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第三百六十章

()    考察交流團的訪問順序是刺加曼、朵蘭喀和武里南。在刺加曼、朵蘭喀兩國,蘇望很低調,低調的不像是考察交流團的領導成員,倒像是隨行工作人員。在兩國的大公司、oem工廠、金融中心參觀時,蘇望總是在不耽誤行程的基礎上,不隨大流,只是在一旁找到相對比較專業的陪同人員,詳細詢問有關問題,常常問的對方“羞愧難當”。

    考察交流團團長,常務副省-長全東海曾經對這位最年輕的團員開玩笑道:“小蘇同志可真是一位勤奮好學的好學生啊,我們要向他學習!”

    不過蘇望知道這兩個國家的底細,他們一個曾經是尼德蘭的殖民地,一個曾經是約翰國的殖民地,在六七十年趁着亞洲經濟大騰飛時撈到了一些好處。如歐米、扶桑等國在這裏建立了多代工廠,有相對比較豐富的石油、礦石資源和農林產品。不過到了九十年代,很多代工廠或搬遷到了華夏,或因為在華夏投建了更大的工廠而變得萎縮。石油、礦石資源也開發地差不多,經濟一直發展不前。不過由於六七八十年代的經濟飛速發展,給這兩國人民帶來了一種優越感,以為自己也是富人了,甚至看不起還處於動亂的華夏。殊不知,乞丐從一窮二白猛然變成了萬元戶,看上去財富增長了一萬倍,比人家千萬家業翻十倍增加到一億要驚人地多,實際上呢?這兩國不要跟華夏比。就是加在一塊也不及武里南的一半。

    在97年,兩國的國王外衣更是被國際投機大鱷們給扒得精光,這個時候他們才發現自己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本質,才發現此前自己看不起的窮大個居然恢復了彪悍的身形,於是,他們用很複雜的感情看待崛起的華夏。對於這點,蘇望通過這段時間的接觸,能感覺地出來。

    考察交流團的第三站是武里南,蘇望很熟悉的國家。

    前面提及過。武里南是個很奇葩的君主立憲國。泯煮、大-選、游-行、軍事政變、國王諭令等等各種看上去不相容的東西在這裏被燉成了武里南特色的佛跳牆。

    不過武里南奇葩歸奇葩,經濟實力卻不容小視。占人口大部分的華裔秉承了勤勞的傳統,把面積排在東南亞第二的武里南建設地蒸蒸日上。雖然它沒有什麼礦石資源,農林產出也一般。但是經濟總量在東南亞排第一位。世界能擠進前二十位。

    9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中武里南也受到很大影響。加上經濟發展也到了瓶頸,所以經濟一度困頓,也鬧出很多社會問題和衝突。當年蘇望、石琳來度蜜月時遇到的事件就是衝突高-潮的表現。不過到了01年,武里南經濟海域勘探出巨大儲量的石油、天然氣,新一屆內閣又大力圍繞亞洲海運咽喉-刺加海峽做文章,將擁有優越地理位置和世界級深水良港的的東部雲陽市擴建成亞洲最大的海運中轉中心,經過發展,成為了亞太地區重要的貿易、金融中心,地位直逼香江和扶桑的東渡。

    到了武里南,蘇望就向團長全東海請假,說有私事要處理。不過他的這種“特殊化”引起某些團員的不滿,外貿廳的廳長皮笑肉不笑地說道:“小蘇副書記這樣搞特殊化不好吧,尤其是這裏風氣開放,你年紀輕輕,又血氣方剛,很容易出事。要是鬧出什麼醜聞,可就丟了我們國家的臉啊。”

    到那裏都會有紛爭,這點蘇望是知道的。自己年紀輕輕就跟他們大部分人級別一樣,有的人想得明白,也肯定有人想不明白,藉機刺自己幾句也是在所難免的。於是蘇望笑了笑,沒有回答。那位廳長準備再跟進幾句,只聽到全副省-長嚴肅地說道:“組織給了小蘇特殊的任務,你們不知道的就不要亂咋乎!要是泄露了風聲,組織紀律等着你。”

    於是那位廳長不敢再說什麼,其他團員也用奇怪的眼神看向蘇望。

    其實蘇望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借這次機會摸一摸武里南對華夏的政-治態度。

    隨着經濟建設,華夏跟世界貿易量越來越多,對其它地區的資源需求也是越來越大。而武里南控制的刺加海峽正好卡在華夏海運的咽喉上,對華夏的經濟甚至國家安全影響甚大。加上隨着武里南經濟和國力逐漸恢復以及加強,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但是從99年開始,武里南似乎從以前的親華夏立場做了一個很大的轉變和調整,他們跟米國走得更近。雖然武里南跟華夏沒有海域島嶼爭議,但是在華夏與其它東南亞國家發生爭執時,這屁股坐的有點偏。但你說武里南就此走上了親米疏華夏的路子卻說不過了。這幾年,武里南跟華夏的民間交流是如火如荼,互相經濟投資也逐漸增長。畢竟兩國血脈相連,語言相通,風俗相近。

