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士山下的夜晚

一、富士山下的夜晚

抵日第二天傍晚,在緊張的拜訪座談之後,王毅大使邀請我們去看富士山。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徵,我幾次來日本,但一直沒有機會走到它的近前。

到達山下住地時,太陽已經西落。收拾完行李,啟正、王毅和我對坐窗前,窗外是一片染上秋色的樹林,林子的邊際就是高聳入雲的富士山,夕陽把整個山體映得通紅,山頂的堆雪閃耀着金色的光芒,飄在山腰的雲帶在夕陽的折射下忽隱忽現。只是,在周圍遼闊的原野襯托下,富士山多少顯得有些孤寂。

凝視着窗外的景色,我們開始議論起白天的會談。當天上午,我們在東京會見了日本經濟新聞社社長杉田亮毅、日本前駐華大使谷野作太郎,中午與日中協會會長野田毅、理事長白西紳一郎共進午餐,下午在總理官邸會見官房長官細田博之。自從小泉首相堅持參拜靖國神社后,中日兩國政治關係受到嚴重損害。在會見中,大家討論的一個共同話題,就是如何打破中日關係“政冷經熱”的僵局。杉田先生是長崎人,親身經歷了原子彈爆炸的悲劇,他說:“應該讓日本人到中國的紀念館去看看,這種做法比在教科書上學習要來得更加深刻。”七十多歲的野田毅顯然精通中國的傳統文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年輕人不知道那場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傷害,如果美國總統每年去參拜在長崎扔原子彈的美國兵,日本人能不反對嗎?”細田博之也說,“1980年我36歲時,開始從事與中國的經貿工作,深刻體會到中日兩國一衣帶水的含義。”這使我們真切感受到,在日本,中日友好仍然有着深厚的根基。

吃完晚飯,夜色已遮住富士山的身影。啟正召集大家圍坐在餐桌旁,討論他接受TBS電視台訪談的細節。與啟正共事四年,這是我第一次與他一起出差。平時印象,啟正是個粗線條的人,說話快言快語,為人隨和,衣着隨意,他辦公室的桌子、沙發、茶几上幾乎堆滿了各種書刊,也從沒見他整理過。但此時,他卻表現得格外細緻。對訪談中可能涉及的問題,他一一做成卡片,把我們當作觀眾,演示回答時的論據、論點、用詞、語氣,請大家評頭論足。

啟正曾從事核物理學工作二十多年,用他自己常說的話,搞外宣是“半路出家”。其實,他正是得益於自然科學工作的習慣,勤於積累數據、積累文獻。他在對外交流中,往往能用樸素簡單的語言,把事說清,把理說透,使外國人能聽得進去,聽得明白。儘管這次訪日前,在國內已作了充分準備,但是根據白天與日方交流的情況,啟正又引導大家對一些問題再作深入討論。他反覆說,這次來日本交流,既要充分表達我們的觀點,又要入情入理,讓日本普通民眾能夠接受。湊着昏暗的燈光,啟正認真記錄著大家的意見,一遍一遍地推敲,直到深夜。

天剛蒙蒙亮,王毅大使就叫醒大家看日出。我們走上樓頂的陽台,清新的空氣中透着秋末冬初的寒氣,極目遠眺,遼闊的原野里升騰着一層水霧,托着新出的朝陽依在富士山旁。朝霞里的富士山映襯在蔚藍的天空下,顯得那麼雅緻和清秀。迎着朝陽,我們向東京出發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向世界說明中國--趙啟正演講談話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向世界說明中國--趙啟正演講談話錄
上一章下一章

一、富士山下的夜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