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易陽攻略
?易陽縣在襄國縣之東南五十餘里,在邯鄲城東北四十里處。易陽縣在戰國時期,是趙國的一座重要城邑,易陽城內的信宮是趙王一處重要行宮。趙國凡接見它國君王、貴賓、節日大朝、國家議事等多在信宮舉行。
隨着秦國的一統,漢室的建立,易陽的重要性逐漸降低,逐漸淪為邯鄲城的一座重要支城。信宮也早已是破敗不堪,成為易陽縣的民居與軍營。
有易陽戶三千六百戶,人口一萬四千七百餘,其中城內有戶千一百戶,人口四千三百餘人,兵卒三百人。聽聞襄國縣賊首付薪起兩千叛軍攻易陽,易陽令與尉急召縣中各豪族之長商議,共抗叛軍。
於是在短短兩日之內,易陽縣堅壁清野,城內聚集了八千餘人,兵卒七百人,其中鄉間之民也聚集在少數幾個大豪族的莊院中。散落在外的野民山民,只有不足千人。
等付薪在兩日後來到易陽縣郊外,田野荒無,滿目蒼涼。付薪望着數里之外的易陽城,問道:“這易陽令是誰,竟如此的歹毒?”
成章在邯鄲多時,對易陽縣有所了解,於是出言說道:“易陽令名叫程渙,縣尉名喚耿武,都是魏郡鄴縣人氏。”
付薪點點頭道:“這兩人如此的果斷乾脆,易陽雖小,卻也難下。傳令,轉道進攻邯鄲。”
成章大驚,勸道:“大兄,轉道進攻邯鄲,不說邯鄲城堅難下,但有易陽在側,我軍的糧道也有被斷之憂啊。”
付薪笑道:“無妨,無妨,山人自有妙計,傳令大軍各隊散開而行,哨探們在哨探之餘,還需大肆宣揚我將統率數萬大軍攻打邯鄲,令邯鄲城的趙王劉赦,速速開門迎降。不從的話,城破之日,趙王、趙王相兩族,全部斬盡,一人不留。”
不一日,邯鄲城所有的人便知曉襄國縣賊首付薪,將率襄國、柏人、中丘三縣的叛賊,並常山郡的一部,共計數萬大軍向邯鄲而來。趙王劉赦大恐,與趙國相商議,令易陽出兵襲擾付薪叛軍之後。
易陽尉耿武無奈,本想靜候賊軍前來,在易陽城下一戰,與民共同全滅賊人。不想賊人竟然轉向了邯鄲。耿武只得與縣令程渙計議,決定出兵五百,留兩百守城。程渙又急召八百青壯守城,內心方才稍安。
耿武早知叛賊只有襄國縣一支,並無所謂的數萬之眾,只是趙王劉赦恐已有失,強令易陽出兵襲擾叛軍之後。耿武雖能猜知這是賊人聲東擊西之策,可是趙王劉赦畢竟是宗室,還是趙國之王,權利雖小,卻也不得不率軍依令前去。
耿武並不懼怕與賊人對戰,只是怕賊人埋伏起來引已上當。於是一路小心謹慎,多派哨探,四處探查賊人是否在邯鄲的這一路上有所埋伏。不想行不出十里,就有哨探回報說,賊人在十里之外佈陣,欲邀耿武統兵前往一戰。
耿武奇道:“賊人有多少人馬。”
哨探回報道:“稟縣尉,賊人有一千二百人的軍陣,陣后五里之外有一個小村莊,其中亦有數百人留守,應是賊人的屯糧之所在。”
耿武喃喃自語說道:“如此算來,賊人的全部二千人馬盡在彼處,一路之上並無埋伏?”
哨探說道:“稟縣尉,一路之上的確沒有發現埋伏的跡象。”
耿武不知賊人的究竟,但還是決定前往一觀。一千二百人的叛軍,在前不久還是信太平道的普通百姓。既不識軍陣變化,又不明殺伐之道。這對耿武來說,只能算是可堪一戰的人數,所以倒也不懼。一個時辰后,耿武便領軍來到賊人所訂之戰場。
耿武跳上馬背,相距賊軍兩百步遙遙四望。只見四周方圓數里都是平坦的田地,剛過冬的小麥已經開始了成長,田地中有無數的點點綠意。賊人盡量在偏離田地的荒野上佈陣,耿武見了不禁連連點頭,如此惜農之賊,想來並非大惡之輩。易陽令程渙的堅壁清野之策,卻是有些過了。此戰若勝,倒可將其召降,為其免罪。
再看賊人軍陣,一千二百人,共分十一個小陣,除中軍有兩百人外,每陣只有百人,分雁型人字陣式張開。每陣分五列,每列二十人,擠擠挨挨的。每陣又相距二十步,最大開口處的兩陣相距一百二十步。
耿武一驚,這雁型人字陣式,是一種用來包抄迂迴的陣型,可以最大發揮賊軍人多勢眾的優勢,賊首這是明欺我官軍兵少,想將我一網打盡啊。
再看賊軍的兵械,刀盾兵四百,長矛兵四百,交叉而列。弓兵兩百,卻置於中軍大陣。咦?中軍旁的兩陣是兩百手持三丈長木棍的賊兵,這又是為何?