    在這種情況,華夏非常希望能夠從武里南模擬兩可的態度中摸清楚它的真實態度,或者是摸清楚武里南政-治核心集團對華夏的態度。派系是知道蘇望跟已經是武里南政-治核心的核心-陳家的關係非常不錯,所以向中-央建議,讓他藉著這個機會,從私底下摸摸陳家的態度,從而達到了解整個武里南高層的心思。

    蘇望見到陳元庚時,發現這廝身上居然穿的是武里南王家海軍上校軍裝,一問,原來他已經成了武里南海巡第二艦隊參謀長,而海巡第二艦隊就是負責刺加海峽的巡邏防務。接到蘇望的電話,他特意從雲陽附近的海軍基地請假回到延慶。

    坐上陳元庚開來的車,向他家的別墅開去,一路上陳元庚忍不住向蘇望講起自己過去幾年的事情,看得出來,這小子在海軍混得風生水起,心裏應該很感激給他好建議的蘇望。

    刺加海峽南邊是刺加滿國的領土,北邊是武里南的寧南半島,通過狹長的裏邊地峽與武里南在中南半島的主要領土相連。寧南半島地勢狹長,兩邊臨海,又多山地丘陵,所以農業不發達,俗稱“島領“。而武里南在中南半島的領土佔全國面積一半以上,俗稱“陸領”,中部、南部是中南半島第二大河豐水江三角洲地區,土地肥沃,水利發達,是東南亞有名的糧倉,其稻米出產在全世界都有名,全球品級最高的四種稻米,有三種出在這裏。

    武里南的“陸領”從華夏宋末立國開始,就進行了大規模的農業開發,是武里南強大富庶的基礎,別的不說,當年抗戰期間,武里南就是憑藉“陸領”的稻米出產有力地支援了大半國土淪陷的華夏。甚至有歷史學家說,如果沒有武里南從豐水江逆流而上越過蓬加、麗達兩國源源不斷的糧食支援,華夏的抗戰可能會艱苦一倍。

    陳元庚聊着聊着又忍不住聊到武里南當前的政治局勢上:“老蘇啊,表面上看武里南一派平和氣象,實際上是各方矛盾一觸即發,就如同火山爆發前的寧靜一般。”

    從陳元庚的敘述中,蘇望總結出武里南目前的矛盾從歷史上看是宋末遷移過來的舊華族與明末遷移過來的新華族之間的矛盾;從地域上看是“陸領”與“島領”之間的矛盾;從經濟上看是農林派與貿易派之間的矛盾;從政治理念看是保守派與新進派之間的矛盾。

    實情很簡單,“陸領”開發時間久,曾經為武里南創造了巨大財富,也為“先到先佔據地盤”的舊華族提供了強大根基。後到的新華族在“陸領”占不到優勢,就順勢把“島領”給佔了。

    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紀,農林產業沒落了,已經不能再像以前在武里南國民經濟中佔據重要位置。而“島領”從六七十年代憑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中轉貿易和金融服務,賺取了大量財富,迅速成為武里南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加上近兩年在島領南部和裏邊地峽附近海域發現儲量巨大的石油天然氣,更是為新華族如虎添翼。

    一方要保持原有的政-治優勢和特權,不願意被逐出舞台;一方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要搶奪政治主導權,想把“保守派”一腳踢進歷史的垃圾堆里去。而雙方各有優劣勢。

    “保守派”歷史悠久,根深蒂固,對國王和軍隊的影響力要大些。更重要的是他們把持的農林業涉及到四千萬農民的切身利益,這些人佔據武里南總人口的一半,堅決支持“保守派”,是“保守派”底氣很足的重要基礎。不過他們政治理念保守老化,不受年輕一代、經濟精英以及城市小市民的喜歡。

    “新進派”優勢是經濟實力強大,而且武里南的工業產業由於跟農林業和貿易都息息相關,所以表明保持中立。但畢竟要依靠貿易和金融要多些,所以武里南工業產業暗中是站在新進派一邊的。不過他們最大的弱勢就是對國王和軍隊的影響力要比保守派差很多。雖然這些年一直在努力,但數百年的發展差距不是一兩年就能補上去的。

    而陳家原本就是舊華族的代表,在武里南中、南部擁有不少良田。不過他們又是最早一撥開發“島領”,進軍貿易和金融業,並憑此一躍超過其他幾家世家。所以陳家是新進派喜歡、保守派勉強接受的一大勢力。不過蘇望也知道,像武里南這幾家暗中控制國家命脈的世家不可能就真的全力支持某一派,說不定這兩派爭端就是他們搞出來的。

    聊着,很快就來到了陳家的庄園裏。(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匡政之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匡政之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