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流金巔峰之《聯華交響曲》

大上海流金巔峰之《聯華交響曲》

大上海流金巔峰之《聯華交響曲》

宮商迭奏的影壇盛事

“集錦片”是一種相當特殊的電影類型,眾多導演在一部電影的空間裏展示各自不同的風格,有普通長片所不具備的魅力。中國電影對“集錦片”的嘗試始於1934年明星公司拍攝的《女兒經》,而1937年聯華公司集全公司之力推出的《聯華交響曲》編導演皆為一時之選,可說是中國電影黃金時代之魅力的集中展示。其主題是為了配合當時的“國防”電影模式宣傳抗日或暴露社會陰暗面,各個片段都是編導們用1-6個工作日突擊完成的,風格上各有不同,有寫實,也有象徵。

電影大歷史:想像力的“交響曲”

追溯集錦片的歷史,不難發現,這種形式的影片無一不是當時電影精英的結合,讓多位知名導演在相同的題目或篇幅下完成各自的創作。對觀眾來說,在有限的時間內觀賞到了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表現方式,這也算是集錦電影能夠一脈相承的一個緣由。

如果說統一的故事框架還讓1934年《女兒經》顯得有些拘謹與局限的話,那麼,1937年由聯華公司拍攝的集錦片《聯華交響曲》則徹底地打破了影片之間的界限,讓每位創作者的想像力與個人風格得到充分發揮。影片共包括8部短片,其中5部都或直接或間接地以抗日為題材。這種相近的創作題材,並沒有限制住創作者的思路,每位導演都通過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了不同形式的闡述。

《聯華交響曲》的第一個故事《兩毛錢》更像是之前張石川的長片《壓歲錢》的短片縮影,通過一張兩毛錢的紙幣流通對照出當時生活貧富懸殊的狀況。第二部作品《春閨斷夢》體現出費穆導演的大師潛質,影片描寫的是兩個女人的夢境,強烈的光影效果、逼人的角色造型以及誇張的畫面構圖都讓人感到明顯的表現主義氣息。由沈浮導演的《三人行》則是風格鮮明的底層生活喜劇。《陌生人》、《月下小景》及《瘋人狂想曲》都是描寫抗日的影片,卻風格迥異,或直接或寓言,或激昂或悲傷,體現出導演不同的創作取向與個人表述方式。由商業片名導朱石麟拍攝的《鬼》雖然在題材上略顯老套,其有條不紊的敘事節奏與玄機鋪設卻非常適應這類驚悚片的模式。最後一部是蔡楚生的《小五義》,影片以寓言的手法表現出當時中國的抗戰形勢,其組織了大量兒童演員的**段落也能夠引起觀眾的興奮,算是為整部“交響曲”壓了一個好軸。

在《聯華交響曲》取得成功之後,聯華公司又拍攝了一部三段式的集錦片《藝海風光》,可見這類影片在當時受歡迎的程度。半個多世紀后的今天,我們在觀賞《聯華交響曲》這樣的經典的同時,不免有些失落,屬於中國電影的想像力與多元化風格到底到哪裏去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電影百年(上編):1905-1976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國電影百年(上編):1905-1976
上一章下一章

大上海流金巔峰之《聯華交響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