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說明中國》目錄(2)

《向世界說明中國》目錄(2)

人民之間的友好是非常重要的

(2000年8月17日在北京與美國駐華大使普理赫共同舉行記者招待會記錄)

中美之間的溝通要成十倍地加強

(2000年9月1日在紐約會見美中貿易促進會會長愛德華·莫瑞森的談話)

美國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往往不準確

(2000年9月14日在三藩市接受《三藩市紀事報》採訪記錄)

中國的變化是很快的

(2000年11月2日在北京日本駐華記者茶話會上的談話)

中國的進步是實實在在的

(2001年9月8日在伯爾尼與瑞士《商業金融日報》總編輯皮埃爾·維亞的談話)

文化的理解是最重要的基礎

(2001年9月14日在柏林亞太周記者招待會上答記者問)

戰略性夥伴的合作

(2002年2月22日在北京會見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行政總裁李文的談話)

中國人為民主奮鬥了一百多年

(2002年3月29日在北京會見瑞士新聞代表團的談話)

媒體要在中日關係間起穩壓器的作用

(2002年5月13日在東京中日媒體研討會上答記者問)

時代造就英雄,英雄推動時代前進

(2002年10月13日在東京與日本著名電視時政節目主持人田原總一朗的對話)

北京是產生世界新聞的地方

(2002年11月5日在北京會見加拿大廣播公司總裁兼行政總裁羅賓諾維奇的談話)

中國的社會制度有無可替代的優越性

(2002年11月22日在北京會見日本主要新聞媒體評論員訪華團的談話)

上帝並沒有要求各國的政治制度必須一樣

(2002年12月11日在北京會見世界報業協會訪華團談“新聞自由”)

中國人同情猶太人的經歷

(2003年1月3日在北京與以色列駐華大使海逸達博士的談話)

只要交流,彼此就會有影響

(2003年1月23日在北京會見美國猶太人聯合會主席傑克·羅森的談話)

世界人民對中國的興趣越來越濃

(2003年3月20日在北京會見美國星光映佳集團董事長兼行政總裁謝誠剛先生一行的談話)

中國人對韓國的了解越來越多

(2003年6月25日在北京會見韓國國政弘報處代表團的談話)

聖彼得堡人很懂文化藝術

(2003年8月19日在聖彼得堡接受俄羅斯電視台、俄《消息報》採訪)

我們應該尊重別人的信仰

(2003年9月12日在北京會見伊朗通訊社社長納塞利的談話)

中日關係的發展令人憂慮

(2003年10月24日在北京會見日本《產經新聞》主筆住田良能的談話)

德國人崇尚哲學,中國人也一樣

(2003年10月29日在北京會見德國《時代周報》經濟部主編霍伊斯爾的談話)

重要的是交換意見

(2003年10月31日在北京會見美國道瓊斯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扎尼諾的談話)

在亞洲經濟走廊中有很多盞路燈

(2003年11月10日在北京與基辛格博士等人的談話)

不能為保留某些文化而拒絕現代化

(2003年11月14日在北京會見新西蘭自然歷史公司董事、總經理史達民先生的談話)

美國對中國的了解比不上中國對美國的了解

(2004年2月13日在北京會見美國著名學者約瑟夫·奈的談話)

巴黎是有魔力的,平遙也是有魔力的

(2004年2月13日在北京會見法國樺榭出版集團國際總裁讓·保羅一行的談話)

中日關係中,有些事情就不應該發生

(2004年4月4日在北京會見日本外相川口順子一行的談話)

全面觀察,才能對中國經濟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

(2004年4月19日在北京會見香港《南華早報》財經採訪主任陳宜寧的談話)

中國人權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2004年5月10日在北京會見第三期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高級外交官訪華團的談話)

對不真實的報道,不能完全沉默

(2004年7月9日在北京會見第九批非洲高級外交官代表團的談話)

對互聯網放棄管理,是對社會不負責任

(2004年9月6日在北京會見英國貿工部電子商務部部長騰思文的談話)

我們之間開展網絡與出版方面的合作不謀而合

(2004年9月7日在北京會見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總裁李爾庭先生的談話)

我們不能忘記歷史

(2004年11月22日在北京會見日本主流媒體論說委員訪華團的談話)

目前中日關係“政冷經熱”

(2004年12月9日在東京與日本15位國會議員的談話)

文化差異使我們彼此產生好奇心

(2005年3月3日在北京會見國際艾美獎主席布魯斯·派斯納的談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向世界說明中國--趙啟正演講談話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向世界說明中國--趙啟正演講談話錄
上一章下一章

《向世界說明中國》目錄(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