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步入軍營(1)
1915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激烈進行的關鍵時期。參戰各國政府都在拚命擴軍,就連最後參戰的美國也不甘示弱,由國會頒佈了一項美國歷史上最龐大的兵員動員令,凡年齡在21歲至30歲之間的男子都要進行登記應徵。一開始就捲入戰爭的俄國更是如此。據統計,一戰期間,俄國40%的男子被征入伍。這導致了許多工廠停工,大片土地荒蕪,人民生活極其困難,反抗的浪潮此起彼伏。沙皇軍隊的情況也不妙。1914年底,俄國士兵在前線同德奧士兵聯歡,長時間休戰。1915年10月,又發生了主力艦"甘古特號"水兵起義事件。在此期間,成千上萬的士兵開小差,不願當沙皇的炮灰。士兵們正在覺悟,他們不僅打仗,同時也在思索為誰打仗。正是在這種情況下,1915年8月7日,朱可夫從卡盧加省小亞羅斯拉韋次縣應徵入伍。
軍營對朱可夫來說就像一張白紙,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鮮的。連最習慣的走路、吃飯、解手、睡覺,都有了新的約束和規定。第一次體驗軍營生活,他既感到新奇,又覺得那麼不可思議。當兵第一天,朱可夫和同伴就被裝上悶罐車,每個車箱40個人。新兵們一路上都只能站着或者坐在骯髒而冰涼的地板上。車箱裏氣味很難聞,臭氣、汗味、煙霧,加上車箱原來不知拉什麼東西留下的霉爛味交織在一起,使新兵們連飯都吃不下。有的人在打牌,有的人在悄悄落淚,還有的人獃獃地坐着,想像未來的士兵生活。列車穿過一座座城市繼續不斷地向前開,有個新兵忍不住問上等兵,我們要上哪兒?上等兵嚴肅地說,永遠不要向長官提出這類問題,當兵的應當默不作聲地執行命令和口令。大家頓時都不敢吭氣了。朱可夫也在暗暗問自己:我吃得了當兵的苦嗎?如果去打仗,我能行嗎?儘管此時他對自己軍事方面的天賦還一無所知,但他相信,自己經過生活的鍛煉,一定能當個好士兵。這就是朱可夫的個性,幹什麼就干好,並且堅信一定能幹好。
令朱可夫高興的是,到部隊后,他被編入預備步兵第189營,這個營主要是為預備騎兵部隊訓練新兵。朱可夫一向很喜歡這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兵種。同來的老鄉們大多當了步兵,他們很羨慕朱可夫,臨別時,他們喊着:"康斯坦丁,我們遇到危險,可全靠你了!"朱可夫和新兵們很快領到了教練步槍,開始學習各項內務制度和士兵的職責。俄軍等級十分森嚴,"新兵蛋子"總是受到老兵們的欺負。朱可夫他們一到,所帶的香煙和零花錢就被老兵們"保管"起來了。老兵們還嚇唬他們說,除了"解手"以外,任何地方都不準去,否則就押送懲戒營。新兵們都很緊張。第一次隊列訓練時,每個新兵都一絲不苟,嚴格按口令努力做好每一個動作,爭取給長官留個好印象。但長官們給新兵們的印象卻不好。長官們吹毛求疵,而且不講道理。一個新兵走路順拐,被排長踢了一腳;一個新兵踏錯步,就罰全排重做,結果,把晚飯耽誤了。好不容易盼到該睡覺的時候,排長又偏偏命令集合起來學國歌《上帝啊,保佑沙皇》,直到深夜才睡。許多新兵都累得直哼哼。這就是入伍訓練的第一天。
終於到星期天了,大家都想休息一下洗個澡。但一大早起來,就被叫去清除操場、打掃衛生,然後擦槍、給長官擦皮鞋,一直忙到夕陽西下。大家一肚子的牢騷,想坐下寫封信發泄一番。但班長好像猜透了大家的心思,警告說,不得在信里對任何事情表示不滿,因為這樣的信件無論如何要被扣下來的。朱可夫和新兵們聽到后目瞪口呆,他們這時才真感到適應士兵生活真不容易。
1915年9月,朱可夫被派往烏克蘭境內的預備騎兵第5團。該團駐紮在哈爾科夫省巴拉克列亞城內。騎兵當時分為驃騎兵、槍騎兵、龍騎兵三種。朱可夫被分到槍騎兵連。他很為沒有被分到驃騎兵連而遺憾,一方面是因為驃騎兵的軍服漂亮,年輕人愛美心切;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是因為那些連隊比較講人道,打罵士兵的現象不多。這時的朱可夫已清楚地看到,在沙皇軍隊裏,士兵只是一隻木偶,命運完全掌握在軍士手裏。在後來的軍旅生涯中,凡是他接觸過的講道理、體貼士兵的軍士及軍官,朱可夫都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對他們懷着一種奇妙的感情,這是后話。
到了連里,朱可夫不僅領到了軍服,還得到了一匹深灰色的烈性牝馬,名叫"恰謝奇娜婭"。
人們都知道騎兵馳騁在疆場,威風凜凜,但沒有多少人知道騎兵的艱苦。他們除了學習步兵的科目外,還要學習馬術,學會使用馬刀等冷兵器,每天還要刷三次馬。與步兵相比,騎兵每天要早起一小時,晚睡一小時。最要命的算是乘馬訓練,即騎乘、特技騎術和使用冷兵器等。每個人兩條大腿都磨出了血,剛結了疤,又磨破了。每次訓練后,馬鞍上都血跡斑斑。朱可夫十分堅強。"恰謝奇娜婭"最初看不起這個矮壯的年輕人,重重地摔了他幾次,但越摔這個年輕人訓練時間越長,"恰謝奇娜婭"終於被馴服了。僅僅兩個星期,朱可夫就在馬鞍上牢牢坐穩了。
在這裏,朱可夫遇到了兩個性格截然相反的軍士。一個是上士杜拉科夫。雖然他的名字俄語意思是"傻瓜",但他實際上並不傻,而且還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他外表上很嚴肅,心地卻很溫和很善良。他對下級要求很嚴格,有時會因為一個動作做得不規範而大加指責,但他從不冤枉一個士兵,處理問題總是十分謹慎,儘可能地做到公道,而且,他很關心每個士兵的前途。訓練結束時,按照慣例,要從訓練成績優秀的士兵中選拔一些進教導隊,準備培養今後當軍士。出類拔萃的朱可夫當然被選中了。但朱可夫很矛盾,他想上前線。這時,杜拉科夫竭力說服朱可夫上教導隊。他說,不要急着到前線去,我在前線呆過,感到很困惑。我們許多人都在糊裏糊塗地死去,這到底為什麼?杜拉科夫流露出對沙皇政府的厭倦。他語重心長地對朱可夫說,前線你早晚會去的,但事先一定要更多地學習軍事,這對你將來的成長會大有好處。朱可夫被說服了。杜拉科夫的這種帶兵方法對朱可夫有一定的影響。在後來帶兵中,朱可夫始終認為,軍官必須替士兵着想,把士兵當成自己的親人,這樣士兵才會把命運放心地交給軍官。這種相互信任的官兵關係,是戰鬥力的重要因素。