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名茶-景寧--金獎惠明(1)
第十站景寧--金獎惠明
景寧縣位於浙江南部的甌江上游,屬麗水治,地處浙南與閩北山區的給合部,境內群峰聳立,自然資源豐富。景寧縣既是目前唯一的畲族自治縣,也是華東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這裏不僅有豐富多採的畲鄉風情,綺麗峻秀的自然風光,還出產一種舉世聞名的茶葉--金獎惠明茶。
茶史追溯
金獎惠明茶是全國重點名茶之一,主產於鶴溪鎮惠明寺村。據景寧縣誌載:唐大中年間,景寧已種植茶樹。咸通二年,惠明和尚在惠泉山建寺。當地畲民在寺的四周墾地種茶,惠明茶因此得名。明成化十八年,惠明茶列為貢品,年貢芽茶兩斤。1915年,在美國三藩市萬國博覽會上,中國選送的惠明茶被認定為茶中珍品,榮獲金質獎章和一等證書,與國酒茅台同時獲得金獎。新中國成立后,當地政府從經濟、技術上大力扶持惠明茶生產,金獎惠明重新被有關部門評為優質名茶。
名茶鑒賞
金獎惠明茶外形肥壯緊結,色澤翠綠光潤,銀毫顯露。沖泡后滋味鮮爽甘醇,帶有蘭花及水果香氣,茶湯清澈明綠,旗槍朵朵,交相輝映,有人很形像地贊道"一杯淡,二杯鮮,三杯甘醇,四杯韻猶存"。
惠明茶在1982年獲浙江省名茶證書,此後又在各項名茶評選會上,屢獲殊榮。
茶導遊
金獎惠明茶主產於景寧赤木山山腰的惠明寺村一帶,惠明茶即因惠明寺而得名。這裏林木蔥蘢,古木參天,終年雲霧瀰漫,雨量充沛,茶樹生長環境得天獨厚。
惠明寺座落在赤木山的山腰上,據傳是唐代高僧惠明所建。現今的惠明寺是後人修繕改建而成,掩映在一片蓊鬱之中,終日香煙繚繞。寺周圍錯落梯田和茶園,古樸幽雅,清靜安逸,別有一番情致。
小貼士
佳茶須佳水,品惠明茶最好用惠明寺旁的南泉水。南泉水水質甘冽醇和,為赤木山之最佳泉水,沏惠明茶最宜。
美食評點
畲族風味食品有鹵姜、糟辣椒、糟姜等;端午粽子,民間稱牯角;烏飯,三月三的節令食品,是烏飯樹(畲語稱烏枝)的嫩葉搗細,用汁浸糯米,煮熟后即成烏黑髮亮的烏飯,據說吃了烏飯可防螞蟻叮咬。畲族農家招待客人最常見的佳肴是"豆腐釀",畲族人還愛吃粉絲,常涮火鍋。
民間傳說
惠明茶的傳說(一)
從前,赤木山有個寡婦藍二嬸,她一個人拉扯着三歲的女兒山明,靠種些山貨,砍點山柴度日。一天中午,藍二嬸正在山坡上拾柴,一抬頭忽然看見一個枯瘦的老和尚,靠在一棵松樹下,正有氣無力地掉着眼淚。藍二嬸急忙趕過去,問道:"老人家,您怎麼了?"連問了幾遍,老和尚卻只是張了張嘴,說不出話來。藍二嬸不由分說,吃力地把老和尚背回了家,又急忙打來山泉水給老和尚喝,說來也怪,老和尚喝了口水,就緩了過來。在藍二嬸的細心照料下,一天又一天,體力也漸漸恢復了。這老和尚呀,可喜歡藍二嬸的女兒山明了,每天帶着小山明在山林里摘野果,抓野兔,還給小山明講故事,山明玩得可開心了。老和尚還從身上的包袱里倒出些種籽,教小山明在屋前屋后種上,天天用山泉水澆。一天天地過去了,轉眼,春天到了,小山明種下的種子發芽、吐葉,長成了一棵小樹苗苗。老和尚教藍二嬸把嫩葉摘下,放在鍋里用火炒,再搓,再揉,再烘乾,收藏起來。第二天,山明起來想找老和尚玩,卻不見了老和尚。藍二嬸和山明找來找去,找到了一張字條,這才知道老和尚是不辭而別了。原來,老和尚是羅漢所變,羅漢見藍二嬸心地善良,又貧窮可憐,就特意給藍二嬸送來了這種茶葉,老和尚在字條上寫着,這茶叫"雲霧茶",煎茶喝,能醒腦、明目、清胃、潤肺、洗腸、通氣,可治病哩!不久,藍二嬸"雲霧茶"能治病的消息傳開啦,不少人來求茶。藍二嬸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後來,二嬸用女兒山明的名字給這茶取名為"惠明茶"。惠明茶的傳說(二)
關於惠明茶,還有另外一種傳說。
傳說從前有個景寧商人,坐船到南方去。在船上見到一個衣衫破舊的老和尚,商人樂善好施,便布施給老和尚許多銀兩布匹,老和尚無以回報,就取出身上的白茶及種子,送給商人,並告訴商人說:如家人突有急病時,可取一片,用水沏泡喝下。商人回到家裏,就把白茶收了起來,並未當真。過了一段日子,商人的老母急火攻心,突然雙目失明。請遍名醫也無法醫治,商人急得團團轉。後來,忽然想起老和尚送的白茶,就忙叫人沏了一杯,給老母奉上。奇特的是,老母喝了這茶,眼睛竟然好了。
商人見此茶如此神奇,大喜。取出和尚送的種子,命人精心培育,製成茶葉后,又加以宣傳和流通。因為喝了這茶眼睛會複名,所以商人給取名叫"會明茶",人們傳來傳去,成了"惠明茶",這就是惠明茶的傳說。
土特產推薦
畲族民間手工藝品,主要是畲族木匠的雕刻品和畲族婦女的織帶、繡花,其次是竹編、石雕等。
景寧惠明茶,景寧黑木耳、猴頭菇、花菇
採購點推薦:景寧縣山珍大市場景寧國有商業大樓景寧畲族自治縣供銷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