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歷史的審視 執著的追求(1)
——序長篇小說《從囚徒到省委書記》
張鍥
白石和馮以平同志的長篇小說,歷經九年之久,前後寫了七稿,終於得以修改完成,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這不僅是他們倆人在生命和創作道路上的一件大事和幸事;也填補了通過小說創作正面描寫1957年那場反右派鬥爭的空白;還是我國圖書出版界在一段時間內一次具有突破意義的舉措。作為他們的朋友和一個熱心的讀者,我為此感到由衷的欣慰,並向他們致以真誠的敬意!
我同白石和馮以平同志相識於上個世紀末年,時間並不算長,但隨着長篇小說的反覆修改,我一遍又一遍地參與討論,終於和他們建立了親密的友誼。由於我們之間有着共同的命運,當他們帶着第一稿由石家莊來到北京,就把稿子送給了我,讓我提出意見。注意到作者是兩位有着較長革命經歷擔任過地方領導工作的老同志,寫的又是比較敏感的內容,我當即把作品轉送給長期負責《人民文學》雜誌編輯工作、對小說創作具有相當鑒賞水平的京城“四大名編”之一的崔道怡同志等人,請他們認真閱讀後,大家共同議一議。我自己當然也仔細拜讀了。沒過多久,白石和馮以平同志再次來京,我們一起在河北省駐京辦事處,整整討論了一天。大家都認為:這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義對現實和未來都仍然具有強烈警示意義的小說。作者以親身經歷凝結着斑斑血淚的細節,抒寫出一部令人震撼、發人深省的歷史畫卷,勾勒出在新中國歷史上造成重大逆轉、產生嚴重損失的反右派鬥爭的真實圖景。小說中的一些重要人物,性格鮮明,頗具特色,文筆也較為流暢。但是,由於這是一部直接反映反右派鬥爭,並且是具有紀實色彩的自傳體長篇小說,在政治和政策方面如何把握好分寸,與會同志還感到有些心中沒底,所以便建議應該直接請負責出版事宜的出版社同志看看。從此,這部書稿便進入了一個漫長的、反反覆復的修改過程。
發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反右派鬥爭,已經離開我們將近五十年,卻仍然給世人留下很深的記憶。那場鬥爭,不僅使五十五萬中國的知識分子遭到不應有的傷害,使數以百萬計的右派親屬及其支持者和同情者受到沉重打擊,而且使建國初期蓬蓬勃勃的政治生活,出現了重大轉折。隨後發生的1959年“反右傾”,1960年“大躍進”、“大飢餓”,以及文化革命那場史無前例的大劫難,都可以從那次鬥爭中找出先導性的徵兆,其教訓無疑是極其沉重的。很多同志都希望早些看到能夠較為全面深刻地反映那場鬥爭的文學作品。但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這樣的作品還極少看到。已有的少量作品,和那次運動的規模及其嚴重後果比較起來,也遠遠不夠。這不能不說是一種令人遺憾的現象。
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恩格斯曾經說過:“偉大的階級,正如偉大的民族一樣,無論從哪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的錯誤後果中學習來的快。”我們敬愛的小平同志也說:“過去的成功是我們的財富,過去的錯誤也是我們的財富。”白石和馮以平同志正是由於這樣的認識,才懷着極大的勇氣和極為感人的執著,把那段嚴峻的生**驗如實地寫了出來,以便為歷史提供一份證言,讓人們更好地反思歷史,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更加珍惜今天,更加充滿信心地面向未來。他們倆人都是反右派鬥爭的受害者。一個只有20多歲,一個剛剛進入而立之年,正當滿懷革命激情、朝氣蓬勃地獻身新中國建設事業的時候,卻忽然因為一些莫須有的罪名,雙雙被開除黨籍,一個受到監督勞動處分,一個被開除公職,送勞教單位改造了十幾年。摘掉右派分子帽子之後,一個雖被分配到縣裏工作,但原來當了十年的省報編輯,卻只拿剛參加工作的勤雜人員的工資,而且備受屈辱歧視。一個被強制押送回鄉,繼續“群眾專政”,又經受了各種各樣的折磨。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他們倆才得到徹底平反,並且逐步獲得黨和人民的重用,走上領導崗位。
這一段歷史,讓所有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們,看了小說恍若重又回到那個使人膽戰心驚的噩夢裏。有的地方看了還讓人心痛欲裂,止不住熱淚橫流,難以卒讀。對於很多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之後出生成長的中青年來說,則簡直難以置信,無法理解在新中國已經成立並且正在向前飛躍發展的時候,怎麼竟會出現這樣一些荒唐透頂的人和事!我自己也是一個過來人,經受過和白石、馮以平同志幾乎同樣的經歷,我在認真閱讀了這部小說之後,不能不說:他們的描寫是真實的。儘管那都是些可怕的真實,但其真實性卻是無可置疑的。這種可怕的真實之所以能夠發生,其根源正如同鄧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的那樣:從1957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差不多20多年的時間裏,中國**在指導思想上犯的錯誤主要是左,就是與以階級鬥爭為綱密切相關。
這部小說,是反映那段歷史的一面鏡子。它雖然不可避免地觸及一些醜惡現象,有的場面還寫得驚心動魄,細緻入微。但,極為難得的是:它在鞭撻假惡丑的同時,還以很大的熱情謳歌了真善美。書中塑造了以白剛、吳玉萍以及出場雖然不多,但卻光彩照人的殘疾軍人洪光、女工程師王雅蘭等為代表的一代革命者的形象。通過他們的坎坷經歷和心路歷程,表現出這些人物在逆境中的人格魅力,讓真摯的親情、友情、愛情,在那個陰暗的年月里閃耀出理想主義的光輝。他們雖然備受折磨,仍然不忘做人的根本;雖然受到各種威逼利誘,仍然不隨波逐流,不失一個革命者的本色。正是在這種特殊嚴酷的環境中,他們的一些特殊經歷,才益發張揚了正義堅強、寧折不屈的高貴品質,呼喚着人性中純真美好的一面。在小說第二部的結尾部分,這些當年的囚徒,終於獲得了公正的對待,紛紛得到平反,恢復了名譽。主人公白剛,還傳奇般進入了省委領導班子,當了省委書記。從這些地方,也可以看到我們的國家正在前進發展,被顛倒的一切又顛倒了過來,正義戰勝了邪惡,理智代替了愚昧;還預示着在尚未完成的小說的第三部里,這些在煉獄中經過烈火的冶鍊、滷水中煎熬的人物,必將有更加精彩的表現,在改革開放和建設我們偉大祖國的事業中,各自作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