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 兵棋推演

第十五節 兵棋推演

朱允炆此後幾天每天上午還是去聽劉三吾講課,中午靜坐,下午一般就泡在詹事府里,去監督兵棋推演的進度,有了徐輝祖、常升的幫忙,一天時間基本就把所有的要素都確定了,然後讓木匠做好,戶部尚書趙勉也派來了一個精於算學的戶部郎中,叫譚波。朱允炆略微測試了一下,譚波心算非常快,對數字非常敏感,覺得滿意就用了。還提出個建議,做幾塊木板,塗上墨,再用石灰做成粉筆,在黑板上寫字,記錄和演算,大家試了一下感覺很方便,就用上了。

朱允炆看了一下,估計今天所有的東西都能搞完,就讓其他人先忙,跑到乾清宮來找朱元璋,朱元璋最近身體不太好,正在午睡。允炆等了一會兒,朱元璋就醒了。太監通報了一下,就叫朱允炆進去。

“皇爺爺,兵棋推演前期準備差不多了,我打算選個題目進行推演,皇爺爺覺得什麼好呢?”

朱元璋捻須笑了笑說:“允炆啊,這個題目朕早就想好了,朕平生用兵,戰無不勝,只有洪武五年嶺北決戰失利,一直以為平生憾事,你就推演一下這個吧。”

朱允炆轉了轉眼珠,說:“皇爺爺,這個也可以,但是我要參考元朝的史料。”

“元朝的史料?呵呵,好的,朕看你能推演出什麼,到時候朕可要檢查的。”

“好的,沒問題。皇爺爺,我走了。”

“這麼著急,不陪皇爺爺說說話。”

允炆拉着朱元璋的手說:“皇爺爺,允炆還要去詹事府和齊德他們討論呢,皇爺爺給的時間那麼緊,我的抓緊啊。”

朱元璋笑着說:“好吧,你去吧,不要太勞累了,要多注意身體。”

“得令!皇爺爺,允炆走了。”

看着允炆的背影,朱元璋不由的欣慰的笑了起來。

朱允炆風風火火的跑到詹事府,到作戰室把大家召集起來,宣佈了這個事情,大家都很高興,但是因為都沒有做過,所以有一些難色。

朱允炆看着大家的臉色,笑了笑說:“沒關係,大家盡自己所能去推演,出了問題我負責。不過我有一個想法,可能不太成熟,提出來拋磚引玉吧。”

眾人大喜,正愁沒法開頭呢,七嘴八舌的說:“殿下,別客氣了,說一下吧。”

“好的,我建議這麼搞,首先確定一個原則,大家都要平心靜氣的討論問題,不要故意人身攻擊,這裏涉及到中山王,請魏國公不要多想。”

“不敢,輝祖一定專心推演,不負殿下所望。”徐輝祖趕忙拱手說道。

“接下來要翻閱元朝和本朝的史料,了解當時嶺北和西域諸國的情況,當時是三路出兵,我印象里中路軍為主力,東路軍為掩護,西路軍為煙霧。最終的結果是中路軍慘敗,東路軍殺掠相當,西路軍大勝,但所得地盤後來都放棄了。”

“我們先要復盤三路軍的出征情況,然後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能否調整,避免失敗?還有就是是否可以優化出征路線,是否可以將三路軍合併為兩路,甚至一路,各有什麼優點和缺點,我們要逐個去分析。”

“還有北元的軍隊不是靜止不動的,他們將領都有誰,是否有統一的指揮,他們有多少軍隊,而且是腹地作戰,可以徵召多少軍隊等等,需要對北元的勢力做個了解才行。我建議耿璇、吳升做我軍,魏國公負責指導,郭鑰、宋瑄做元軍,開國公負責指導,你們要集中精力打敗對方,記住,要真實的結果。齊主事和黃師傅主要查閱庫檔,分析當時北元的實際情況,並對我軍的戰略目標和戰前態勢進行概述,還有對推演結果進行評價,記住要做推演日誌,每一步都要記下來,這都要麻煩二位了。譚波負責測算糧草輜重、行軍速度以及戰鬥損失和消耗。時間緊迫,大家都要辛苦一些,明天齊德和黃師傅要進行站前講解,大家注意聽講。之後要制定詳細的推演計劃,我來拍板,並且監督執行,大家有意見嗎?”

“沒有,我們一定竭盡全力。”

朱允炆說完之後,大家不由的站起來,因為大家發現皇太孫真是天賦異稟,一個複雜的問題,被他幾句話就說清楚了,而且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條,最後,兵棋推演是他發明的,但是並不過多的干擾大家的事務。所以大家做起事情來很舒服,也很投入,感覺很有幹勁。

朱允炆也和他們一起研究,很晚才回去。晚上回想起在夢裏學到的一些嶺北決戰的史料,感覺有了一些思路,慢慢就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朱允炆早早的到了詹事院,發現所有的人都在,在屋子裏已經有了個書架,上面放慢了書,允炆拿起來看了一下,都是些元朝的史料和本朝兵部的一些記錄,都是從各個部門要來的,要不是他皇太孫的面子,肯定不會這麼快的。齊泰、黃子澄兩眼通紅,在瘋狂的翻着典籍,然後找到了東西,就讓譚波記錄一下,譚波已經記錄了一大本了。徐輝祖、常升、耿璇、宋瑄、郭鑰、吳升聚集在一起,在沙盤上指指點點,上面放了一堆大大小小的旗子和兵棋。朱允炆感覺屋子裏的味道不大對,問道:“你們昨晚沒有休息嗎?”

