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查禁白蓮教

第十章:查禁白蓮教

乾隆皇帝關於查禁白蓮教的諭旨不僅讓和珅感到開心,而且讓湖北、四川等六省的大小官員們都感到十分開心。

當然,湖廣總督畢沅可能要除外,畢竟他的頂戴花翎被摘了,聖旨里將他嚴厲申飭了一頓,嚇得他連連叩首,口稱“臣罪當誅”,渾身上下冷汗直流。他一邊磕頭一邊心裏想:這次又要給和中堂好好地孝敬一筆了。

其他的大小文武官員則都很開心,為什麼開心呢?當然與和珅的理由是一樣的,大家又有了掙錢的機會了。因此,當各省督撫衙門將嚴厲查禁白蓮教的諭旨行文下發給各級官員時,大家可謂是雷厲風行,聞聲而動,各府、州、縣衙門所屬的監獄裏一下子就人滿為患,塞滿了所謂的白蓮教徒。

這些囚犯裏面,有的確實是白蓮教徒,但更多的根本就是無辜的百姓,這些無辜的百姓就是各級官吏此次發財的提款機,是他們故意抓進來以便敲詐勒索的,你說你不是白蓮教徒、你是冤枉的是嗎?你想趕緊出去是嗎?那好,拿錢來,今晚從後門把銀子給老爺送來,明天咱就放人。

不僅各級大小官員如此,就連下層的差役、捕快乃至地痞流氓無賴都趁此機會大發橫財。他們如狼似虎、欺壓良善,看誰不順眼就說誰是白蓮教徒,就要抓進衙門裏去,逼着你拿出銀子來消災。更有無數貧苦的百姓實在拿不出贖身的錢財,結果就被充數當作了所謂的白蓮教匪關進監牢裏,每日裏遭受着板子夾棍的嚴刑拷打,痛苦莫名。就這樣,乾隆皇帝一道諭旨,給川楚六省的百姓平添了無數的血淚,無盡的災難。

湖北省鄖陽府均州知州孫修福是緝拿白蓮教勁頭最足的官員之一。當他拿到上司的行文之後,高興得腦門子都要樂開花了。他家幾代人都是販桐油的,到他這輩發家了,於是他就想買個官做。在清朝,賣官鬻爵是合法行為,在康熙、雍正年間,對於買官還有所控制,一般賣出去的都是無實權的候補官員,但到了乾隆末期,賣官鬻爵開始泛濫成災,各類現任官員也大肆拍賣。孫修福便花了一萬三千兩銀子,買了個均州知州的頂戴。

均州這個地方並不富庶,和本省的武昌、荊州等地完全沒法比,但孫修福管不了那麼許多,他是個商人,花出去的錢必須連本帶利全撈回來才行。為此,他三管齊下,使用三套辦法瘋狂地撈錢。

第一種手段便是利用收取稅賦的機會壓榨百姓。按照清朝的法律:攤丁入畝,永不加賦,也就是說清朝的田賦是固定的數字,永遠也不會變化;到了雍正年間,又實行“火耗充公”,這樣一來就意味着,清朝的各級官吏無法通過提高田賦的數目來撈錢了,看起來應該是蠻不錯的一項制度,老百姓的利益好像不會再受到貪官污吏的侵害了。

然而,只要清王朝的封建**制度依然存在,那就根本無法消除各級官吏的**行為。大小貪官們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自有新的辦法來盤剝百姓。

比如,當時很多百姓都是用糧食等實物來繳納稅賦的,這樣官員們就有了發財的機會:你交的糧食我們必須把它運到上級的官倉里才行?可怎麼運呢,總不能讓老爺我自己去背糧食?我當然應該僱人雇車來運輸才對,那麼這筆運輸費由誰來出呢?當然是你,所以請你多交一部分糧食,以此充當運輸費。這個便叫做“浮收”。

還有的百姓在交賦稅時因為沒有銀子,交的是銅錢,清王朝那個“永不加賦”的固定數目字是用銀子來度量的,而銀子與銅錢之間的比價又是經常波動的,這樣一來,官員們就又有了發財的良機。當百姓們拿着銅錢去交稅時,在官員那裏銀子與銅錢的兌換率就永遠都會比市場價高出許多,具體高多少就全看官員們的胃口了。這個被稱為“勒折”。

