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們的見解留下 把我們的友誼帶走(2)
之中。由於受固有的“洞穴”所蒙蔽,他們無法正確認識中國人權的真實情況,看不到中國的積極變化和發展,甚至把中國促進人權的努力都誤認為是侵犯人權的表現。
和平、發展與人權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要求,更是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中國當前正在致力於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國家,這是一項使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徹底擺脫貧困、充分實現人權的跨世紀的偉大事業,也是世界和平、發展和人權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放的中國需要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和有益經驗,也需要得到各國的最大理解和支持。
兩天來,各位專家就人權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發表了很多很好的見解,增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在人權方面的相互了解。相信這有助於中國學習和借鑒世界各國在促進人權方面的有益經驗,也有助於促進國際人權的健康發展。希望把你們的見解留下,把我們的友誼帶走。
謝謝大家!
點評:一篇特殊背景下的特殊講話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楊正泉
這是一篇特殊背景下的特殊講話。1998年12月20日是《世界人權宣言》發表50周年。為此,中國人權研究會和中國聯合國協會聯合舉辦“面向21世紀的世界人權”國際研討會,藉此表明我對《宣言》和國際人權的積極態度和立場,介紹中國人權的進步和發展狀況,說明中國的人權觀點,主動開展人權對話、國際交流與合作。這是我國在複雜的背景下召開的第一次國際人權研討會,事先對會議能否開好存有疑慮:聯合國系統和一些國家已在開展一系列大型紀念活動,許多要員和國際人權人士忙於各種活動,能否應邀赴會?西方有人對我國人權存有誤解、偏見,他們會不會藉此發難?人權本身就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東西方的人權理論和觀點存在嚴重分歧,會議能否順利進行?會議籌備過程中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作了反覆研究。會議於10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有來自五大洲27個國家的80多名中外專家、學者和高級官員(外方30人)與會,代表發言踴躍,討論熱烈,氣氛友好寬鬆,與會者普遍認為“會議開得非常成功”。
會議是由中國兩個非政府組織舉辦的,但開好會的重要因素是政府官員的參與。代表官方出席並講話的,一是錢其琛副總理在開幕式上代表中國政府致辭,積極評價《世界人權宣言》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從面向21世紀的高度闡述了中國在人權問題上的基本立場;一是趙啟正主任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人的身份在閉幕式上的講話,藉機介紹中國人權狀況的歷史性變化和跨世紀發展前景,並回應會議討論中的涉外傾向問題。兩個講話受到普遍好評。
趙啟正這篇講話的主旨是“向世界說明中國”。目的是主觀的,效果是客觀的,由目的到效果的轉化因素是針對性和藝術性。趙啟正經常說:“做外宣工作,要內知國情,外知世界。”目的與效果、共性與個性的統一是通篇“講話”的特色,具體分析有以下特點:一、宏觀着眼,精心選材。這是一篇就敏感問題、面對敏感對象的講話,一些外國代表對中國和中國的人權狀況“了解很少,誤解很多”,有的甚至有政治偏見。如何“讓世界更準確地了解中國”,首先在選材上着眼宏觀,以求公認共識。“講話”選擇了一個半世紀中國歷史的三個階段,對比說明“中國的人權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講話”精心選擇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為開篇,概述其前後100年“西方列強強加了大小數百次侵略戰爭和1000多個不平等條約”,造成了中國的貧窮、“人民的生命和尊嚴遭到粗暴的蹂躪”,這是人所共知、共識的歷史事實,有無可爭辯的說服力。“講話”重點突出了當代中國,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的歷史和人權保障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中國贏得了獨立,人民“贏得了做人的起碼尊嚴和權利”,中國國情決定了“將生存權、發展權置於首位”;改革開放“全面推進人權”建設,中國**的十五大綱領“為中國人權事業的跨世紀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另外,“講話”列舉美國媒體對克林頓總統的訪華報道,在說明真實情況中指出西方一些媒體和人士“習慣於用政治化、意識形態化的眼光看待人權問題”的政治偏見,並強調中國“**執政必須尊重和保障人權”,有一石二鳥之效。
二、善於用事實“向世界說明中國”。“講話”始終堅持用事實說話,用典型事例說話。列舉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1998年的抗洪救災和美國媒體對克林頓總統訪華的報道等典型事件和事例,說明中國的歷史滄桑、對人權的維護,指出西方一些人出於政治目的有意對中國人權的歪曲,陷入了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的“洞穴假相”之中。其鮮明特點,一是在一篇短短的講話中,這麼集中地、完整地用實例說明問題,在政府官員的講話中不多見;二是引用的典型事例都是最近發生、人所共知共識的重大事實;三是提出和回答問題主要引用外國主流媒體的報道和言論,用名人名言,不是直接發表議論;四是講兩面,以正面為主不迴避負面,以成績為主不迴避不足,實事求是地客觀說明中國,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