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章 神 兵

正文 序 章 神 兵

上古時期中原大地有三個強大的氏族部落,炎帝部落,九黎部落及黃帝部落。

炎帝部落因世居姜水,部落首領由是姓姜,號神農氏。神農氏始創刀耕火種之法,縫皮織羽之術,使部族之民豐衣足食,因其以火德王,故名炎帝。炎帝族祖傳一神器,名‘天河神珍’,形似杵,兩端呈金色隱有瑞氣,一刻禽魚蟲獸之紋,一刻山河草木之理,中體一段朱紅,遍佈妖魔精怪、魑魅魍魎之圖,間雜些許咒文、秘法之龍魂字符,近之生寒。炎帝每入山採藥均執此神器驅獸除妖,由是以妖魔勿近,猛獸不侵。炎帝得葯后,以神器之山河草木一端將其研碎,與病者食之,蓋能痊癒。然數年後姜水日竭,土地貧瘠不易耕種,山中走獸獵食殆盡,部落實力日漸衰落,炎帝遂舉部向東遷移。

九黎部落由黎貪、黎巨、黎祿、黎文、黎廣、黎武、黎破、黎輔、黎弼九部組成,部落首領名為蚩尤,其同母兄弟分領其外八個部落。蚩尤天賦異稟,力大無窮,且於機緣巧合之際獲異獸所獻龍魂字符神器一件,參悟後方知此物乃‘河洛天書’,含天、地、兵、冶、縱橫、陰陽之術。蚩尤以此潛心修習帶領九黎氏族興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百藝、明天道、理教化。蚩尤統領部落期間於內聚攏民心,除其同母兄弟八人外,另有七十二位身懷絕藝的各部落勇士與其結為兄弟,誓死追隨。於外則加強與苗蠻、夸父等較大部落的聯繫,互通交易。蚩尤置神器於其戰旗之上,虔心祭祀,每逢兵事執此旗作戰則所率部族兵士勇猛無比,至死不休。

黃帝出於有熊氏部落,有熊氏居於姬水,氏族首領少典與有蟜氏之女附寶生得一子,本姓公孫,后改姬姓,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相傳黃帝一生下來,就顯得異常神靈,出生沒多久,便能說話。到了十五歲,已經無所不通,因其有土德之瑞,故尊稱黃帝。黃帝二十歲時繼承了有熊氏部落首領之職。在成為氏族首領之後,黃帝修德振兵,有熊氏部落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之後一位異士采首山之金為黃帝鑄成一柄聖道古劍,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風雨雷電;劍柄則滿布龍魂字符,包含農耕畜養之術,神劍通體金黃,鋒利無匹,似含無窮力量,霸者之相蔚然,黃帝以己之姓氏為其冠名,謂‘軒轅劍’。黃帝自得此神器后,對內治五氣,藝五種,令耕種畜牧發展達到高度繁榮,使本部實力迅速壯大;對外撫萬民,度四方,遇有失德且不服勸告者則執此神器前往討平,逢兵事無往而不利,陸陸續續周邊各部落均臣服其下逐漸形成一個獨立的黃帝部落。

戰爭首先爆發於東遷的炎帝部落與九黎部落之間。九黎部落先發制人,率先進攻臣屬於炎帝部落的共工部落,誘使炎帝率領部落軍隊主力離開屬地涿鹿之阿,蚩尤帶領本部勇士迎擊炎帝且戰且退,暗中則分派其餘九黎八部與七十二位結義勇士猛攻失去主力后的炎帝附屬部落,並迅速將其佔領。炎帝主力部隊儘管憑藉‘天河神珍’之威數次擊敗蚩尤,卻無奈屬地盡失,失去補給後部隊無法繼續戰鬥,只得率領剩餘部族向西遁去。

黃帝部落在從姬水向東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日趨沒落的炎帝部落。雙方因為領地問題在阪泉地區發生戰爭,炎帝部落自與九黎部落大戰後元氣大傷,一直未得恢復,又與實力蒸蒸日上的黃帝部落開戰,結果三次戰鬥均以失敗告終。炎帝走投無路只得率部歸附,從而形成了一個以黃帝為首領的空前龐大的部落聯盟-炎黃聯盟。