耿武觀陣后終是笑了。這賊首或者略懂戰陣之術,只是卻是懂非懂,那可就要人命了。雁型陣若是弓兵佔多數,倒可以置於兩翼,大量射殺中間突陣之兵。然後中軍一擋,翼頭再一合圍,便可一口吞下所有被圍之兵。
但賊軍弓兵少就罷了,卻還置於中軍大陣。也就是說,若是已軍攻得神速的話,根本無需太過在意賊人兩翼合圍之兵。加上賊人中軍薄弱,只需一心向前,便可突破賊人之陣,將之一分兩半,又或者斬將奪旗,一戰而勝。
耿武本來不一定要與賊人一戰,可是見此得勝之機如何不喜,立即下令就地組陣。先挑出五十名敢戰死士,披雙層皮甲,持刀盾於陣前。令兩名曲長各領百人防護左右,耿武親領二百五十人緊隨敢戰死士之後,也不留後軍,就準備交兵沖陣。
戰鼓聲敲響,耿武領軍緩緩而進,賊人同樣也是戰鼓聲響起,可是才走出五步,賊軍的陣勢就散亂不堪了,只得停下重新列陣。再走五步,又要重新列隊,賊軍乾脆不走了,靜等官兵上門。
耿武暗道可惜,賊兵如此的混亂,若是已軍有三、五十騎騎兵就好了。只需步卒在前吸引賊人大陣,騎兵便可繞襲賊后中軍,根本無需入陣衝殺,便可大敗賊人了。只可惜已軍只有十匹戰馬,力量過小,無法得逞此策。
兩軍相近,直到官兵進入賊軍陣中四十步,賊人中軍弓兵這才慌亂的射出稀疏的箭支來。官兵五十名敢戰死士一發喊,各持刀盾向前狂沖。兩翼的兩曲官兵各自展開,刀盾長矛防護,弓箭射止欲要合圍的賊人,耿武一揮長槍,二百五十名官兵緊隨敢戰死士之後洶湧向前,喊殺聲四起。
賊人軍陣有些脫節,翼頭兩陣雖然合圍,但兩翼的數陣賊兵終不能冒着弓箭的勢頭向中間擠壓官兵生存的空間。而此時五十名敢戰死士已然臨近賊人中軍二十步,眼看就要突進賊人中軍弓兵之中,耿武大喜,喝令官軍中軍急速向前突擊。
不想轟的一聲響,前方五十名敢戰死士突然消失不見,戰場上駭然出現一個長寬各二十步,深達兩丈的陷坑來。中軍官兵亦有不少措手不及摔入了坑中,耿武慌急勒馬,再以長槍支地,雙臂較力,這才免了墜坑之禍。
只這一下,官兵就有近百人全都摔入了陷坑。與驚慌失措的官兵不同,外圍的賊兵歡聲震天,先前畏死畏箭之態全然不見了,全都奮勇向前拼殺驅趕,要把官軍們全部推入陷坑之中。
耿武駭然的連忙指揮官兵突圍,可是敢戰死士盡在坑中,坑外又有兩百名賊人手持長棍不斷擊打,無法出坑。坑外的官軍膽氣已喪,加上重重圍至的賊人,頭頂亂射的箭矢,根本無力突圍。
耿武無法,只得喝令四名身披鐵甲大刀的親衛策馬開路,自已手舞長槍緊隨其後。五騎人馬合在一起勇不可當,加上鐵甲的防護力不錯,在大殺一陣之後,終於闖出了賊人的重圍。也不敢回頭四顧,瘋狂的打馬向南逃去。
是役,五百官軍大部被生擒,只有數十人陣亡。襄國縣太平道護教軍至此,再度有了五百套完整的兵械。
是夜,付薪又以降卒詐城,太平道敢死之士奪門力守,大軍再一齊壓上,拼殺了近一個時辰,驅走了縣令程渙,終於奪得堅壁清野的易陽縣縣城。
奪城之後,付薪又以襄國縣的作法,開啟官倉救濟貧困,再令於城中的避難之民回歸鄉里準備春耕。在一套愛民護民的手段之後,易陽縣之民本就對太平道的好感不少,此番過後更是擁護之至,投軍之人不下千數。加上亦有不少的官軍投降,至此,付薪麾下大軍已有三千五百人之數了。
付薪再令易陽縣幾處閉庄堅守的豪族莊院各出五百石糧草,便放過他們不予計較。眾豪族思量再三,又聽聞襄國縣的豪族情況境遇不差,於是都同意了付薪的命令,開庄迎降,坐等太平道與漢室之間的勝負來。
五日後,易陽縣已定,付薪留羅定守衛易陽縣,再統三千五百大軍朝邯鄲行去。所到之處風聲鶴嘯,鄉亭遁逃,一路毫無阻礙的來到了邯鄲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