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忘記歷史(1)

我們不能忘記歷史(1)

(2004年11月22日在北京會見日本主流媒體論說委員訪華團日本主流媒體論說委員訪華團成員包括:《朝日新聞》、朝日電視台、共同通訊社、《產經新聞》、日本放送、東京放送、《讀賣新聞》和《日本經濟新聞》的談話)

中日之間終於又邁出一步

日方:今天早上胡錦濤主席和小泉首相的會晤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您覺得這該作何理解?

趙啟正(以下簡稱趙):這次是兩國最重要人物相隔3年後的第一次會晤,至少非常具有象徵意義,中日之間終於又邁出一步,讓人感到高興。實際意義上也一定有所收穫。雖然現在不知道雙方究竟談了什麼,但一定是雙方都感興趣的問題,肯定表達了對當今存在於兩國之間一些問題的最新的見解。我本人也希望由此往後中日兩國間的關係能更加協調。

日方:前不久的中國核潛艇進入日本領海事件,中方沒有任何報道,國民甚至不知發生了什麼,這樣如何使兩國國民能夠互相理解?

趙:不是沒有報道,中國互聯網上相關新聞很多。這是一個非常特殊偶然的事件。

日方:我有種預感,今天和趙主任將會有一段非常好的對話。剛才談到核潛艇的問題,中國外交部用到“遺憾”一詞,但我認為還是應該說得更明確一些。另一個是關於靖國神社的問題。戰爭問題雙方已經解決,但中國政府和國民始終不能接受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文化上,日本人又不能同意中國的看法,日本人注重對死者的拜祭和尊敬。

中國政府是否能從文化角度上對此予以了解和理解。

趙:“遺憾”應看是和什麼問題一起談的,中方潛艇進入日本領海,是由於技術上的失誤引起的,本不應該發生,中方認為此事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不是必然事件。“遺憾”在這裏表示不該發生的事情發生了,是對此事的態度的表達。

對當代日本人,我們沒有追究歷史責任的意思

趙:關於第二個問題,我也注意到了兩國宗教文化上的差異,日本有多神信仰,人死即成神,不追究生前做了什麼。中國也有敬人為神的,人死後為其建立祠堂、神廟,《三國》中劉、關、張都有廟。一般來說,在中國,英雄或有貢獻的人才會被敬為神,中國有句話叫“蓋棺定論”。大家如去過西湖,會看到兩尊像,岳飛和秦檜。岳飛是民族英雄,而秦檜是出賣他的叛徒,因而永世跪在英雄面前。我想你們也許在杭州岳飛墓前看到過一副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清代松江(今屬上海)徐氏女題杭州岳飛墓聯。

(說著寫在紙上給大家看。談話結束后,在場的一位日本記者索要了寫有對聯的那張紙)。說的就是岳飛和秦檜。中日對於逝者如何評價不同,這是上千年的傳統,很難讓中國人的觀點變成日本人那樣,反之也同樣不易。禪宗在日本也很流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思就是說允許改過。日本也有一些老兵承認殺過人,但他們悔過了,對於這樣的人,中國人也給予了寬恕,但東條英機沒有放下屠刀。中國人對貴國首相參拜供有甲級戰犯的神社表示不滿和憤怒,這是明白又單純的感情。東條英機在中國東北的731部隊實驗室中不用麻醉劑解剖活人。被害人的家屬和他們的同胞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東條英機被參拜,這是應當容易理解的。

對當代日本人,我們並沒有追究歷史責任的意思,“江戶的賬不能讓長崎來還”。但不能由此否認歷史,日本方面有人一再觸動舊傷,中國人是很痛的。

日方:您說如果您去東京肯定不去靖國神社,兩年前有位中國演員去過,回國后受到很多的批評,對此日本的看法多種多樣,為何中國人對此只有一種看法,一種理解?

我們只是為了警示今天和未來

趙:中國人對那次戰爭歷史記憶猶新,只是為了警示今天和未來。

中國人在別的問題上看法也許多樣,但在戰爭歷史上的觀點應該說是一致的。中國人在戰時命運一樣,理解也就一樣。日方:我曾在北京常駐了三年半,1995年中國有段時間興起了愛國主義教育的高潮,我在香港也看到報道,放映的許多片子所展示的戰爭是否有必要反覆被提起?在日本,很多人都已經忘記了或者希望去忘記那場戰爭,中國是不是也應該少涉及一些?

趙:中國在近代約有100多年的時間在世界上是非常貧窮、虛弱和受欺凌的。1840年,英國人挑起鴉片戰爭,中國戰敗之後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賠了2000萬銀元(當時在中國流行的一種外國銀元)。1894年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中國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相當於中國兩年、日本三年多的財政收入。這樣,中國人怎麼能活下去?日本人用賠款發展了工業,改進了教育,正是日本孩子的教育普及了,中國孩子卻失學了。1900年,中國和八國聯軍作戰,完全失敗,賠償45億兩白銀,中國一時拿不出那麼多錢,就一年一年分期付,後來,除日本以外的其他國家提出放棄其中一部分錢,培養中國留學生。對中國來說,這100多年實在是太可怕了,太悲慘了。我們自己要記住歷史上人民的貧弱和政府的腐敗,不能忘記歷史,關於那段歷史的影片也是同樣的意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向世界說明中國--趙啟正演講談話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向世界說明中國--趙啟正演講談話錄
上一章下一章

我們不能忘記歷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