九黎部落自擊敗炎帝部落後,蚩尤預感到一定會與西方部落再度爆發戰爭,於是親自造訪苗蠻各部約為盟誓,形成了一個實力可與炎黃聯盟比肩的東夷集團。

為了爭奪適於放牧和淺耕的中原地帶,雙方最終爆發大戰。東夷集團以其先進的鍛冶技術製作的武器較炎黃聯盟更為精良,且於戰爭中首次使用盔甲,首領蚩尤觀星象而識風候、依地利以用奇兵,戰術靈活,鬼神難料,指揮東夷集團連續九次擊敗炎黃聯盟,致使炎黃聯盟盛傳其獸身人語、聲似驚雷、牛首背翅、吞雲吐霧、銅頭鐵臂、刀槍不入,眾皆奉蚩尤為“戰神”。接連得勝后蚩尤對炎黃聯盟的實力不以為意,準備等待機會集中力量一舉將其消滅。另一方面黃帝,炎帝也在數次大戰中對所持神器在戰鬥中的使用有了更多了解,恰於此時黃帝臣下風后、力牧製成法器“巽鼓”,由是亦希望與蚩尤軍進行決戰。數日之後,天降大霧,蚩尤以大將風伯、雨師誘炎黃軍主力至涿鹿之野,蚩尤以戰旗為號,東夷伏兵三面殺出。激戰之中,忽然自炎黃部隊後方傳來一陣“咚咚”的響聲,聲似轟雷,剎那之間戰場上狂風四起,竟將蚩尤戰旗卷至炎黃軍陣內。轉瞬間風向大變,飛沙走石,東夷士兵大駭,迎風而立,目不視物。蚩尤恐炎黃軍乘勢來襲,遂大聲號令意圖收攏部隊。此時,炎黃軍陣內,黃帝置‘軒轅劍’、‘河洛天書’、‘天河神珍’三件神器於祭台之上,以‘玄女’所授之咒文口訣低聲訟唱。須臾間,只見祭台上異彩大盛,光芒中,三件神器似於空中緩緩結合,轉瞬間靈光散去,只見一柄聖光縈繞的矛狀神器浮於祭台之上,矛首為‘軒轅神劍’,矛身為‘天河神珍’,矛頸部為‘河洛天書’。神矛透若寒冰,內含赤、青、黃、白、黑五色神脈,周身似有神龍紋若隱若現,雷雲電火裹挾其周,令人望而生畏。黃帝着大將應龍持此神兵立於陣前,以蚩尤號令之聲於狂風亂石間尋得其準確方位,只見應龍揮舞神矛飛身猛躍,運盡周身之力奮起向前一擊。聖光一現,風沙如毛皮般被一分為二,強光直射到前方蚩尤偉岸的脊背之上,時間似乎在那一刻靜止,戰場上一片寂靜。轉瞬間大地發生劇烈的顫抖,無數黑色煙柱自地面升起,天崩地裂之時只聽見蚩尤大吼一聲:“逃”,猛然轉身,張開雙臂,似要拼盡性命以保護身後族人撤退。煙雲遮住了天空,猶如黑夜,火石自空中襲來,降入無盡的黑暗之中,大地不斷開裂、塌陷所產生的巨大轟鳴聲遮住了人們慘烈的哀嚎。炎黃軍也被眼前這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所驚呆,忽然間又一道白光自地面升起,空氣被割裂而產生出刺耳的鳴叫聲,只見那道白光升至高空,瞬間炸裂開來,同時形成三道光線向不同方向飛去,轉瞬便消失於濃濃的煙幕之中。黃帝連忙出陣找尋應龍,煙霧中只見應龍背對本陣,赤手而立,渾身浴血,失去知覺,三件神器所成之神兵也消失的無影無蹤。大地震顫愈發劇烈,黃帝思度若繼續逗留此地恐禍及己方,於是率部迅速向後撤至安全之地,僅留少數士兵於涿鹿戰場遠處觀察情況,並命其一旦煙霧散去速速回報。

黃帝率部行至涿鹿之阿並於此立城,數日後戰場士兵還報迷霧已然散去,應龍將軍所擊之處形成一道巨大鴻溝,使人溯其源頭,竟至東水之濱,沿途山崩木摧,猛獸及人屍橫遍野,往複巡查,不見蚩尤屍身,僅尋得其損毀之牛首狀頭盔。黃帝親往查之,果如兵士所言,鴻溝寬數十丈,窮目難盡,此時已為水所貯滿,嘗之苦咸,沿途樹木盡皆焦炭,累累屍骨隱約期間。黃帝心中暗驚,此神兵竟有如此毀天滅地之力。此番殺孽甚重,恐上蒼降下惡報,遂命人秘殮遺骸,奈何死者甚多,只得分段將屍骨集中建一合冢,由是成大冢數個,分佈各地。對外宣稱蚩尤已然伏法,梟首分屍,分葬各方,警示天下。此役后,華夏大地黃帝再無敵手,於是划天下為九州,置官吏、明典籍以治萬民,登泰山、盟諸侯以威天下。命風后、力牧以祭祀之名尋訪四方,暗中則找尋失蹤神器的下落。應龍於戰後調養數載方得恢復,時華夏之地天災接連發生,黃帝疑此乃神兵餘威所至,遂委應龍以“縉雲”之職使其周遊天下察看災情並尋解決之法。數載之後,黃帝已至晚年,忽一日屬下稟報力牧歸來,黃帝大喜,立即召見,力牧呈上寶劍一柄,黃帝執劍於手,端詳良久,曰:確系軒轅劍,然則其形已大異於原貌,或因涿鹿之戰神力盡釋所致。遂令力牧將其置於橋山陵墓中,吸收天地靈氣,待帝崩后與之同葬。又至數載,應龍還朝,以所得之法上奏黃帝。黃帝命應龍以此法製得神器兩件,帝大喜,着倉頡於兩神器上一刻“大威如意”,一刻“大德吉祥”。數日後,黃帝率眾臣於荊山水畔置九鼎祭祀兩神器。應龍跪執兩神器於一青石之上,黃帝唱誦禱文,忽狂風大作,雷雲蔽日。待風止雲散后,只見青石之上空空如也,黃帝、應龍及兩件神器均不知所蹤,由是此地改名鼎湖,乃黃帝駕龍升天之處。

黃帝后,顓頊、堯、舜相繼統領華夏部落。堯、舜時期天下為洪水害,禹用十三年得‘河洛天書’、‘天河神珍’由是治水成功,舜禪位禹。二十年後,禹得‘軒轅劍’,遂定都陽城,始建夏朝,一統天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空聞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空聞錄
上一章下一章

正文 序 章 神 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