“是的,時間太緊,我們昨晚就都宿在這裏,快天亮才睡,睡了一會兒就趕緊起來,估計殿下要來了。”

朱允炆有些過意不去:“大家辛苦了,等忙完了這個事情,給大家放兩天假。”

“謝殿下!”

“大家過來,可以看看成果嗎?”

所有人圍到屋子中心的一個大桌子前,桌子上是一張大明的北疆地圖,朱允炆看了一眼,感覺一如既往的彆扭,這些地圖的準確性太差了,不過也沒辦法,這個年代除了指南針以及觀看太陽、星辰的位置,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定方向,勘測技術也非常原始。

一如既往,還是齊德主講,他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解。

“回殿下,經過臣和各位昨晚的研究分析,洪武五年的形勢大致如下:”

“一、長城以南北元的勢力基本肅清,只有甘肅有部分敵軍。”

“二、擴廓帖木兒北逃和林。元軍主力主要在漠北。蒙元的版圖實際上已經縮減為長城以北、甘肅和遼東。元軍大部在漠北和林附近。”

“三、雖然洪武三年的沉重打擊,但是元軍在洪武五年開始騷擾我軍邊境。”

“這次作戰主要地點在北元的嶺北省,嶺北是杭愛嶺以北的意思,杭愛嶺就是杭愛山,也是我們常說的燕然山,所以這次決戰和漢武帝時的漠北決戰類似,出擊漠北的軍隊也是十萬人,主將也是一時之選。漢武帝的目標是徹底消滅匈奴,雖然沒有完全達成,但自此之後,匈奴對漢軍有了全面的畏懼心理,邊塞從此無大的戰事。我大明當時的目標也是肅清蒙古,最終決戰地點也可以看出,北元到了最後的時刻,嶺北已經是北元嶺北行省的最西邊,再往西就是欽察汗國的國界了,自元世祖忽必烈之後,元朝實際上的控制範圍只是到嶺北行省而已,中山王就是在這個地方戰敗。一個月後,岐陽王也是在這個地方附近稱海撤兵。所以說這次北徵實際上將元兵逼到了死角,但遺憾的是我軍戰敗了。”

“這次北征的主要目標是肅清蒙古,共兵分三路,中路為中山王徐達,東路為岐陽李文忠、西路為宋國公馮勝。中路為主力,兵力五萬,出雁門關,緩供和林,吸引北元主力決戰;東路為奇兵,兵力五萬,出居庸關,在中路軍的掩護下,消滅北元汗庭;西路軍為支援,消滅甘肅元軍,既防止其北援擴廓帖木兒,也起到迷惑北元對我軍出擊方向的判斷。”

“西路軍的預期目標只完成了一半,雖然驅除了甘肅元軍,但沒有起到迷惑元軍的作用,但是因為瀕臨回鶻兵而撤回,放棄了所佔土地,退回涼州。”

“中路軍二月丁未出雁門,在野馬川擊敗擴廓帖木兒游騎,三月丁卯再敗擴廓帖木兒於土剌河,從圖上可以看出,土剌河在和林東北部,距離非常近,擴廓帖木兒逃至嶺北,和其部下賀宗哲匯合。五月壬子中路軍進至嶺北,戰敗,損失慘重,中山王不得已退保險邊塞。”

“東路軍六月底到到達口溫,此時中路軍已經戰敗,經哈剌莽來至臚朐河(野馬川),在土剌河、阿魯渾河和元將蠻子哈剌章激戰數日,擊退援軍。東路軍追至稱海,稱海在這裏,越過了杭愛嶺,應該和中山王戰敗的地方不遠,元軍剛戰敗了中山王,並且已經退無可退,士氣旺盛,岐陽王用疑兵驚退元軍,歸路險些失途,天佑大明,最終班師而還。”

“大致就是這個樣子。”齊德做了個結語。

朱允炆掃視了一下大家,感覺大家臉色都不太好,尤其是魏國公,想了想,安慰了一下魏國公:“魏國公,我們這裏並不是要指責誰的問題導致失敗,都已經過去的事情了,我們只是模擬推演一下,看是否有改進的地方,為我們以後出兵大漠打好基礎。魏國公,待再次出兵漠北,你是否能在你父親戰鬥過的地方為他洗刷恥辱呢?”

