁殯久無歸者。朝請市高燥地,親為處葬具,三變始就窀穸。近歲水軍統制羊滋命軍兵鑿土,得柳墓志銘並一玉篦。及搜訪摩本,銘乃其侄所作,(高熙曾先生以為此人當系柳淇。《崇安縣誌》載柳淇為柳永之侄,且為書法家(見《皇宋書錄》),則此墓銘當出柳淇之手。)篆額曰:“宋故郎中柳公墓誌”,銘文皆磨滅,止百餘字可讀雲:“叔父諱永,博學,善屬文,尤精於音律。為泗州判官,改著作郎。既至闕下,召見仁廟,寵進於庭,授西京靈台令,為太常博士。”又雲:“歸殯不復有日矣,叔父之卒,殆二十餘年雲。”
按葉夢得曾在丹徒做過官,葛勝仲也是丹陽人,他們都說王安禮守潤州(即鎮江)時葬柳永,這是比較可信的,可惜王安禮原集及葛勝仲原集都已失傳,不能考見營葬柳永的事:今大典本的王安禮《王魏公集》及大典本的葛勝仲《丹陽集》又都沒有提到葬柳永的事,竟使我們找不出更多的材料證實營葬柳永的詳細經過。潘承弼先生以為柳永原來死在潤州,王安禮把他葬到儀征,這也是揣測之詞,並無根據(見前北平研究院《史學集刊》第二期,潘承弼《柳三變事迹考略》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