“浮收勒折”便是清代地方官吏們用來盤剝百姓、貪污中飽的常用套路。

對於孫修福這樣的官員來說,常用的浮收勒折等手段已經不能滿足他的胃口了,因而除此之外,他還有兩套別的手法。他的第二種手法便是打官司。古代的中國百姓向來對去官府打官司敬而遠之,輕易不會去衙門訴訟的。孫修福便有了新的發明創造,他雇傭了一幫地痞流氓,到處惹事生非,主動挑起事端,然後到州衙門裏告狀。無賴們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說某某人欠他的錢,求老爺做主。在中國古代,是沒有刑法民法之分的,像債務糾紛這種民事訴訟,官府也可以抓人;而在當時,又沒有羈押時限的規定,官府把一個犯人想關多久就關多久。這樣,當流氓無賴們狀告某人欠錢時,孫修福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將被告抓起來,關進牢獄,直到被告家裏拿錢來疏通,他才會放人。如此一來,這些地痞無賴就在孫修福的庇護下,在均州城裏橫行霸道,無惡不作,到處敲詐勒索。均州城裏的一些無權無勢的小商販、小業主都倒了大霉,他們幾乎沒有不被流氓們敲詐過的,人人叫苦連天,但又無處伸冤。因此,大家都對這個孫猴子恨之入骨。

孫修福的第三套手段便是和州里的一些豪強劣紳聯手,巧立名目,勒索百姓。王益之就是他的親密合作夥伴之一,兩個人經常聚在一起,商量出各種的鬼名堂,像什麼修烈女祠啊,什麼修關帝廟啊,什麼祈雨祭河神啊,這些名堂都要百姓捐錢。王益之派出家丁挨家挨戶地去斂錢,誰敢不交就拳腳相加,甚至明搶明奪,孫修福則在背後給王益之撐腰,要是有人敢到州衙來告王家,一律都是誣告良民,孫大人將大刑伺候。而事後,王益之自然會拿出一筆豐厚的酬勞送給孫修福。

雖然這樣三管齊下,但孫修福還是嫌錢來得慢,每天都琢磨着怎麼能更快更多地撈錢。現在,這份查禁白蓮教的上諭來的可真是時候,簡直就是天賜良機啊。孫修福高興壞了,他趕緊把州府的同知(相當於副州長),以及各位推官、典吏,三班六房的管事衙役,還有衙門裏的師爺、書辦都找來,大家聚在一起開會。

孫修福一本正經地說道:“皇上的聖諭已經下來了,要嚴厲查禁白蓮教匪,此事不可輕忽,一定要把本州的教匪緝拿乾淨,咱們……”他的話還沒說完,忽然有人進來報告:“十里坪鎮的舉人王老爺有急事求見。”

孫修福一怔,心想:“他來幹什麼?”又一想:“肯定和白蓮教有關,這傢伙恨透了白蓮教了。”於是,他便說道:“快請。”

王益之帶著兒子王延恩、王延澤急匆匆地走了進來,他一拱手:“孫大人,列位大人,在下打擾了。諸位大人是不是在這裏商議奉旨查辦白蓮教的事?要是這樣的話,就不用在這裏多費唇舌了。白蓮教的那些大頭目都是誰、在哪裏我全都知道,孫大人你快派人和我一起去,我帶着你們去抓他們。”

孫修福說:“王兄不必着急嘛,先坐下,慢慢說,來人,看茶。”

王益之說:“孫大人不必多禮,咱們還是快些出馬去拿人要緊,萬一那些教匪們聽到風聲逃之夭夭可就不妙了。孫大人你聽我講,混元教的大頭目宋一真現在就在城西三十里的孟家村裡,另一個大頭目馬清峰則在孟家旁邊的小李庄;還有那個自然教的教首龍漢青,他現在仍在我們鎮外麻姑山的靈爪觀里。要快呀,趁此良機,快點把他們一網打盡。”孫修福卻連說:“不忙,待本官先升堂再說。”王益之急切地連聲催促,州衙的議事廳里登時變得鬧哄哄的。

在這一片喧鬧聲中,沒有人注意到坐在角落裏的譚師爺悄悄地站起了身,對身邊一個典吏說:“我去解手。”然後,便離開了議事廳。只見他離開了議事廳,悄悄地穿過兩道門,回頭看看見四處無人,便一閃身,走向了州衙的側門,從那裏他大搖大擺地走了出來,向著對面一個修鞋的攤子走了過去。

他走到那個攤子面前,只見有一老一少兩個修鞋匠正在那裏忙活着。譚師爺對那老修鞋匠說道:“我要你修的鞋補好了嗎?”

那老修鞋匠一見是譚師爺,忙說道:“補好了,補好了,您看看,跟新的一樣。”說著,把一隻布鞋遞了過來。

譚師爺拿過鞋,一邊掏錢一邊四處看了看,俯下身低聲對那老修鞋匠說了幾句。老修鞋匠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接過譚師爺給的幾個銅錢,然後滿臉堆笑地說道:“大爺您走了?有事儘管吩咐。”

譚師爺拿着鞋走了,那老修鞋匠卻對小修鞋匠使了個眼色,兩個人收拾起修鞋攤子,急匆匆地向著州城的大門走去。牛bb小說閱讀網www.niubb.net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回一八〇〇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回一八〇〇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章:查禁白蓮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