徐輝祖兩眼通紅,跪倒在地:“如果再次出兵漠北,請給末將一個機會。”

朱允炆扶起徐輝祖說:“不要這樣子,孤和你一樣,都是為了大明。我先拋磚引玉一下,簡單談談我的看法。”

“從元世祖稱帝和海都之亂以後,四大汗國其實已經和元朝離心離德,其控制的領土只有中國本土和漠南漠北,甘肅嘉峪關以外是察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后窩闊台汗國被察合台汗國控制,所以甘肅以外主要是察合台汗國。察合台汗國是成吉思汗第二子察合台的封國,國度在撒馬爾干,是以前花拉子模的首都。但是後來分裂為東察合台和西察合台,西察合台首都是撒馬爾干,東察合台定都於亦力把里,這兩個國家連年征戰,是為了爭奪正統位置。西察合台位於河中地區,這個圖上沒有畫出來。”朱允炆指了一下地圖的西邊。

“河中地區土地肥沃,比甘肅要強得多,所以東察合台汗國對甘肅沒什麼興趣,其主要目的是向西,征討西察合台汗國。所以當時我朝佔領甘肅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只不過東察合台的情況我們不清楚,加上河西走廊已經胡化,且流行回教,望之不似中國。由於以上原因,所以宋國公放棄了甘肅大部。我朝也沒有在甘肅行省的基礎上建立甘肅布政使司,而是併入陝西行都司,原因孤認為和嶺北決戰失敗有關。”

“所以在嶺北和北元決戰,可以知道,北元其實已經沒有退路了,這可以從涼國公的捕魚兒海大捷可以看出,北元不願意向西尋求援助,北元是對的,因為捕魚兒海大捷之後,元主脫古思貼木兒及其子天保奴在逃亡途中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兒所殺,與脫古思貼木兒一起逃亡的知院捏怯來、丞相失烈門於當年投降了我朝。所以如果元軍向西退卻,肯定會被拒絕,甚至刀兵相見。”

“從我朝北伐以及洪武三年的北征來看,在固定城池的攻防戰上,元軍完全不是對手,擴廓帖木兒連連慘敗,逃往和林。但是在洪武三年的那次北征,最遠也是岐陽王到達應昌,應昌距離居庸關不過400餘里。但是和林不同,從雁門關出發到和林大約有2500餘里,這還是直線距離。所以這次北征和之前有本質的不同,是脫離長城的依託,深入沙漠,和元軍進行機動作戰。從後來的戰役看也確實如此,元軍是步步退卻,拉長我軍的補給線,疲勞我軍,最終才開始決戰。”

“從元軍的表現來看,可以看出元軍經過多次失敗,已經放棄了大元的那種榮耀,蛻變成了標準的游牧民族,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完全機動作戰。如果元軍在和林防禦,那麼必然滅亡,他們選擇了最正確的策略,所以他們勝利了。這一點上他們比匈奴人要強,當衛青達到漠北時,匈奴人是以逸待勞,和衛青決戰,所以失敗了。”

“另外從中路軍的行軍過程可以看出,從雁門關到野馬川到土剌河,大約2200餘里,花了22天,其中還包括戰鬥,每天100里,當然這是前鋒的速度,涼國公確實勇猛無敵。之後涼國公等待中山王匯合,46天之後到達嶺北。從土剌河到嶺北是1100餘里。所以中路軍主力花了68天,行進了3300餘里,這還是直線距離,每天行進接近50公里。漫長的時間、長途的行軍和前鋒的過度順利,可能造成我軍心理上的鬆懈和戰鬥力的下降,加上元軍退無可退的哀兵氣勢,孤估計和最後的戰敗有一定的關係。”

“東路軍的行程也類似,但是沒有和中路軍形成有效的配合,兩者攻擊目標一致,但是中路軍戰敗后兩個多月才到達和林附近,面對氣勢正盛和修整完畢的元軍,無力取勝,只好撤回。”

“目前這些是孤想到的,具體的推演還得你們來做,孤考慮的目標有三個:”

“一、如果不派西路軍出擊,而派在其他方向,會有什麼變化?”

“二、如果對中路軍進行加強,甚至將東路軍和中路軍合併,會有什麼變化?”

“三、如果這次北征延後,解決甘肅元軍,解除後顧之憂之後,再次北征是否好一些?”

“大家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所有的人都有點震驚,一個17歲的年輕人對北疆戰局、各大汗國的關係侃侃而談,討論的絲絲入扣,幾乎面面俱到,雖然不能有沒有瑕疵,但是對於17歲的年輕人來說,相當的不容易。

齊德站起來說:“殿下講的非常好,可以看出殿下也下了很多功夫,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我們目前的資料有些零散,殿下已經給串起來了,剩下的事情相對簡單了,我們可以繼續推演。”

徐輝祖也說:“殿下,真是讓末將嘆為觀止,殿下英明。”

......

大家就繼續討論起來,按照朱允炆的思路開始推演,大家查資料的查資料,推演的推演,忙的熱火朝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建文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建文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五節 兵棋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