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談金融改革(3)
記者:
您認為中國建立資本市場的關鍵是什麼?
米勒:
關鍵在於要意識到資本是昂貴的。我可以向你們保證一件事:資本在中國是非常昂貴的J為什麼呢?資本的真實成本應該高達20%。
記者:
您認為中國應該向美國學習金融市場和銀行方面的體制嗎?
米勒:
中國必須自己做出選擇。德國式?日本式?還是美國式?這些國家的銀行體制大相逕庭。很自然,我認為某個體制有優點,而其他人認為另一個體制有很大的優點。這不是容易回答的問題。尤其在中國,我認為你們現在還沒有建立那些能把廣大公眾,特別是鄉村居民的儲蓄集中起來,並將之投入到生產活動中去的銀行機構。但在你們的周邊國家和地區中有樣板,如日本、香港的銀行,這些都是巨型的德國式銀行,即我們所稱的全能性銀行。它們與美國式銀行有很大不同。我認為從根本上來說,你們在初始階段宜建立德國式或日本式銀行以減少風險。那兩種模式與其他模式相比風險較小。我們則有許多小規模銀行,而且受到相當多的管制。他們的銀行規模大,而且風險小。因為他們那種銀行規模大且是全國性的康採恩。我想你們可以和銀行方面的專家討論一下哪一種模式較為適合中國這樣的國家。我自己認為,作為發展中國家,你們需要實力雄厚的大銀行。因為不僅有對地方性銀行,還有對全國性銀行的強烈需求。包括需要那些在如北京、廣東、成都等地設有分行的大銀行,它們屬同一家銀行。分散在全國各地的龐大規模,使得這些大銀行承擔較小的管理方面的風險。中國必須建立真正的銀行,比如像我們的銀行那樣:支付利息以吸引公眾的存款,然後由貸款人員找機會進行投資以謀求利潤。這樣做不是因為那在政治上很重要,而是因為它們要從放款中獲得利潤。但你們確實可以利用香港銀行、台灣銀行、泰國銀行等。如果允許它們進入中國,至少可以讓它們建立銀行服務網絡。我認為你們可以二者兼得。中國的私人銀行和外國的私人銀行,這些銀行可以做很多的事。
記者:
您說中國的銀行只是政府的出納機構,也就是說要建立商業銀行?
米勒:
是的,那是第二道程序。你們需要有地方讓農村的廣大農民可以進行儲蓄,並且讓他們覺得把錢存在那裏的銀行安全。比如當他們結婚時去取錢,仍然是安全的,不會因通貨膨脹或其他什麼原因而受到損失。我知道,不止在中國,還有越南,當農民有了一個好年景,有點錢之後就去買黃金。他們寧願去買黃金,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有通貨膨脹,黃金的價格也會上漲。所以,你們必須讓占你們國家人口85%的農民有信心;我們遇到好年景,可以把錢存人銀行,收取高額利息,比方10%~15%左右,可以賺錢,不會被政府或通貨膨脹竊走。這樣,人們就願意去儲蓄,你們就有了大量的存款。因為人們願意為了孩子或自己的晚年而儲蓄。而在一些國家,人們擔心自己的儲蓄會被偷竊而不願意儲蓄。
需要一些銀行管理方面的法規制度。有很多模式可供你們模仿,比如台灣、香港、泰國等地的銀行法律,不要參照美國的模式。因為我們的法律系統不一樣。我建議你們借鑒那些成功的周邊鄰國。
你們為什麼讓外國銀行進入?外國銀行進入的主要好處之一,是因為他們必須培訓專業人員,所以他們帶來的不只是資金上的好處。他們需要人手,所以挑選培訓一批專業人員,之後這些人可能離開外國銀行,從事自己的銀行業。所以,外國銀行不像人們想的那麼簡單,他們既有融資功能,也有培養人才的功能。外國公司也一樣。我知道你們討厭看到外國公司從事一些你們認為該自己經營的行業,但應讓他們去干,他們會帶來很多經驗,給你們很多培訓人員的機會。你們從這些方面得到的好處抵消他們從當地賺取的利潤后還綽綽有餘。
對外國銀行也不要擔心。要知道外國銀行可能幫助中國,他們培訓中國僱員。比如花旗銀行。是非常安全的。在上海,人們都樂意把錢存入花旗銀行。花旗銀行又投資在中國的公司。你們在外國公司那裏得到的利大於弊。
當然才剛剛開始。我了解一些中國歷史,知道那種對外國租界或其他什麼的恐懼。但應該忘記過去,那些是19世紀的事了。已經過去了,不要再擔心。現在,國際性的銀行到中國建立分行,提供存款業務,建立自動賬戶網絡等等,那些都是對中國有利的。如我所說的,僅僅是為了在教育上的價值就是值得去做的。不要總想着19世紀的事。
外國銀行讓它們進入,開展業務,然後模仿它們。當你們擁有從台灣、香港或紐約等地來的銀行時——你知道香港1997年之後就回歸中國了——你們會從香港的大銀行那裏得到很多好處,台灣銀行也一樣。他們懂得吸引人們把錢存入銀行。19世紀的經歷不可能再重複了。中國如此之大,這些銀行很小,然而是有價值的。但不要模仿美國模式。美國歷史的發展模式與中國不相適應。
記者:
中國現在的固定資產投資很大,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將來沒有足夠的資本進行建設,您怎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