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遷台(1)(圖)

國民黨遷台(1)(圖)

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行政院”由四川成都市遷往台灣台北市。“行政院長”閻錫山、“副院”朱家驊等官員開完會後即匆忙趕赴機場,飛往台北。在此之前,許多主要的機構、相關文件、人員眷屬均已紛紛遷抵台灣。隨着“行政院”的遷台辦公,也正式宣告了國民黨政權全面潰退台灣。

1947年和1948年是國民黨在大陸失敗的關鍵兩年,軍事挫敗加上施政無能,導致人心渙散、軍心動搖,造成惡性循環。由於戰爭帶來財政惡化,物價飛漲,人民生活困頓異常。1948年下半年,國民政府發行金圓券,試圖穩定幣制,結果卻導致通貨膨脹失控,百業蕭條,人民基本的生活權益遭受剝奪。同時,國民黨軍精銳部隊盡失,**領導的軍隊迅速擴大建制,

儘管國民政府仍領有半壁江山,但組織力量薄弱,黨政軍依舊派系傾軋,無力整合,總崩潰的結局已無可避免。由於內戰失利,蔣介石的領導威信受損,國民黨內部出現批評聲浪。1949年元旦,蔣介石發表文告,宣佈“引退”,同時表示願意與**進行和平談判,接替蔣介石擔任“代總統”的李宗仁隨即派代表團前往北平試探和談的可能。**方面所提的八項和平條件包括懲處戰犯、廢除原憲法、改編國民黨軍隊、接收南京政府權力等等,實質上與勒令國民黨政府投降無異。**的和平條件顯示其無意與國民黨隔江而治,而決心徹底推翻國民黨政府。

蔣介石深知此種政治現實,因此在引退同時,即任命陳誠為台灣省主席,準備將台灣作為國民黨最後的據守地。接着,他又以國民黨總裁的身份在浙江溪口老家指揮大局,進行部署。此後兩個月,國共進行了兩次正式會談,但和談的主客觀條件並不如表面熱烈、樂觀。此時,**中央軍委已完成對軍隊的重新整編,將原西北、中原、華東、東北野戰軍分別編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戰軍,同時集中第二、第三野戰軍全部和第四野戰軍一部約一百萬人,挺進長江北岸,準備奪取國民黨政府的政治、經濟中心京滬杭地區。此時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所轄部隊,在蔣經國的指示調度下,協助將中央銀行的庫存黃金分批運往台灣。

在李宗仁拒絕**的和談條件之後,國共和談宣告破裂。4月21日,解放軍展開渡江作戰。由於江陰要塞司令臨陣倒戈,使解放軍順利渡過長江,國民黨軍幾乎不戰而潰,不是投降,就是倉皇逃亡。23日,解放軍進入南京,四天後攻佔了上海。

與中國歷代的情況類似,解放軍由北方席捲全中國之際,國民政府的首都數度南遷。1949年1月上旬,華北盡為解放軍佔領后,國民政府將行政院遷往廣州辦公。4月底南京陷落時,局面混亂,李宗仁搭機飛往桂林,拒絕前往廣州。敗局中,他與蔣介石的矛盾更形尖銳,雙方互不相讓。此時,解放軍凌厲的攻勢未曾稍減,據守華中的白崇禧軍團在解放軍的攻勢下,也迅速敗退。同時,據守西北的胡宗南部,也在解放軍的猛烈攻勢下,往西南潰散。10月1日,**在北京**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解放軍已佔領了中國大陸絕大部分地區,國民黨政權最後領有的西南地區、廣東、福建沿海地區和島嶼亦岌岌可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台灣20世紀難忘的歷史瞬間:歲月台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台灣20世紀難忘的歷史瞬間:歲月台灣
上一章下一章

國民黨遷台(1)(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